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骨草的栽培技术

如题所述

药用植物种子播种前进行简易播前处理,可以提高种子的品质,防治病虫害,提高发芽率、发芽势。处理种子的方法除了选种、晒种、消毒、浸种、擦伤处理、沙藏层积处理、拌种等常用的方法外,还有以下新方法。
一、种子包衣。就是在药材种子外面包裹一层外衣(种衣剂)。播种后吸水膨胀,种衣剂内有效成分迅速被药材种子吸收,可对药种消毒并防治苗期病、虫、鸟、鼠害,提高出苗率。加工包衣药种的程序如下:药种精选→种子消毒→种子用粘着剂浸湿→种子在搅拌机中与肥料、农药、菌剂等混合搅拌→逐渐加入填充剂继续搅拌→包衣种子成型后过筛→干燥→质量检查→包装。少量种子可以自行加工,按照合适的配方直接在容器中加入种衣剂,搅拌成型。
二、药种磁场处理。就是以强磁场短期作用于药材种子,以激发种子酶的活性,打破种子休眠,从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经过处理的种子,抗逆性强,结果以后其挥发油、多糖等有效成分含量大幅度提高,且可使药材增产20%左右。药农只要投资几十元购买GY-1型家用磁场处理种子机,将种子放入其中,几分钟后取出即可催芽播种。
三、蒸汽处理。国内外利用蒸汽处理黄连、红花、三七等药材种子,获得较好的效果。利用温度为70℃的蒸汽处理地黄、玄参、党参等种子1~5天,可以减少真菌性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害。采用蒸汽处理药材种子,一定要保持比较稳定的温度和一定的湿度,防止种子过干或过湿,且要勤检查,经常翻动,使种子受热均匀,促进气体交换。
四、催芽剂处理。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徐本美副研究员研制出的种子催芽剂,主要成分是植物生长促进剂、营养元素、渗透调节剂及抗寒剂等。用催芽剂处理,可打破药材种子休眠,增强种子活力,加速发芽和促进幼苗健壮生长,尤其对隔年陈种子催芽效果更明显。
五、植物基因表达诱导剂处理。植物基因表达(那氏778)诱导剂(GPTT)系我国生态农业专家那中之启动研究的无公害植物细胞激活剂。药材种子用该诱导剂浸种,或植株喷灌施用后,能集聚植物界抗冻、抗旱、耐水、耐寒、抗光、抗氧化基因于一体,使植株根深矮化、抗病抗寒、耐虫避虫、抗倒伏。使用方法:根据种子多少及吸水量决定用水总量。先将所需总水量的2/3烧开,倒入浸种容器里冷至60℃,将诱导剂倒入搅匀,浸泡2~3小时。然后把剩下1/3的水烧开倒入诱导剂溶液中搅拌。当诱导剂溶液冷至下种初始温度(45~60℃)时,将种子倒入,充分拌匀。浸种时不必保持恒温,浸种过程中要上下翻动种子,确保浸透浸匀,以防闷种。
六、早春电热毯催芽。先铺电热毯,将塑料薄膜(薄膜面积是电热毯面积的2倍以上)铺在电热毯上,将毛巾在清水中搓洗干净拧干,平铺于薄膜表面。将经过处理后的种子沥干,均匀铺在湿毛巾上,折叠毛巾或用其他湿毛巾轻轻盖于种子表面,用另一半薄膜折叠铺在毛巾上,薄膜上再加盖毛巾被、毛毯或毛草等覆盖物保温,然后通电。每天早晚用毛巾包裹好种子进行淘洗,沥干后继续进行电热毯催芽。待种子发芽露白达50%以上时及时拣出播种。操作时要先断电,完毕后再行通电。七、简易暖水瓶催芽法。把经浸种处理的种子,用纱布或干净的袜子包好,用一根细线或绳子系紧,悬吊在装有半瓶40℃温水的暖水瓶中,以不淹水为准。盖上瓶塞,每隔5小时打开瓶塞通气,并将药材种子拿出,用温水冲去种子表面的黏液,重新包好,甩去多余的水分,同时向暖水瓶中加入适量热水或更换温水。八、糖液浸选增产法。用糖液浸选药材种子,可增产20~30%。方法:按水:红糖=5:1的比例(重量比)配制糖液。配制时,将水加热到40℃,倒入红糖拌匀,使糖全部溶化。然后把配制好的糖液盛在盆里(勿用钢铁器皿),盆上做一个白纱布底的箩圈,使纱布浮在水面上。把种子摊在纱布上,种子一面浸在糖液里,另一面露在外面。再以温水浸过的布片把盆盖起来,放在温暖处催芽,温度保持18~25℃。每天翻拌2~3次。
九、强的纳米863生物助长器处理。用强的纳米863对药材浸种,浇水、施肥,能增产20~50%。使用方法:将强的纳米863放入桶内,倒入药材种子,加入事先经强的纳米863处理好的水淹没,浸泡1小时以上。不宜用水浸泡的种子,在播种之前,用强的纳米863有孔的那一面朝上放入容器内,把种子直接放在强的纳米863上面,用塑料薄膜盖好,处理一个晚上,就可以播种了。
十、超声波处理。超声波是频率高达2万赫兹以上的声波,用它对种子进行短暂处理(15秒至5分钟),具有促进发芽、加速幼苗生长、提早成熟和增产等作用。 田间管理,是保证药材生产,获得高产优质一项要的技术措施。由于各种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以人们对药用部位需求不同,其栽培管理工作有很大差别,要努力做到及时而充分满足各种药用植物不同生育阶段中对温度、水分、光照、空气、养分的要求,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克服自然灾害,以确保优质高产。
一、灌溉:
1.灌溉原则灌溉量、灌溉次数和时间要根据药用植物需水特性、生育阶段、气候、土壤条件而定,要适时、适量,合理灌溉。
2.灌溉种类 主要有播种前灌水、催苗灌水、生长期灌水及冬季灌水等。
3.灌溉方法 分沟灌、畦灌、喷灌、滴灌、渗灌、浇灌等。
(1)沟灌法 即在垄间行间开沟灌水,灌水沟的距离、宽度应根据植物的行距和土壤质地确定。沟灌适用于条播行距宽的药用植物,如颠茄、紫苏、白芷等。沟灌的优点是侧向浸润土壤,土壤结构破坏小,表层疏松不板结,水的利用率高。
(2)畦灌法 本法是将灌溉水引入畦沟内,使水流逐渐渗入土中。畦灌法适用于密植及采用平畦栽种的药用植物,如红花、北沙参等。缺点是灌水欠匀,灌后蒸发量大,容易破坏表层土壤的团粒结构形成板层,空气不流通,影响土壤中好气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因此,灌后要结合中耕松土。
(3)喷灌、滴灌法 是发展的新型灌溉方式,优点较多,如喷灌,雾点小,均匀,土表不易板结,节水和节约劳力。滴灌,是使灌溉水缓缓滴出,浸润作物的根系土壤,能适应复杂地形,尤适用于干旱缺水地区。
(4)浇灌法 用喷壶或皮管浇水,仅适用栽培小面积药材使用,但阳畦育苗时使用广泛。
二、排水:排水是以人工的方法排除土壤孔隙中的水分和地面积水,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加强土壤中好气微生物的作用,促进植物残体矿物化,避免涝害。
1.明沟排水 即在田间地面挖沟排水。此法简单易行,但占耕地较多,肥料易流失,沟边杂草丛生,容易发生病虫害,影响机械化操作。
2.暗沟排水 即挖暗沟或装排水管排水。暗沟排水可节省耕地,在大面积生产时可采用。
三、中耕除草是药用植物经常性的田间管理工作,其目的是:消灭杂草,减少养分损耗;防止病虫的滋生蔓延;疏松土壤,流通空气,加强保墒;早春中耕可提高地温;可结合除蘖或切断一些浅根以控制植物生长。中耕除草一般在封垄前、土壤湿度不大时进行。中耕深度要看根部生长情况而定。根群多分布于土壤表层的宜浅耕,根群深的可适当深耕。中耕次数根据气候、土壤和植物生长情况而定。苗期杂草易滋生,土壤易板结,中耕宜勤;成株期枝叶繁茂,中耕次数宜少,以免损伤植物。此外,气候干旱或土质粘重板结,应多中耕;而后或灌水后,为避免土壤板结,待地表稍干时中耕。
四、培土能保护植物越冬过夏,避免根部裸露,防止倒伏,保护芽苞,促进生根。培土时间视不同植物而定,一、二年生植物,在生长中后期可结合中耕进行,多年生草本和木本植物,一般在入冬结合越冬防冻进行。
五、定苗:凡采用种子或块根、根茎繁殖的药用,为避免幼苗、幼芽拥挤、争夺养分,要拔除部分幼苗,选留壮苗。如发现杂苗和生有病虫害的幼苗,也要及时拔除,这些均称间苗,间苗宜早不宜迟。间苗的次数应根据药用植物种类而定,小粒种子间苗次数一般可多些。最后一次间苗后即为定苗。
六、覆盖:利用枝叶、稻草、麦秆、谷糠、土壤等撒辅在地面上,叫覆盖。覆盖可改善畦面生态环境,防止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不易板结,改善土壤肥力,并有保温防冻防止鸟害和杂草等作用,有利于出苗、移植后的植株成活和生长。
七、遮荫支架:对阴生植物如西洋参、人参、三七等和苗期喜阴的植物,为避免高温和强光危害,需要搭棚遮荫。由于药用植物种类不同及不同发育时期对光的要求不一,因此还必须根据不同种类和生长发育时期对棚内透光度进行合理的调剂。至于棚的高度和方向,则应根据地形、气候和药用植物生长习性而定。荫棚材料应就地取材,做到经济耐用。有些药用植物具有缠绕茎、攀援茎或茎卷须,不能直立,栽培时需给以支架,以利植物正常生长。
八、整枝:整枝是通过修剪植株枝叶来控制植物生长的一种管理措施。整枝后,可以改善通风条件,加强同化作用,调节养分和水分的运转,减少养分的无益消耗,提高植物的生理活性,从而增加植物的产量和改善药材品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