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不仅给中华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不仅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而且造成了生产的破坏,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还成为社会动荡的最大根源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在与自然灾害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灾害管理和救助的经验,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初步建立了自然灾害管理和救助的工作体系。但是,在汶川、雅安等地震中我国的救助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现行灾害救助体制中有许多不能适应现代灾害保障需求的地方. 新型灾害救助体制应强调灾害保障主体的多元化,政府、企业和盈利性事业单位、居民个人(家庭)、社会援助单位等都应作为灾害保障主体;强调灾害保障方式的多样化,采取包括灾害政府救济、灾害商业性保障、灾害社会援助与自我积累保障等的灾害保障方式。(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说明政府参与社会自然灾害救助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构建多元化的自然灾害保障体系?(14分)(2)有人认为天灾乃天之象也,是社会发展之征兆!请你从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来反驳这一观点. (6分)


(1)必要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来矫正市场失灵,自然灾害面前企业等营利性机构不可能经常无偿援助;②财政具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公平和调节资源的合理配置的作用,灾害面前政府责无旁贷;③政府参与自然灾害救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④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6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措施: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发挥财政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和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引导灾害多发区的人民购买人身和财产等商业保险,来规避自然灾害风险;规范发展我国的社会慈善事业,发扬社会爱心;集体与个人等可以预先提留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进行自我保障积累。(8分,每点2分) (2)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集中表现为不可抗拒性。自然灾害频发有它自身的规律,并不是人为能制造的;②虽然规律是客观的但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预测灾害发生并进行灾后重建,战胜灾害③我们应该坚持尊重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来理解和应对自然灾害。(每点2分共6分)


试题分析:(1)本题第一小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说明政府参与社会自然灾害救助的必要性。解答本问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并据此找寻答题的方向。关于政府参与自然灾害救助的问题,在经济生活方面,学生可从财政在资源配置以及保障灾民基本生活的作用、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等方面展开叙述。本题第二小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构建多元化的自然灾害保障体系。解答本题材料中“ 新型灾害救助体制应强调灾害保障主体的多元化,政府、企业和盈利性事业单位、居民个人(家庭)、社会援助单位等都应作为灾害保障主体;强调灾害保障方式的多样化,采取包括灾害政府救济、灾害商业性保障、灾害社会援助与自我积累保障等的灾害保障方式”,是需要学生尤为注意的语句。对于构建多元化的自然灾害保障体系,学生可从政府通过财政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灾害商业保险以及发展慈善事业的多个方面展开说明。
(2)本题要求学生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反驳“天灾乃天之象也,是社会发展之征兆!”这一观点。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认真分析设问中关于答题所用知识范围要求的表述,以进一步明确答题所用的具体知识;其次,需要学生分析“天灾乃天之象也,是社会发展之征兆!”的观点,这种观点属于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因此,对此观点的反驳,学生可从规律的客观性、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二者相统一等三个方面展开说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