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族传奇戏曲的前身是南戏,即南曲戏文。产生在浙东温州一带。“传奇”一名,由来已久。唐时称小说为传奇,宋时有人称平话、诸宫调为传奇,元时有人称杂剧为传奇。至明代,传奇成为南戏的专称,并且成为明代的主要戏曲形式。明代传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即正德以前和嘉靖以后。元末明初,五大传奇的出现,这是杂剧时代向传奇时代转变的标志。五大传奇指《琵琶记》与荆(《荆钗记》)、刘(《刘知远白兔记》)、拜(《拜月亭》)、杀(《杀狗记》)。其中《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和《杀狗记》 3种可见民间通俗、质朴的本色,《琵琶记》、《荆钗记》2种则出现了典雅化的苗头。
据现有文献,能确切地判断明初洪武到永乐年间的传奇作品极少,或认为《白蛇记》、《芦花记》和《沉香亭》等是明初之作,但也有不同看法。现有文献一般都记载成化、弘治年间传奇作品较大量地产生。比较著名的有姚茂良的《精忠记》、王济的《连环记》和沈采的《千金记》等。《精忠记》写岳飞抗金故事,曲词质朴,情节动人。《连环记》写王允巧使美人计,将歌妓貂蝉先许吕布为妻,又献给董卓为妾,关目情节大体据《三国志演义》;前人评它“词多佳句”。《千金记》写韩信故事:微时受辱,后在汉拜将,灭楚,最后封王。剧中写韩信封王后,刘邦赐他千金荣归故里,他将千金转赠给漂母以报德。所以题名《千金记》。剧中有关项羽的戏,为后来《霸王别姬》之滥觞。曲词本色,只是关目芜杂。同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提倡封建道德有关,这时出现了狂热地教忠教孝的作品。邱濬所作《五伦全备忠孝记》,就是以戏载道的典型。王世贞评论说:“《五伦全备》是文庄元老大儒之作,不免腐烂。”邵灿所作《香囊记》,明确宣称自己的创作是在于发明经义,为了教忠教孝。文辞上则追求骈俪,是明代传奇中骈俪派的始作俑者。 万历期间,传奇创作进入高潮,形式也更加丰富,著名的作品有高濂的《玉簪记》、周朝俊的《红梅记》等。吴江的沈璟、临川的汤显祖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沈璟所作传奇有《义侠记》、《红蕖记》等17种,今存7种。以他为首的吴江派,创作重视音律,强调戏曲语言本色,维护昆腔的地位。汤显祖的传世之作有《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和《南柯记》,世称玉茗堂四梦,其中的《牡丹亭》成就最高。以他为首的临川派,接受海盐腔、弋阳腔等杂调影响,反映现实、抒写情性强调自然,不受曲律束缚。明代杂剧也可分前后两期。前期上承元杂剧,作品不少,但成就不高,且大量宣扬封建道德,可以藩王朱有炖的作品《诚斋乐府》为代表。其后有康海的寓言剧《中山狼》、王九思的抒情剧《杜甫游春》,颇具特色。嘉靖以后的杂剧创作出现了较大变化,纯粹的北曲杂剧逐渐蜕变为由南曲写成或是南北合套的南杂剧。著名的作品有杨慎(一说许潮)作《太和记》、李开先作《园林午梦》,汪道昆作《五湖游》、梁辰鱼作《红线女》等,而以徐渭的短剧《四声猿》(包括《狂鼓史》、《雌木兰》、《女状元》和《玉禅师》)影响最大。
这个时期比较著名的作品还有高濂的《玉簪记》、周朝俊的《红梅记》、 孙钟龄的《东郭记》、 张四维的《双烈记》、孙柚的《琴心记》、朱鼎的《玉镜台记》、徐复祚的《红梨记》、叶宪祖的《鸾?记》等。而吴江沈璟与临川汤显祖则是这一时期的两位最重要的传奇作家。沈璟精通音律,所作传奇17种(世称“属玉堂十七种”),今存《义侠记》、《红蕖记》等7种。沈璟传奇创作,讲究音律,强调戏曲语言本色。以沈璟为首的吴江派,以其创作实践及主张,维护昆腔的地位。汤显祖自称不是“吴越通”(《答凌初成书》)。他的传奇创作,在唱腔上,接受了海盐腔及弋阳腔等“杂调”的影响,不受昆腔“正声”的限制,在反映现实、抒写情性上,强调“自然而然”(《答凌初成书》),不受曲律所束缚。汤显祖传奇创作品种繁多,传世作品《紫钗记》(《紫箫记》修改本)、《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邯郸记》和《南柯记》,世称“玉茗堂四梦”。其中,《牡丹亭》标志着明代传奇创作的最高成就。沈璟、汤显祖的传奇创作形成了吴江派和临川派,明末,传奇基本上仍是吴江派和临川派两大派。被称为临川派作家的有孟称舜和阮大铖等,被称为吴江派作家的有袁晋和范文若等,其中以袁晋的《西楼记》和阮大铖的《燕子笺》最为著称。
据傅惜华《明代传奇全目》统计,作家姓名可考的明代传奇作品计618种,无名氏作品计332种,合计95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