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关于端午节起源的小故事 端午节的简介

如题所述

1、端午节的起源与三个小故事
小故事一:伍子胥的传说
伍子胥,春秋时期吴国的忠臣,因含冤而死,化作涛神,世人哀悼并祭祀他,因此有了端午节。伍子胥本名员,是楚国人,其父兄均被楚王杀害。他忠诚至极,视死如归,临终前预言自己的眼睛将被挖出,悬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上,以见证越国的胜利。他随后自刎,吴国遵照其遗愿,在五月五日将他的尸体投入江中。
小故事二:屈原的投江
端午节也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的诗人屈原。他在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以此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屈原,字原,自号灵均,是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尽管忠于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去世后,他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被流放,最终投江而死。
小故事三:曹娥的孝节
端午节还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她的父亲溺水身亡,几天找不到尸体。年仅十四岁的曹娥昼夜沿江哭泣。十七天后,在五月五日她也投江自尽,五天后奇迹般地找到了父亲的尸体。这一故事成为神话,县府知事令度尚为她立碑,并让她的弟子邯郸淳作诗赞颂。曹娥的孝行至今仍在曹娥江边曹娥庙中被纪念,她的村镇也因此改名为曹娥镇。
2、端午节的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俗称“端午”。在汉语中,“端”意味着“开始”或“初”,因此“初五”又称“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五月对应的地支是午,所以五月又称午月。“五”与“午”谐音,“五”又是阳数,因此端午又称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端午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人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这些习俗据说是为了纪念屈原,其中吃粽子和赛龙舟尤为重要。端午节曾被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被认为有驱邪的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