什么是阴虚阳虚

如题所述

1、阴虚,为中医名词术语。是指由于阴液不足,不能滋润,不能制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临床可见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心烦失眠、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治以滋阴为主。

若阴虚火旺者,宜养阴清热。阴虚可见于多个脏器系统组织的病变,常见者有肺阴虚证、心阴虚证、胃阴虚证、脾阴虚证、肝阴虚证、肾阴虚证等,以并见各脏器的病状为诊断依据。

2、阳虚(yangdeficiency),中医名词。指机体阳气虚衰,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动减退,机体反应性低下,阳热不足的病理现象。

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如果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常见的有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阳虚主证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

/iknow-pic.cdn.bcebos.com/b58f8c5494eef01fa522c594eefe9925bc317da9"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b58f8c5494eef01fa522c594eefe9925bc317da9?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58f8c5494eef01fa522c594eefe9925bc317da9"/>

扩展资料:

区分肾阴虚和肾阳虚

1、善恐:无缘无故地出现恐惧的感觉。

恐就是俗称的胆怯,即自己事先是知道的,就是害怕。由肾虚导致的善恐,一般会同时伴有头脑发空、健忘、腰膝酸软等症状,可以把这一特点作为判断的参考。

肾阴虚的人,在恐惧的同时还伴有手足心热、心烦失眠、遗精盗汗等症状,如果看看舌头,还会发现舌质红、舌苔少而干。肾阳虚的人,在恐惧的同时还伴有怕冷、四肢发凉、疲惫乏力等症状,如果看看舌头,还会发现舌质淡嫩、舌苔白。

2、畏寒:怕冷。

中医认为,人体阳气充足,能够抵御寒冷,维持正常体温,不会产生怕冷的感觉;如果人体阳气虚弱,不能温煦机体,就会产生寒冷的感觉。

肾阳虚引起的畏寒,常常伴有精神不振、腰膝酸软冷痛、面色黧黑等症状。另外,男子会有阳痿、早射、滑精的问题。

3、打喷嚏:喷嚏频频,经久不止。

作为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的打喷嚏,中医认为有两种情况下打喷嚏:一种情况是急性打喷嚏,多发生于气候突然变凉之时、身体受凉时以及感冒流行的时候,多与感冒症状同时出现。

另一种情况是肾气虚引起的打喷嚏。肾气虚引起的打喷嚏,往往是喷嚏频频,经久不止,同时伴有疲乏无力、腰膝酸软或疼痛、面色无华、怕冷、手足不温等症状,以过敏性鼻炎患者为多。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9%98%B4%E8%99%9A/6335443?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阴虚">百度百科-阴虚

参考资料来源:/www.baidu.com/link?url=jApVOltru1zxMCDGlTMd2xLbNmU6Lw6R9MSPkgPkG25oQlJdq9JZOmVgRr9npeOeFdWxZwemCa7Zj520YwpYUYuwRpF0wvSUPE4B7aHfySO&wd=&eqid=f25c4738000d0f76000000045cbaa24b"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阳虚">百度百科-阳虚

参考资料来源:/health.people.com.cn/n1/2016/0707/c21471-28532161.html"target="_blank"title="人民网-如何区别肾阴虚和肾阳虚只需三招轻松分辨">人民网-如何区别肾阴虚和肾阳虚只需三招轻松分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1
阳虚指阳气亏损,其温养、推动等功能减退,以畏寒肢冷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阳虚可见于不同脏腑的病变,临床常见者有心阳虚证、脾阳虚证、肾阳虚证等。
阴虚指人体阴液亏少,其滋润、濡养等功能减退,且无以制阳,阳气偏亢,以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阳虚可见于不同脏腑的病变,常见者有心阴虚证、肺阴虚证、肝阴虚证、肾阴虚证等。
第2个回答  2022-12-03
借<中医许阳>里的片段解释:比如说阴是50分,阳也是50分,阴阳平衡刚好一百分。但如果阴少了,少就是虚,阴虚了,只有30分了。

那身体里面阴阳就不平衡了,阳就多了,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症状,比如口干口苦,五心烦热,小便短赤等等。

虚则补之,阴少了就补阴,让阴重回五十分,那就又是阴平阳秘了。

但是如果阴是正常的,而阳突然发挥超常了,变成了70分,这时候就是实证了,实就是多了,阳实的症状跟阴虚是很类似的,但是阳多了,就要泻它,要用寒凉之药。

所以中医一定要辩证论治,不能见症论治。阴虚和阳实的症状是很类似的,好家伙,你一看上火了,直接一剂寒凉药下去,那就要出问题了。

所以中医最难的就是辩证。症是表现,而证则是原因。

而这种阴虚阳实是无法通过现代医学设备检测出来的,现在很多中医一上来就也让你去做B超,验血,各种化验,这怎么治病?

西医这样做是没问题的,因为这就是他们的诊疗逻辑。但是中医不是,中医讲究辩证论治,中医的药是治证的,不是治症的。以药性之偏去纠身体之偏,证消则症消。
第3个回答  2020-09-15
第4个回答  2020-09-29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