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如何“审细用足”

如题所述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一个“杠杆”,只有审细、审好才能撬动审计结果用好、用足。应尽快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使审计结果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的依据。  国家审计署日前制定出台《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不同类别领导干部的审计内容,提出了地方各级党委主要领导干部、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党政工作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重点审计内容。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是领导干部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和义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对领导干部履行上述责任和义务的情况进行核查和评价。目前,各级审计机关每年投入经济责任审计的力量已占40%以上,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也扩展到领导干部贯彻执行经济政策和决策、实施经济管理、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廉洁自律等情况。随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手段日渐成熟,要求对不同类别的领导干部确定不同的审计重点,避免对不同审计对象“胡子眉毛一把抓”,避免少数履责不力的干部在粗放宽泛的审计监督中蒙混过关。  《指导意见》将领导干部主要分为地方各级党委主要领导干部(如县委书记)、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如县长)、党政工作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如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工商局局长)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如县电力公司总经理)四种类别,要求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具体分析各类领导干部所承担经济责任的差异,制定不同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和办法,以形成完善科学的审计评价体系。比如,县委书记和县长各自承担的经济责任不同,对他们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对县委书记应侧重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措施制定情况,个人遵守有关廉洁从政规定情况等;对县长应侧重贯彻执行中央、上级党委和政府、本级党委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本地区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个人遵守有关廉洁从政规定情况等。这样才能使审计评价的目标更有针对性,使审计结果更加明晰、细化、落实到人。  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目的之一是将审计结果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从这个角度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越明晰、细化,其作为考核、任免、奖惩依据的作用就可以发挥得越充分、突出。在此基础上,还应当按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制度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向社会公开,让公众看到“审”出了多少有问题的干部,也看到“审”出了多少没有问题的干部,使作为权力监督的审计监督与作为权利监督的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形成合力,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履行经济责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好转。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一个“杠杆”,只有审细、审好才能撬动审计结果用好、用足。一方面要明确不同类别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以科学、规范的制度手段保证审细、审好;另一方面,应尽快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使审计结果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的依据。做到了这一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就算是用好用足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