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刘姓名人有谁啊?

最好有注解

1、刘邦

汉高帝刘邦(前256年3月19日-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丰邑中阳里(今江苏徐州丰县)人。秦末汉初的政治家、军事家。刘邦从沛县起兵反秦,被萧何、曹参、樊哙等人拥立,自称沛公,后投奔楚项梁,以“先入定关中者为王”之约,破武关,秦王子婴降。

秦朝灭亡后,项羽分封入关诸侯有功者,封刘邦为汉王。楚汉战争中,刘邦击败项羽获胜,统一自秦亡后的天下,于公元前202年称帝,史称西汉,为汉朝开国皇帝,驾崩于公元前195年,在位7年,死后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史称汉高帝。太祖为其正式庙号,而史书多称呼 “汉高祖”。

2、刘彻

汉武帝刘彻(前157年7月30日-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于7岁时被册立为储君,16岁登基,在位达54年。其正式谥号为“孝武皇帝”,后世省略“孝”字称“汉武帝”,是清圣祖以前在位最长的中国皇帝。

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都有显赫建树,与秦始皇被后世并称为“秦皇汉武”,被历代史学界和政治家们评价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汉武帝的思想积极进取,极具前瞻性,为朝廷以至社会带了新思维,亲政后进行了多项大刀阔斧的改革,深远地影响着后世。

3、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河南洛阳人,字梦得,祖先来自北方,自言出于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又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唐朝著名诗人,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有诗豪之称。因曾任太子宾客,故称刘宾客,晚年曾加检校礼部尚书、秘书监等虚衔,故又称秘书刘尚书。

4、刘义庆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

刘义庆是刘裕的侄子,在诸王中颇为出色,自幼就被刘裕所知,称赞其“此吾家丰城也”。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著有《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为中国古代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5、刘秀

汉光武帝刘秀(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今湖北省襄阳枣阳市),东汉建立者,25年8月5日-57年3月29日在位。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刘秀为汉高帝九世孙,汉景帝七世孙,长沙定王刘发之后, 出身于南阳郡的地方豪族。新朝末年国家动荡,各地寇盗蜂起。地皇三年(22年),刘秀与其兄长刘𬙂在宛(今河南省南阳市)起兵。25年,在鄗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登基称帝,改元建武,国号为“汉”,史称东汉。

此后,刘秀逐步扫平各方势力,最终统一中国。刘秀在位三十二年,社会逐渐从新朝末年的动荡中恢复,故称“光武中兴”。建武中元二年(57年),刘秀逝世于雒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2

1、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称他为蜀汉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早年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

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赤壁之战时,刘备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益州;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

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2、刘义庆

刘义庆(403年—444年),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籍南宋彭城,世居京口。

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侄子,在诸王中颇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

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3、刘墉

刘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 刘统勋长子。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

历任翰林院庶吉士、 太原府 知府、 江宁府知府、 内阁学士、 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

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 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4、刘启

刘启(公元前188年腊月初五—公元前141年正月  ),即汉景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汉文帝刘恒嫡长子,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所生 ,西汉第六位皇帝。

在位16年,谥号孝景皇帝,葬于阳陵。刘启在位期间,推行“削藩策”,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发展生产、减轻赋税。

汉景帝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文景之治”;并为其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基础,完成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

5、刘向

刘向(约公元前77—公元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人。刘向是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其整理编辑的《战国策》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同时,曾校阅皇家藏书,撰成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别录》。另外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7

1、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2、刘恒

刘恒(前203年—前157年),即汉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汉高祖镇压了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

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3、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称先主,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4、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

5、刘统勋

刘统勋(1698-1773),清内阁学士,刑部尚书,刘墉之父。雍正二年进士,授编修,乾隆年间累官至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房总师傅,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为官清廉,颇能进谏,参与《四库全书》编辑,并担任《四库全书四》正生总裁。乾隆三十八年卒,谥文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7-29
希望对你有帮助:明主类
1、齐桓公:不计射钩之恨拜管仲为相、又有鲍叔牙举贤。高举“尊王攘夷”大旗号令众诸侯…… 可谓“春秋五霸”之首!
2、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典故天下皆知!立于众诸侯之间、敢于问鼎天下者仅楚庄王!平内乱、北进立足中原称霸春秋!可谓“春秋五霸”之尾!
3、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初期建立者。奖励农耕、慧眼识才、谋略超群……手下能人众多。如:翟璜、李匮、吴起等等……

名相类
1、管仲:曾有人言:管仲是春秋第一名相。我认为此言当之无愧…… 对于管仲的生平事迹不多做介绍、看看上边的就大概知道了。
2、伍子胥:吴越春秋时代、伍子胥绝对是主角!身负血仇、尽心辅佐吴王、推举孙武、引吴军大破楚国…… 后于夫差产生隔阂含恨而终。
3、晏婴:晏子使楚、二桃斩三将、田氏代齐等等典故造就了晏子一世名相千古流芳……

名将类(争议很大、本人表示很有压力)
1、乐毅:辅助弱燕、以三国联军一举攻下齐国70多城池。齐国将领闻听乐毅之名、要嘛望风逃窜、要嘛献城开降。乐毅不光是军事奇才、也是政治奇才……
2、孙武:出身齐国名族、后被迫离乡、隐居吴地、被伍子胥举荐助吴王灭楚、称霸天下!生平所著《孙子兵法》流传至今依然为不朽神作!
3、李牧:比起前二人来、他的功勋稍微逊色一些、不过本人却非常钟爱他!当时秦国几乎已经吞并整个中原、仅小小赵国难以消灭、那是因为有李牧在!秦国以王翦为大将、率领相当于赵国几十倍的兵力三战三败!最后嬴政使人勾结赵国内臣、害死李牧以后,秦国的战车才正式压过赵国的领土!嬴政当时说:可敬~李牧将军、可叹~李牧将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汉太上皇帝刘煓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
汉孝惠皇帝刘盈
汉前少帝刘恭
汉后少帝刘弘
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
汉孝景皇帝刘启
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
汉孝昭皇帝刘弗陵
海昏侯刘贺
汉中宗孝宣皇帝刘询
汉高宗孝元皇帝刘奭[shì]
汉统宗孝成皇帝刘骜[ào]
汉孝哀皇帝刘欣
汉元宗孝平皇帝刘衍[kàn]
汉定安公刘婴
汉淮阳王刘玄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
汉显宗孝明皇帝刘庄
汉肃宗孝章皇帝刘炟[dá]
汉穆宗孝和皇帝刘肇[zhào]
汉孝殇皇帝刘隆
汉孝德皇帝刘庆(清河孝王)
汉恭宗孝安皇帝刘祜[hù]
汉北乡侯刘懿(济北惠王刘寿次子)
汉敬宗孝顺皇帝刘保
汉孝冲皇帝刘炳[bǐng]
汉孝质皇帝刘缵[zuǎn]
汉孝穆皇帝刘开(河间孝王)
汉孝崇皇帝刘翼(蠡吾县侯)
汉威宗孝桓皇帝刘志
汉孝元皇帝刘淑(解渎亭侯)
汉孝仁皇帝刘苌(解渎亭侯)
汉孝灵皇帝刘宏
汉东海怀王刘辨
汉孝献皇帝刘协
蜀汉昭烈皇帝刘备
蜀汉孝怀皇帝刘禅
夏元皇帝刘训儿(追封)
夏景皇帝刘武(追封)
夏宣皇帝刘豹子(追封)
夏太祖桓皇帝刘卫辰(追封)
南宋孝穆皇帝刘翘(追封)
南宋高祖武皇帝刘裕
南宋营阳王刘义符
南宋太祖文皇帝刘义隆
南宋前废帝刘劭
南宋世祖孝武皇帝刘骏
南宋后废帝刘子业
南宋晋安王刘子勋
南宋太宗明皇帝刘彧[Yù]
南宋苍梧王刘昱
南宋顺皇帝刘准
后汉文祖明元皇帝刘湍(追封)
后汉德祖恭僖皇帝刘昂(追封)
后汉翼祖昭献皇帝刘僎(追封)
后汉显祖章圣皇帝刘琠(追封)
后汉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暠
后汉隐皇帝刘承祐
后汉世祖神武皇帝刘旻
后汉睿宗孝和皇帝刘钧
南汉太祖文帝皇帝刘安仁
南汉代祖圣武皇帝皇帝刘谦
南汉列祖襄皇帝刘隐
南汉高祖天皇大帝皇帝刘龑(yǎn)
南汉殇皇帝刘玢
南汉中宗明孝皇帝刘晟
南汉惠皇帝刘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