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下乡的目的?

知青下乡实行了十来年,刚提出的时候,是否有撤回城里的打算?其根本目的是不是让知青变身农民?从而解决中国城市的就业和全国的粮食问题!

在中国,知识青年指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或高中教育。
下乡知青始于1955年,当时河南省郏县大李庄乡有一批中学和高中毕业生回乡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报上发表了《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报道了这个乡的事。毛泽东主席读了很兴奋,亲笔写了按语:“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的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之后,共青团中央在全国10多个省市组织了远征垦荒队,动员城市青年奔赴农村。知青的榜样:董加耕、邢燕子、侯俊等就是当年被《中国青年》、《中国青年报》大势宣传报道出名的。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逐渐进入高潮,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并在编者按中说:“毛主席最近又一次教导我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希望广大知识青年和脱离劳动的城镇居民,热烈响应毛主席这个伟大号召,到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去。”从此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至1973 年12月8日,全国有800多万城镇青年上山下乡 。这些城镇中学生告别父母、亲人和家乡,奔赴农村和边疆,开始了完全不同的生活。 这一政策一直执行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此后,大批知识青年返回城市。实际上,这场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结束于70年代末的上山下乡运动,总共涉及到将近1800万的知识青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3
知青下乡是在文革时期,特点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但是发起的主要原因是左的错位思想。主要目的有两个:
1、知识分子属于小资产阶级,因此当时认为他们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十分必要;
2、希望他们把一些科技、文化传到农村;
3、部分反革命组织企图以此为借口,打击异己,全面夺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