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和8月通常出现雨区真空地带。这是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导致该地区晴热少雨。强烈的太阳辐射使得温度升高,湿度降低,同时蒸发和蒸腾量增大。
2. 3月和4月,南方洋面上的暖湿气流(即雨带)开始向北移动。随着雨带的北移,中国从南到北依次出现连续的降雨天气。当雨带抵达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在5月和6月,正值梅雨季节,俗称"黄梅"天。雨带继续北移至淮河以北地区时,长江中下游地区上方形成了雨区的"真空地带",同时受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导致持续近两个月的晴热天气,即所谓的"伏旱"。
3. 由于地球公转的周期性,每年的7月和8月都会出现伏旱天气。到了8月,随着雨带的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结束。
4. 副热带高气压带通常呈带状分布在南北纬30度附近。然而,由于地表的不均匀性,尤其是北半球大陆多、海洋少,副高带状结构被破坏,仅在海洋上保留。夏季,北太平洋上的副高增强并北移,其西端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导致炎热干燥,无法形成降水。这种现象在伏天出现,因此被称为伏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