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关于伊尹的传说?

如题所述

轶事典故
伊尹以鼎烹说汤
伊尹是商初重臣之一,原名伊挚,尹为官名,甲骨卜辞中称他为伊,金文则称为伊小臣。 相传伊尹生于伊水边,成年后流落到有莘氏,以耕地为生,地位虽卑,而心忧天下。他见有莘氏国君有贤德,想劝说他起兵灭夏。为接近莘国君,他自愿沦为奴隶,充任有莘国君贴身厨师。国君发现其才干,提拔为管理膳食之官。经长期观察,伊尹终于发现,有莘氏与夏同姓,均为夏禹之后,血缘联系难以割断,况且有莘国小力弱,不足以担当灭夏重任,只有汤才是理想人选,决定投奔汤。 其时汤娶有莘氏之女为妃,伊尹自愿作陪嫁缕臣,随同到商。他背负鼎俎为汤烹炊,以烹调、五味为引子,分析天下大势与为政之道,劝汤承担灭夏大任。汤由此方知伊尹有经天纬地之才,便免其奴隶身份,命为右相,成为最高执政大臣。 伊尹不仅是辅佐汤夺取天下的开国元勋,还是后来三任商王的功臣,因此,伊尹在甲骨卜辞中被列为“旧老臣”之首,受到隆重祭祀,不仅与汤同祭,还单独享祀。
伊尹发明汤药
有资料记载中药汤剂创始人就是伊尹。 中药汤剂
相传伊尹很有学问,天文地理无所不通,最拿手的是用草药为人治病,药到病除,人称活神仙。《史记·殷本记》有“伊尹以滋味说汤”的记载。《资治通鉴》称他“闵生民的疾苦,作汤液本草,明寒热温凉之性,酸苦辛甘咸淡之味,轻清浊重阴阳升降走十二经络表里之宜。”《甲乙经·序》亦谓“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从《史书》记载中可以看到伊尹对中药汤剂的研究有多么深奥。 伊尹,商初人,究竟在伊河上游住了多长时间?栾川“耕莘古地”流传千百年的故事仅仅告诉我们,他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在栾川漫子头一带为群众办了很多好事,景室山的沟沟叉叉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居住的茅草屋堆满了中草药,房前屋后栽植了上千种从山上挖来的奇花异草,称为百草园。后来商汤王招亲,伊尹作为陪嫁品到了洛阳京城。有文描述伊尹身为奴隶,专职为汤王做饭,善于研究和揣摩上人的心思和口味,不但做出的饭菜时时被众人称赞,而且对国事治理有自己鲜明的见解。汤王慧眼识人才,看到伊尹才智出众,富有创见,就大胆地聘用其为右相。 伊尹因高超的烹饪技巧,并在宰相位置上业绩显著被后人称为圣人,而他在医药方面的贡献,创制汤液却鲜为人知。关于伊尹创汤液的说法,最早在汉代或汉代以前就已流传,栾川民间都知道煎中药源于伊尹。伊尹出身下层,不屈的性格使他像竹笋一样,任何力量也阻碍不了其生长。在为百姓治病过程中,尝遍百草,中毒无数次,得出经验生食草药不如煮熟为好,他从做饭的道理摸索,生米生菜做成美味佳肴,营养丰富,口感上乘,何不将草药混合煎成药水用之?时间的流逝也就创造了草药汤液。 《吕氏春秋·本味》提到伊尹在与汤王的对话中曾以医为喻,“有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伊尹还从医食同源的角度进一步阐明,食物与药物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以生姜、肉桂为例,伊尹论证:“杨朴之姜,招摇之桂”,大概意思是说常用的调味品也是常用的药物,在烹调中了解到姜、桂的辛温发散作用,转而用来治病是很自然的事情。看来伊尹对使用草药的辩证称为祖师和药圣不为逊色,难怪老君山一带村民对炮制草药有那么多的经验和兴趣,这都是受先人的影响啊!据说老子千里迢迢到栾川景室山隐居其实质也有仰慕先人伊尹文化,追随先哲步履的含意。 现在看来,汤液就是将各种生药加水煎煮而成,方法与烹调食物十分近似,但在古时只有伊尹才能有所发现和实践。伊尹既精烹饪,又兼通医学把自己加工食物的经验转而用来加工药物,不能说不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汤液的创制归根结底是伊尹善于研究又身处栾川景室山得天独厚的草药资源所致。
伊尹其人与“大濩”乐舞
山东省菏泽市,早在公元前二十二世纪,古代四大名贤尧、舜、禹、汤先后都在此地建都,繁衍生息。这里有汤王商之京都:景亳、古贯国、古莘国、南燕国及汤陵。实属商先人活动的重要地区。著名的古代六大乐舞之一《大濩》就是出自于景亳的桑林。《中国古代舞蹈史话》上有这样的记载:“《大濩》是商代著名的乐舞,汤灭夏,自立为王,命伊尹作《大濩》,是歌颂开国功勋的(《墨子?三辩》、《吕氏春秋?古乐篇》)。汤死后,汤的后代把《大濩》作为祭祀祖先的乐舞。这在甲骨文中有记载,是汤的后代,占卜问是否用(濩)来祭祀(《殷虚书契前编集释》)。” 伊尹是我市流传比较早的著名历史人物,他是汤的谋臣,商的相国,历佐商朝三代,官拜阿衡之职。他的地位非常高,权柄很大。在那个时期被称为相圣。他的故里在有莘地,现今曹县的莘冢集。曹县旧志记载:“后汉郡国志引皇览曰:‘已氏城有平利乡,乡有伊尹冢,即此,在楚邱西南二十余里,西望汤陵,前有祠,宣德间,知县范希正徒置墓上,在汤为亳都。’史记曰:“‘帝沃丁葬伊尹于亳’是也,今归德亦称有伊尹墓恐非。” 《大濩》乐舞的行成,据一些史料初步分析大概是这样形成的: 汤建国不久,就遇到一场大旱,这次天旱一直旱了七年,真旱得河干井涸,草木枯焦。人民叫苦连天。汤用尽方法,总不能得到霖雨。伊尹又教人民在田头地方开了井,来灌溉农田,补救抗旱。那时本来是很迷信的时代,因为人类智识还不能明了自然的现象,便以为都是有神的,特别认为上帝是万物的主宰,和地上的天子一般,既然没有雨,便只有祈求上帝,但是上帝又是不能说话的,那只有请教一种专门会传达鬼神意思的人。这种人就是巫。巫、舞、武都是出自胛骨文上的“舞”。在母系时代,女子最有势力,女巫往往是最尊的妇女。到了母系崩溃,男子得势,便把巫的职务也转移过来。商代的巫大多数都是男性,只有一些个别部分还用女巫。祭的时候,先由巫举行卜的方法,来求问神的意思。最早是用的“夔”的一片骨,后来大多是牛的胛骨。再后来不用牛骨,只用龟的腹甲。把甲用牛血涂过,用刀刮光,外面的胶质鳞片都磨刮干净,又把龟坼的裂纹都刮平,太高太厚的地方也都用凿,凿去,磨得光滑如玉。卜的时候,在龟甲里面用钻,钻一个凹穴,再用凿凿了一道形如“卜”字,然后用火在凹的地方烧灼,因为受热,龟甲的正面便裂成纹,爆裂声卜卜作响,所以称这种占术为卜。巫祥细看裂纹的样子,来断定所卜之事是吉是凶。如果神允许祭祀,就依照所卜的日期,由许多巫穿起五采花绣的衣服,手执牛尾,歌舞盘旋,来娱乐鬼神,一面杀许多牲畜,滴血在器皿里面,把牲体摆列在俎上面来祭。这样还不下雨,就由王亲自歌舞娱神。这些事都举行过了,还是不下雨。就由巫提议说:“这次旱得这般厉害,一定是一种旱的鬼叫做“旱魃”的作祟。我们可以打扮成旱魃的样子,晒在太阳底下,或是用火来烧他,这样,旱魃就害怕了,就会下雨。”汤依从他的话,巫便装扮得象鬼一般,举行曝巫的仪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乐舞大濩)。结果还是没有下雨。 待到什么法子都用完了,汤只得亲自到桑林(景亳)的野外来祈求下雨,沐浴清洁,剪去指甲,把自己当作牺牲,祈祷说:“上天降灾,一定是我不好的缘故,我愿意自己领罪,不要因为我一个人的不好,害了人民的性命,是不是因为人民没有饭吃呢?是不是因为宫室造得太高太美呢?是不是因为女人扰乱政事呢?是不是因为官吏贪污呢?是不是因为小人谗言盛行呢?”汤把这六件事情自己责备自己,当然得到人民的同情。据说后来不久就下了雨。在那时因为象汤这样自己当作牺牲的事情还没有过,就认为必定是汤感动了上天。人民既然这样信天,对于大旱的痛苦,都归于天命,看见汤这般尽心祈祷祭告,只有感激,并不怨恨。后来汤命伊尹作了乐,名叫《大濩 》来纪念这次桑林得到雨的事情。现在《诗经》里面,还保存着一篇“那”,就是商祭成汤时候所唱的乐歌,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商代祭祖和乐舞大濩的美富礼容,它说: 猗与那与!(好伟大呵!又钜丽呵!) 置我鞉鼓。(摆起我们的小鼓和大鼓。) 奏鼓简简,(鼓的声音和美又宏亮,) 衎我烈祖。(娱乐我们壮烈的先祖。) 汤孙奏假,(汤的子孙奏起升堂的音乐,) 绥我思成。(全心全意的思想我祖的笑语。) 鞉鼓渊渊,(渊渊和美的鼓声,) 嚖嚖管声。(嚖 嚖清脆的管声。) 既和且平,(既和乐又安平,) 依我磬声。(配合着泛泛的磬声。) 於赫汤孙,(伟大煊赫的成汤子孙,) 穆穆厥声。(庄严美丽的音乐声音。) 庸鼓有圣攵,(钟鼓铿锵的隆盛地奏着,) 万舞有奕。(执着干的万舞娴熟地舞着。) 我有嘉客,(许多助祭诸侯是我们的贵客,) 亦不夷怿。(也都十分的欢乐喜悦。) 自古在昔,(自古以来,) 先民有作。(就有了助祭。) 温恭朝夕,(早上晚上都温和恭敬的,) 执事有恪。(执行着祭祀的礼节。) 顾予丞尝,(记念着我们年年按时举行的祭典,) 汤孙之将。(都来帮助成汤的子孙。) 这里不但有铿锵的音乐,还有美妙的万舞,万是一种舞的专名。此外还有“嘉客”,就是唐尧、虞舜和夏禹的后代子孙以及诸侯们,前来助祭的。可以想像到这种典礼是怎样隆重了。并且祭的第二天,按例还有举行一次祭的,叫做“肜”祭。据初步了解,我市的民间舞大多都和祭祀求雨有关,例如比较古老的:三皇舞、龙凤舞、商羊鼓舞、抬阁、抬辇、肘阁、胄阁、毛三撅,独杆高跷等等。 伊尹、现代人知道很少,他比孔圣人要早一千三百六十多年,据一些史料记载: 伊尹,又名伊挚,夏朝有莘国(今山东菏泽市曹县莘冢集大集乡殷庙村)人,出身奴隶,曾辅佐商汤起兵伐桀,建立了商朝,成为我国奴隶社会唯一的一个奴隶出身圣人宰相。 公元前21世纪,夏启建立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商是当时的一个部落,始祖叫契。契曾帮助大禹治水,立下大功,舜王封为司徒,负责治理商地。从契以后传十四代到汤,正值夏桀在位。到夏朝末年,商经过四百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夏朝在东方的 一个势力强大的部族。汤重视农业,兴修水利,鼓励贸易,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活跃了经济。他还把大批奴隶投入到生产中去,增加了社会财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伊水河畔离商都不远处(今山东菏泽市曹县北十公里殷庙村),出了一位名伊尹的贤能之士。伊尹是个聪明勤奋具有心计的人,他虽然祖祖辈辈当奴隶,地位卑贱,可是肯动脑筋,有志气、有抱负,注意研究三皇五帝、大禹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对当时社会有深刻的观察分析。 后来汤与莘氏通婚,伊尹作为莘氏的陪嫁奴隶做了汤的厨师。 伊尹见汤是个贤德的君主,想向他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一次,伊尹借汤询问饭菜的事,说:“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佐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商汤听了,很受启发。他发现伊尹确是个安分守已的人,也不愿到朝中去做官。不久,他便回家乡伊水河畔殷庙务农去了。 从启建立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国,到最末一个统治者夏桀,共延续四百多年。夏桀是个奢侈荒淫、杀人如麻的暴君。夏民对此痛恨万分,怨声载道。汤看到桀把国家弄到危亡的境地,深为不安,决定把贤才伊尹推荐给夏桀,劝说他改恶从善,即使夏桀不听劝谏,伊尹也可以摸清夏朝底细,为了下一步灭夏做准备。他说服了自己的臣属如奴隶主,派出使者带着礼品,去请伊尹。 夏桀见到伊尹根本不予理睬,更说不上重用。在夏期间,伊尹仔细考察了朝廷的内部情况,留心夏朝军队部署,为商汤伐桀做好了准备。商汤看夏桀不重用伊尹,就请他重回亳邑,正式拜为右相,授于国政。伊尹辅佐商汤大力发展农耕,铸造兵器,训练军队,使商的国力更加强大繁荣昌盛起来。 商一天天地富强,夏桀心中也有此害怕,就听信佞臣赵梁的奸计,假意招汤来朝议事,趋机扣押商汤,囚禁于夏台。消息传到商,群臣惊惶失措,举国上下都很着急,全赖伊尹主持。伊尹知道夏桀是个酒色之徒,是残害贤臣亲近奸佞的小人。于是伊尹便派人搜罗珍宝和美女进献夏桀,又暗中贿赂夏桀宓信的近臣赵梁,使汤才得以安全回商。 汤回到商地,按照伊尹的计划,先灭掉葛国,吞并了夏的十几个小属国和部落,又进而灭掉了韦(今河南滑东)、顾(今鄄城县旧城镇)、昆吾(今河南许昌东)。这样以亳邑为中心,方圆数百里的广大地区,成了商汤的根据地。此时,夏桀已岌岌可危,成为众矢之地。伊尹看时机成熟便劝汤发兵讨夏桀。 公元前一千七百一十一年,商汤联合诸侯兴师讨伐夏桀。夏王朝的国民吃尽了夏桀的苦头,早已是苦不堪言,听说商军来攻,纷纷欢呼跳跃积极响应,商军很快逼近了夏都,双方在鸣条(今河南开封丘东)展开大战。商军在商汤“讨伐暴君,为民除害”的号召下,舍身冲锋,势如破竹不可阻挡;夏兵力不愿为夏桀卖命,使军队失去了战斗力一触即溃。夏桀大败,最后他带着妻子妹喜逃出重围,乘上一只小船渡江到南巢(今安徽省巢县),最后死在那里。 商军攻入夏都汤建立商王朝。 商朝第一次建都是在景毫(也就是现今的山东菏泽市曹县梁堤头、太阳堤、邵庄乡一带),伊尹辅佐汤王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健全了国家制度,使官吏尽心尽力为国家效劳,否则就要受责罚,甚至罚做奴隶。他注意体察民情,吸取夏桀灭亡的教训,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爱护民众,因此,商朝初期政治安定,经济繁荣。虽然遇到七年的大旱,但民众对国君汤,伊尹相信服。 商汤死后,伊尹又先后辅佐汤的三个子孙人丙、仲壬、太甲为商王。 史记上有这样的记述:太甲继承了王位后,伊尹更是尽心尽职,教给太甲怎样做个贤德的君王,如何分辨是非,如何治理国家;还给他讲遇汤时的法律制度,教育太甲按祖宗的规矩办事,并给他讲历史上贤君的故事。太甲起初还能听从,时间久了,就有些忘乎所以了。他无视法规制度,一意孤行,伊尹多次规劝,太甲根本听不进去。伊尹以国家利益为重,便决定把太甲送到汤墓附近的桐宫桑林去住,让他回心细想自己的行为,一切国政仍由伊尹办理。 太甲住在桐宫,享用游乐当然都没有了,不再是威福自恣的商朝帝王 ,而是一个行动不自由的人。他回想做王时何等快乐荣华?现在弄到这般境况,不觉悲从中来,又愧又悔。暗想当初若能听从伊尹话,好好的勤劳节俭,守法爱民多好。如今懊悔无及,只有自怨自艾。太甲在汤王墓地住了三年,伊尹知道太甲确实变好,便亲自携带商王的冠冕衣服,到了桐宫迎接太甲复返商都,再登王位。太甲接受了上次教训, 勤政修德, 体察民情, 按章办事, 把商朝治理得繁荣昌盛, 各诸侯国均来朝拜, 不敢作乱;老百姓也生活安定。伊尹又写了《太尹训》三篇,褒奖太甲施行的德政,称我太宗。 伊尹当了二十年的商朝相国,为商王朝延续六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伊尹活了一百多岁,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贤能相国圣人,他所处的年代要比孔圣人早出一千三百六十三年之多,史称元圣人。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814.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25
  我们这里年年举办伊尹祭拜大典。去年是第五届,我收集整理了十几万字的伊尹资料。
  先贴在这里一些吧。
  1. 公元前一六三一年阴历五月,(即夏朝姒皋元年)的夏天。在嵩县老古城西约五里地的古代泥河村,上古大禹治水三涂誓师大会处,一位勤劳的民间农女,我们暂称她叫伊姑娘,简称伊姑。这伊姑只生得: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虽然是深山农家女,看形态疑是九霄天仙落人间。
  伊姑家住在这山崖下一小山庄,家中父母健在,哥嫂俱全。上古之农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林中打柴,悬崖采药;河滩扑鱼,洞中打猎。一日,伊姑和嫂嫂在伊河边洗浴因夏收劳动穿旧的衣服,此时,正值端午,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河边夏风微微凉爽。伊姑眼尖,忽地发现了一颗顺水飘下的仙桃,那仙桃如拳头大小,粉白中透出鲜红嘴,娇滴滴煞是好看,水灵灵鲜味诱人,姑嫂俩互相让食。嫂嫂很爱淳朴善良的小妹,说妹妹二八青春,如桃花粉面,如出水芙蓉,此仙桃像是河伯神送你的,我可不敢受用,还是妹妹有福享用吧!
  伊姑感谢河伯和嫂嫂美意,面带羞涩,接过桃子轻轻地吃了一口,只觉得一股清香仙味---如玉液琼浆,如醍醐灌顶直沁肺腑。一不小心把桃子连桃核也吃了下去。顿觉得浑身暖热,筋脉轻松,飘飘欲仙。那伊姑不知这桃子乃上天派遣的大元圣星象变化下凡。欲借纯贞之体投胎,负天命治理华夏。
  伊姑只从吃了仙桃之后,身体渐渐变化,不觉如龙含珠,鸡孵卵一样软绵绵玉怀乾元,胎气一天天变大。在当时奴隶部落社会的婚姻观时代,少女怀孕,辱宗灭风,世俗哪能容得。按宗祠法令:不出逃便被处死。唯嫂嫂疼爱,知其端的,陪伴妹妹躲在离家二三里的一个河边山洞里。每日里送些饭食果品度日。挨排时日,静养胎元。这山沟里没有人烟,古木丛生,修竹遮阴。那条河之出口即大禹治水在三涂地段凿开的山口,山名伊河崖口,今曰“箭口河”,那洞现存曰“伊姑洞”。当地人民为了纪念她,洞内泥塑一持桃女子像,至今犹存。旁边一洞,又塑一像,曰“伊嫂像”,人们纪念圣母,年年香火不断。

  还有挺多的呢,不一一贴在这里了,你可以在网上搜一下,可能是洛阳一个什么组织专门写了一部书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1-29
伊尹是夏末商初大臣,辅助商汤灭夏。
商太宗太甲在位初年,任用伊尹为相,商朝比较强盛。可是太甲三年时,太甲开始按照自己性子办事,以残暴的手段对付百姓、奴隶,伊尹便把他放逐到桐宫。太甲住在桐宫,见祖父身为开国君王,坟墓却十分简陋,又从守墓老人那里了解到祖父的许多艰苦创业,仁厚省俭的旧事,对照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确实不像话,便暗暗内疚,决心痛改前非,开始在桐宫关心孤老,遵守法制,与人为善。三年后,伊尹见太甲真心悔过,十分高兴,便带领文武大臣,携带王服,冠冕,迎接他回到亳都,还政於他。从此,太甲以自己过去的失足为鉴,早朝晏罢,勤政爱民。遵守汤制定的法律,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商朝也逐渐繁荣起来,伊尹见太甲成为明君,更加高兴,特地写了一篇《太甲训》的文章来赞扬他,称他为太宗。
创立了“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伊尹便成为中国烹饪之圣。如今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地中国烹饪的同行也都奉伊尹为中国的“厨圣”、“烹调之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