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是中年还是青年

如题所述

四十岁是青年。联合国于1985年国际青年,首次将青年定为15至24岁之间的人,而又无损于会员国的其它定义。现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新的年龄分段,青年的年龄上限提高到44岁。

从1995至2000年,世界青年人口的估计数从10.26亿增长至10.66亿,在全球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从18.1%降至17.6%。

绝大多数青年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就2000 年而言,占青年总人口85%的9亿青年,生活在世界发展中地区。随着更多的发达国家老龄化人口的增多,这一比例预计会进一步增加。



扩展资料

随着全球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的加剧,WHO对年龄分期进行了重新划定,规定44岁以内为青年人,45~59岁为中年人(壮年期),60~74岁为年轻老人,75~89岁为真正老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100岁以上为百岁老人。

中国在习惯上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按出生后所经历的日历年头计算,即生下来就算1岁,以后每过一次新年便增加1岁。一般按农历新年算,也有按公历算的。

例如,12月末出生的婴儿,出生后就算1岁,过了公历1月1日或当地农历新年又算1岁。这样,婴儿出生才几天,已算虚岁2岁了。这种计算方法较为实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6

四十岁是青年。

青年一词的含义在全世界不同的社会中是不同的,而青年的定义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幻一直在变化。联合国于1985年国际青年,首次将青年定为15至24岁之间的人,而又无损于会员国的其它定义。

现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新的年龄分段,青年的年龄上限提高到44岁 。其中青年与少年时期相重合的阶段为青少年,满26周岁不满30周岁的,有种说法叫做“大龄青年”。

扩展资料:

现代社会大龄青年问题

以前,中国人在选择自己的恋爱伙伴时一直比较慎重,年轻人的恋爱史大致要持续两三年,长的甚至可以达到令人瞠目的六七年以上。虽然大龄青年在我国可以享受晚婚的若干待遇,但几乎没有人是为了这份待遇而争当大龄青年的。

当然,事情也不能一概而论,导致许多青年因为缺乏竞争力而被划入大龄青年行列的原因其实有很多,比如没有住房。

许多挺不错的小伙子,常常就是因为在迟疑再三之后,把谈了三四年的对象带到三代同堂的陋室时,忽然间不幸沦为大龄青年的,但更多的人在他们已经大龄到不再是青年的时候,不得不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其他方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9-25

最新年龄分段:

1)年龄在45岁以下称之为青年

2)年龄在45-59岁称之为中年

3)年龄在60-74为年轻的老人或老年前期

4)年龄在75-89岁为老年

5)年龄在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这五个年龄段的划分,将人类的衰老期推迟了10年,这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抗衰老意志将产生积极影响。

1994年以前国际对人口问题通过划分标准是三个年龄段:零至14岁为少儿;15岁至64岁为劳动力人口;64岁(中国60岁)以上为老年人。

扩展资料

古代年龄划分:

古代根据男子成长过程的生理特点,以十年为单元,将人生大致分为九个阶段。分别是"幼"、"弱"、"壮"、"强"、"艾"、"耆"、"老"、"耄"、"期",说来相当有趣。

始于战国,成书于秦汉的《礼记·礼上第一》记载:"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大意是说:男子十岁称幼,开始入学读书。

二十岁称弱,举冠礼后,就是成年了。三十岁称壮,可以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了。四十岁称强,即可踏入社会工作了。五十岁称艾,能入仕做官。六十岁称耆,可发号施令,指挥别人。七十岁称老,此时年岁已高,应把经验传给世人,将家业交付子孙管理了。

八十岁、九十岁称耄……百岁称期,到了这个年龄,就该有人侍奉,颐养天年了。古人之所以如此划分,是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尽管这些观点,某些地方有点主观、片面,但总的来说,是符合人生规律的。

古人提倡十岁入学,今天我们规定七岁入学,尽管相差三年,但在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下的古代,应该是符合现实要求的。尤其古代提出三十"有室",这和今天世界一些地方盛行的三十结婚,晚婚晚育,有异曲同工之妙。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人的寿命延至七、八十岁以上。民间流传的"二十三十青少年,四十五十正当年(即壮年),六十七十满街转,八十九十不稀罕"民谣,这和"四十称强、五十称艾、六十称耆、七十称老"的提法,如出一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祖先,对人生年龄的分段,分明是极为科学和合理实用的。

在中国按年龄划分为四个年龄组,即青年组(29岁以下),中青年组(30一39岁),中年组(40-49岁)和中老年组(50岁以上)

胎儿.婴儿0-0.6,幼儿0.6-2、儿童3-6、少年7-14、青年15-35、中年36-60、老年61-,这是一般情况下的划分

一般来说,古人这样划分时间:童年是12岁以下,12岁以上称为少年总角时代.20岁弱冠,就是青年了,也有人认为18以后为青年.30而立,就进入了中年,40不惑,称为壮年.50而知天命,当然算老年了.还有60花甲,70古稀.80,90岁耄耋之年100岁颐之年... ...

传统划分

在中国按年龄划分为四个年龄组,即青年组(29岁以下),中青年组(30一39岁),中年组(40-49岁)和中老年组(50岁以上)

胎儿.婴儿0-0.6,幼儿0.6-2、儿童3-6、少年7-14、青年15-35、中年36-60、老年61-,这是一般情况下的划分

一般来说,古人这样划分时间:童年是12岁以下,12岁以上称为少年总角时代.20岁弱冠,就是青年了,也有人认为18以后为青年.30而立,就进入了中年,40不惑,称为壮年.50而知天命,当然算老年了.还有60花甲,70古稀.80,90岁耄耋之年100岁颐之年... ...

根据发展心理学划分:乳儿期0-1岁婴儿期1-2岁幼儿期2-3岁学龄前期3—6、7岁学龄初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30岁中年期30—50岁老年50岁以后

国际上通常按0~14岁,15~64岁,65岁以上对人口总体做不等距分组,分别称为少年人口,壮年人口,老年人口,以人口总数为基数计算少年人口系数,

壮年人口系数和老年人口系数,还以壮年人口数为基础计算抚养系数,即抚养系数=(少年人口+老年人口)/壮年人口,国际上还把15~24岁年龄段的人口称为青年人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新年龄分段

第3个回答  2015-07-04
现在属于青年。
国际年龄标准
关于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年龄段的划分
一般来说,我国古代这样划分时间:童年是12岁以下,12岁以上称为少年总角时代。20岁弱冠,就是青年了,也有人认为18以后为青年。30而立,就进入了中年,40不惑,称为壮年。50而之天命,当然算老年了。还有60花甲,
70古稀。 80,90 岁耄耋之年。100岁期颐之年。
后来根据实际健康状况,中国的年龄分段为:
1.童年。
0岁—6岁(周岁,下同) (1)婴儿期0-3周月;(2)小儿期4周月—2.5岁; (3)幼儿期2.5岁后—6岁;
2.少年。
7岁—17岁。
(1)启蒙期7岁—10岁; (2)逆反期11岁—14岁; (3)成长期15岁—17岁。
3.青年。
18岁—40岁。(1)青春期18—28岁; (2)成熟期29—40岁;
4.中年。
41—65岁。(1)壮实期41—48岁; (2)稳健期49—55岁;(3)调整期56-65岁; 5.老年。66岁以后。(1)初老期67—72岁;(2)中老期73—84岁;(3)年老期85岁以后。
联合国大会则将“青年”定义为年龄介于15岁与24岁之间(含15岁和24岁)的那些人。联合国“国际青年年”活动曾于1985年在全球开展,该定义就是专门为“国际青年年”活动所下的。联合国公布的所有有关青年的统计数字,例如联合国系统出版的关于人口统计、教育、就业和医疗卫生的年度统计年鉴,均依据以上定义。追答

请及时采纳谢谢!

第4个回答  2015-07-04
是中年,四十以下可以称为青年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