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法律行为和法律行为的区别

能否举个例子具体说明,不要太抽象~谢谢!

区别:

1、定义不同:准法律行为之区别于法律行为就在于其法效为法律的规定而非当事人的法效意思的追求。

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要素的行为.准法律行为:意思通知、观念(事实)通知、感情表示的行为.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两这种意思表示的构成不同,法律行为中意思表示的构成要件有目的意思、法效意思、表示行为、表示意思。其中法效意思为其核心。

准法律行为是民事行为的一种,区别于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指的是行为人以法律规定的条件业已满足为前提,将一定的内心意思表示于外,从而根据法律规定引起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它主要包括意思通知行为、观念通知行为和感情表示行为以及原宥。

2、特征不同

法律行为特征:

法律性:法律行为是法的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法律规定的、具有法律意义、可以用法律进行评价的人的行为,由此区别于一般的社会行为。

社会性:法律行为作为人的活动,具有社会性的特征,法律行为并不是一种孤立的行为,而是其他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或一个方面。

意志性:法律行为是能够为人的意志所支配的行为,具有意志性。法律行为是人所实施的行为,受人的意志所支配。反应了人们对一定的社会价值的认同,一定利益和行为结果的追求以及一定的活动方式的选择。

准法律行为特征:它主要包括意思通知行为、观念通知行为和感情表示行为以及原宥。观念通知包括:债权让与通知、承诺迟到通知。意思通知包括:催告、要约的拒绝。准法律行为的效力:无行为能力人做出的准法律行为是无效的

3、包含的行为不同

属于法律行为的有:根据法律行为的性质可分为合法行为和不合法行为。

成立条件:必须是外部表现出来的作为或不作为,而不是人们的心理活动;必须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无意识能力的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以及在暴力威胁下的行为都不能成为法律行为。法律行为具有多样性。有单方的(如遗嘱)、双方的(如合同)、共同的(如建立社团),有有偿的(如购销)和无偿的(如赠与)等形式。

属于准法律行为的有:

证明行为,对特定法律关系,证明其真实存在;通知行为,将已存在的法律关系通知当事人;受理行为,接受当事人的某项请求;以及确认行为和调查行为等。准法律行为与法律行为有时很难区分,只能依据两者所依据的法律和实质上的具体事实,才能分别认定。

扩展资料

法律行为举例:我和卖家有个买卖合同,他委托运输人运输一批货给我,我在货到的时候签单提货,我的这个签单行为属于法律行为

准法律行为的举例:被虐待或被遗弃的被继承人对有遗产或虐待行为的继承人的宽恕表示。

观念通知包括:债权让与通知、承诺迟到通知。意思通知包括:催告、要约的拒绝。原宥意为:( 如原谅继承人的虐待、原谅配偶的不忠等。)准法律行为的效力:无行为能力人做出的准法律行为是无效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准法律行为

百度百科法律行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10

第一,两者发生法律效果的方式不同。

第二,法律行为只能产生法律效果,事实行为却能同时产生法律效果和事实效果。

第三,法律行为是从事实行为中分离出来的,它离开事实行为则无独立的意义。

第四,从事实构成来看,事实行为必须具有法定的构成要件,如此才能体现其客观性和法定性的特征。

这一法律效果源自法律行为对行为人意思自治的容认,即法律对法律行为产生的意思后果只能给予合法性评价,而非在内容上的事先假设和规定。

如,签订买卖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它的法律后果是出卖人承担交付标的物义务而买受人承担支付价款的义务。

但是事实效果——买受人成为标的物的所有人,出卖人成为价款的所有人——却并不随之发生。

民法对事实行为一般作出详尽而直接的规定,内容涉及行为的主客观构成要件、持续状态及其产生的后果。

,在客观活动上却表现为谈判和签订文书.

事实行为的主观意思与客观活动在内容上则是概括一致的。

一致才能构成相应的行为。


扩展资料:

法律行为,是指法律事实的一种。

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人的活动(行为)。

同法律事件不同之处在于它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人们有意识的自觉活动的结果。

(1)必须是外部表现出来的作为或不作为,而不是人们的心理活动;

(2)必须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无意识能力的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以及在暴力威胁下的行为都不能成为法律行为。

(3)法律行为具有多样性。

根据法律行为的性质可分为合法行为和不合法行为。

法律行为的成立必须具有下列条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法律行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05

两者的区别在于两这种意思表示的构成不同

1、概念上:法律行为中意思表示的构成要件有目的意思、法效意思、表示行为、表示意思。其中法效意思为其核心。准法律行为之区别于法律行为就在于其法效为法律的规定而非当事人的法效意思的追求。

2、具体释义:

(1)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要素的行为.

(2)准法律行为:意思通知、观念(事实)通知、感情表示的行为.

3、准法律行为的举例:被虐待或被遗弃的被继承人对有遗产或虐待行为的继承人的宽恕表示。

扩展资料

准法律行为是民事行为的一种,区别于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指的是行为人以法律规定的条件业已满足为前提,将一定的内心意思表示于外,从而根据法律规定引起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它主要包括意思通知行为、观念通知行为和感情表示行为以及原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准法律行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律行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0-17

1、两者发生法律效果的方式不同;

2、法律行为只能产生法律效果,事实行为却能同时产生法律效果和事实效果;

3、法律行为是从事实行为中分离出来的,它离开事实行为则无独立的意义;

4、从事实构成来看,事实行为必须具有法定的构成要件,如此才能体现其客观性和法定性的特征。

这一法律效果源自法律行为对行为人意思自治的容认,即法律对法律行为产生的意思后果只能给予合法性评价,而非在内容上的事先假设和规定。如,签订买卖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它的法律后果是出卖人承担交付标的物义务而买受人承担支付价款的义务。

但是事实效果——买受人成为标的物的所有人,出卖人成为价款的所有人——却并不随之发生。民法对事实行为一般作出详尽而直接的规定,内容涉及行为的主客观构成要件、持续状态及其产生的后果。

在客观活动上却表现为谈判和签订文书.事实行为的主观意思与客观活动在内容上则是概括一致的。一致才能构成相应的行为。

扩展资料 

1、准法律行为是民事行为的一种,区别于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指的是行为人以法律规定的条件业已满足为前提,将一定的内心意思表示于外,从而根据法律规定引起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它主要包括意思通知行为、观念通知行为和感情表示行为以及原宥。

观念通知包括:债权让与通知、承诺迟到通知。

意思通知包括:催告、要约的拒绝。

原宥意为:( 如原谅继承人的虐待、原谅配偶的不忠等。)

准法律行为的效力:无行为能力人做出的准法律行为是无效的

2、法律行为的成立必须具有下列条件:

一、必须是出于人们自觉的作为和不作为。无意识能力的幼年人、疯癫、白痴,精神病,以及一般人在暴力胁迫下的作为和不作为,都不能被视为法律行为。

二、必须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而具有外部表现的举动,单纯心理上的活动不产生法律上的后果,如虽有犯罪意思而无犯罪行为的,不能视为犯罪,也不能视为法律行为。

三、必须为法律规范所确认、而发生法律上效力的行为。不由法律调整、不发生法律效力的,如通常的社交、恋爱等不是法律行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法律行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准法律行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10-26

准法律行为和法律行为的区别如下:

1、两者发生法律效果的方式不同;

2、法律行为只能产生法律效果,事实行为却能同时产生法律效果和事实效果;

3、法律行为是从事实行为中分离出来的,它离开事实行为则无独立的意义;

4、从事实构成来看,事实行为必须具有法定的构成要件,如此才能体现其客观性和法定性的特征。

扩展资料

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如下:

1、法律行为的成立。指法律行为在客观上已经存在。

(1)法律行为的一般成立要件有三:①当事人;②标的;③意思表示

(2)法律行为的特殊成立要件。①遗嘱。遗嘱须依照《继承法》第17条作成法定形式(五种),否则遗嘱不成立。②实践合同。实践合同(要物合同),除意思表示外,合同自交付标的物时成立。

(3)以下五种合同为实践合同。

①定金合同(《担保法》第90条);

②保管合同(有例外。可约定为诺成合同)(《合同法》第367条);

③借用合同(或消费借贷合同);

④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合同法》第210条);

⑤代物清偿协议。

2、法律行为的生效。法律行为的生效,指已经成立的法律行为因符合法定的生效要件,产生行为人所意欲的法律效果。原则上,法律行为自成立时起生效,但有若干例外。例如,附生效条件和附始期的合同,在条件成就或期限届至前,成立但未生效。再如,效力待定的合同;无效的合同。

法律行为的一般生效要件:

①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②意思表示真实、自由;

③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共利益。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准法律行为

百度百科-法律行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