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事迹50到100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23
一、季增:摄影家与雷锋的不解之缘
季增,一位76岁的老人,至今仍自豪地回忆起他与雷锋的深厚渊源。1960年1月8日,季增为雷锋拍了入伍后的第一张照片,那时雷锋作为新兵代表在欢迎会上发言,深深打动了季增。在与雷锋相处的950多个日子里,季增为雷锋拍了250多张照片,成为拍摄雷锋最多的人。他擅长捕捉细节,那些广为人知的雷锋照片,如扔手榴弹、洗衣服等,都是季增在工作生活中抓拍的。当雷锋最大的愿望是见到毛主席时,季增理解他的心情,并琢磨着为雷锋拍照。在毛主席塑像前,那张透出雄赳赳、气昂昂气势的雷锋照片便诞生了。季增喜欢抓拍,那张雷锋给战友送饭的照片,就是他抓拍的。这张照片捕捉了雷锋把饭送给因修菜窖而没吃饭的战友的情景,展现了雷锋的无私精神。有一幅雷锋送老大娘的照片,许多人记忆犹新。当时,雷锋和季增一起出差,在火车上遇到一位山东老大娘来看儿子,雷锋坚持把老大娘送到儿子家。几天后,雷锋再次去看望老大娘时,季增陪同前往,拍下了雷锋与老大娘在一起的照片。季增说,雷锋精神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复员后的几十年,他干一行,爱一行,没有在工作上出过差错,同时通过多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雷锋。
二、陈广生:书写雷锋传奇
陈广生,第一个写雷锋的作者,参与创作了《雷锋的故事》《伟大的战士》《雷锋传》等书籍。多年来,他跑遍了雷锋生前生活过的地方,采访了与雷锋有过近距离接触的所有人。1960年1月8日,陈广生作为团俱乐部主任主持欢迎新战友大会,雷锋作为新兵代表发言,深深打动了陈广生。陈广生主动申请了解雷锋的情况,最后以雷锋自述的形式整理一份雷锋模范事迹材料。雷锋当时最大的愿望是能见到毛主席,有时候晚上做梦都在喊“毛主席万岁”。陈广生理解雷锋这种心情,就琢磨着给雷锋照张相。陈广生想到了毛主席塑像,于是在毛主席塑像前,透出一股雄赳赳、气昂昂气势的雷锋照片拍出来了。陈广生喜欢抓拍。人们所熟知的雷锋给战友送饭的照片,就是抓拍的。当时,连队要修菜窖,中午吃饭时,有个战士早上就把午饭装在肚子里了。雷锋得知后,就把自己的饭送给他吃,但是他坚决不要,雷锋就说:“你要是不吃,我还得带回去,我今天肚子不舒服。”陈广生拿起相机拍下这个情景。有一幅雷锋送老大娘的照片,许多人记忆犹新。当时,雷锋和陈广生一起出差,在火车上遇到一位山东老大娘来看儿子,拿着个大包,但老大娘说不出儿子家具体地址。后来老大娘拿出儿子的信封,雷锋坚持把老大娘送到儿子家。过几天,雷锋再一次去看望老大娘时,陈广生陪同前往,拍下了雷锋与老大娘在一起的照片。陈广生说,雷锋精神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复员后的几十年,他干一行,爱一行,没有在工作上出过差错,同时通过做讲座、办展览等多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雷锋。
三、冷宽:“中将雷锋”的责任担当
冷宽,被称为“中将雷锋”的海军原副政委,为筹备雷锋事迹大型原创摄影作品展,已经连续熬了3个通宵。作为雷锋生前战友,74岁的冷宽为弘扬雷锋精神,已经付出许多努力。还在担任领导职务的时候,他就请《雷锋的故事》的作者陈广生32次给海军官兵作雷锋事迹报告,经常组织官兵开展学雷锋活动,教育官兵树立雷锋人生观。退休之后的冷宽,在2011年筹建了学雷锋社团组织。作为一群纯粹的志愿者,整个学雷锋基金管委会的8名工作人员,任何人不拿一分钱的报酬,有时甚至还从自己的家底里倒贴一部分。“这是责任,”冷宽说。
四、雷锋:伟大的战士
雷锋,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虽然只活了22岁,但他那崇高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和伟大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1956年秋,因县委通信员陈厚明参军去了,急需要一个年轻人来顶替小陈的工作,我便跟县委组织部的干事黄菊芳同志和望岳区区委书记祖竹林同志商量,要他们帮我物色。当时他们告诉我,安庆乡政府有一个秋征统计员,高小毕业,是个孤儿,叫雷正兴,很诚实,勤快,工作积极肯干。我听了介绍挺满意,也就同意了。一天下午,我正在县委办公室处理文件,突然有人急急地敲门,“张书记!张书记!”我拉开门一看:“ 嗬!是彭乡长来了,快请里边坐。”彭乡长笑着对我说:“张书记,我给你把小雷送来了。”这下我才注意到他身后还跟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个头不高,穿着蓝衣青裤,有几个补丁,但却洗得干干净净,手里拎着一个包袱。少年见到我显得有点紧张,怯怯地叫了一声“张书记”,那窘相活像一个很少出门的农家闺女。雷锋是一个孤儿,年纪又不大,到县委工作以后无论是在生活方面,还是在学习、工作方面,我都是极力给予关心、爱护和指导,使他感到生活中有爱有温暖。懂事早的雷锋也就把我和我的家人当成自己的亲人,在雷锋的眼里,我既是党的代表又是他的父辈。所以我们相互之间的感情也就越来越深厚,雷锋在我这个县委书记面前也就不像初来时那么拘谨了。我外出开会或下乡总是将他带在身边,经常给他讲些革命斗争故事,雷锋也经常向我提一些问题。
五、雷锋在鞍钢化工总厂
雷锋,生前在我们鞍钢化工总厂工作近一年(1958年--1959年秋)的时间,当时我是化工总厂洗煤车间主任。时间虽然已过去近30年了,但雷锋同志的音容笑貌和他的感人事迹,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记得雷锋刚分配到我们车间时,是我找他谈的话。当时分配雷锋同志开推土机。我和他说:“你是南方来的人,刚到北方来是有很多困难的,特别是开推土机的工作又脏又累,比较艰苦,你能受得住吗?有什么困难没有?”雷锋大声说:“我的工作请领导考虑,我保证服从领导分配。困难是有的,但我能克服,我一定把工作做好,请领导放心。”雷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到岗位后,虚心向师傅们学习,不懂的地方就问,对老师傅们也特别尊敬。他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使他的技术水平提高很快,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能独立工作了。会开车以后,他看到往往由于推土机出故障,找维修工人修理要耽误很长时间,这样要影响生产的。于是,他就利用业余时间向修理工人学习维修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基本掌握了推上机的性能和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这样,他在工作时,一发现推土机出故障,就能及时地排除,既节省了维修的费用,又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雷锋的这一行动给车间带来很大的反响,他的经验很快在我们车间推广起来。很多工人既能操作又能维修,成了多面手,这对生产有很大的好处。雷锋爱护设备胜过自己的眼睛,他精心操作,又能精心维护。他一有时间就去保修推土机,从而保证了设备的完好率。他使用的推土机多次被评为厂和车间的红旗设备,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赞扬。雷锋不但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任务,还能发扬共产主义大力协作的精神。雷锋有时看到别的岗位和同志有困难,他就主动地去支援。帮助解决。详情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