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社会舆论概述

如题所述

1. 社会舆论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包括公众的知识水平、道德水平、价值取向、需要和期望,是众人对普遍关注的社会事件或社会问题公开表达的一致意见。
2. 社会舆论分为自上而下的舆论和自下而上的舆论。自上而下的舆论是政府部门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大力宣传而形成,例如电视台的“全国质量万里行”;自下而上的舆论是非官方、无组织、自下而上地自发形成,例如群众的“医疗改革”呼声。
3. 社会舆论是群体对舆论对象的评价与态度的判断,通过赞同、指责、忠告、批评等方式表达。简言之,就是群体中多数人所支持的意见,即公众意见、群众言论或民意,是在大家共同关心的有争议问题中大多数人意见的总和。
4. 社会舆论是社会对个体行为和社会组织的活动施加精神影响的手段,是道德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一种表现,对群体执行着调节、教育与管理的职能。
5. 社会舆论对人们的个性,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羞耻心与集体主义精神、组织纪律性施加强有力的心理影响的手段,对个人社会行为起调节作用。
6. 社会舆论的形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问题的发生,引起议论,意见的滚迅归纳与综合。
7. 社会舆论包括认识成分、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这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社会舆论变得扑朔迷离、错综复杂。
8. 社会舆论的正确性与客观性取决于其中科学的、知识的成分,情感成分占主导地位则容易“感情用事”,产生不适当的舆论导向。
9. 评价一种社会舆论的水平,主要看它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性、一致性、广泛性和权威性水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