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次,从城市到农村:

受俄国十月革命和共产国际的影响,从1921年中共成立到1927年底,我党的工作重心在城市。中共“一大”确立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中共成立之初,领导了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了南昌、秋收、广州等武装起义,攻占敌人力量占优势的广州、长沙等大城市的意图连连受挫,说明“城市中心”的道路不符合我国的国情,是行不通的。毛泽东率领队伍走上了井冈山,在1928年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提出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这说明我党的工作重心开始从城市到农村。

此后,虽然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但在抗日战争中,我党仍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有利地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

第二次,从农村到城市:

1949年初,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中共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占领了北方许多大中城市,民主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城市的建设和管理问题日趋显得重要。

这样,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这次工作重心的转移,为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和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三次,从经济建设到阶级斗争:

建国初期,随着祖国大陆的基本解放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的胜利,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更加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采取多种措施振兴经济,到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1953年,我国开始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的初步基础,并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1956年中共八大关于主要矛盾、总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的内容表明,党的工作重心仍是经济建设。1957年,一五计划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但在1957年的整风运动中,由于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大肆进攻,以致中共发动了反右派斗争。

由于中共中央对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分严重,使反右派斗争严重地扩大化。此后,逐步改变了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矛盾的科学论断,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阶级斗争上来。

后来,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我国周边的国际局势趋于紧张,中共对世界战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在国内开展反修防修运动,“左”倾错误逐步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损失。

第四次,从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

“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的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按正常发展计算,损失总计约5000亿元。文革结束后,“左”倾错误并没有得到完全纠正。1978年,思想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这样,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扩展资料:

现在党的工作重心

经济建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指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作重点。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中共八大鉴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一论断,已含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

但不久就为毛泽东所否定,直至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邓小平在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强调: 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1980年1月16日在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正式指出: 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0

在历史上,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这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都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前两次发生在民主革命时期,后一次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第一次是1927年的八七会议后的秋收起义开始,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开辟了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第二次是在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后,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进入城市领导农村的建国时期。

第三次是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逐步转入经济建设上来。

扩展资料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169名,候补中央委员112名。中央及地方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列席了会议。

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这次全会前,召开了历时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党的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和领导骨干,对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年来党的领导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对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政治方面的重大决策,党的优良传统的恢复和发扬等,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邓小平在会议闭幕式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为随即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成了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在历史上,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这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都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前两次发生在民主革命时期,后一次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城市转向农村。1927年,由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严重影响,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在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二次工业重心转移是由农村转移到城市。1949年,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革命全面胜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会议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从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应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会议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总的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

第三次工作重心转移是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上。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年动乱结束后,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就为全会的召开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准备了条件。全会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变,它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过程中,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02-28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第4个回答  2022-06-24

第一次是1927年的八七会议后的秋收起义开始,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开辟了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第二次是在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后,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进入城市领导农村的建国时期。

第三次是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逐步转入经济建设上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