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生活中的“生物入侵”现象,谈谈我们应如何做

仔细点。

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是发生于自然界的一场无声战争。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和人类交往的增加,由外来种所引发的生物入侵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生态问题。可以说,当前外来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安全的现实威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严防外来生物入侵已刻不容缓。

1、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带来的危害

外来物种的入侵途径分为有意引进和无意引进两种:一是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保护等目的的引种,尔后演变为入侵物种的有意引进;二是随着世贸组织间的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无意传入的物种。据统计,我国已有外来入侵生物283种,其中植物188种,占全部入侵生物种类总数的66.4%;动物76种,占26.9%;微生物19种,占6.7%。在这283种外来入侵生物中,39.6%是属于有意引进造成的,49.3%是属于无意引进造成的,经过自然扩散而进入我国境内的仅9种,占3.1%。

据美国、印度、南非向联合国提交的报告显示,这3个国家每年因外来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分别为1370、1300和800多亿美元。而在我国深圳,薇甘菊正严重危害本地植物,虽经多方治理,蔓延势头丝毫没有得到遏制。据了解,目前深圳的薇甘菊面积已经发展到9.5万亩,较2年前的4.2万亩翻了一番。深圳本地的荔枝、龙眼等植物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深圳高度重视薇甘菊的入侵,并进行全面防治。去年,农业部门在部分地区进行了防治试点。今年以来,全市为防治薇甘菊投入了近600万元资金。然而,在部分片区薇甘菊得到防治的同时,宝安区和龙岗区的荔枝、龙眼果园又发生大量薇甘菊入侵,仅龙岗区就发现薇甘菊入侵面积3.89万亩。又如椰心叶甲2002年在海口市首次发现,一年后,这一虫害已经蔓延到海南省的12个县市,受害椰树达46万株,占全省椰树总量的6.6%。有关部门为治理椰心叶甲虫害已经花费了500万元。椰心叶甲虫害肆虐海南正是由于有人违规从东南亚引进棕榈科种苗引发的,这种小虫的飞行距离只有300~500m,如果不是借助人力,根本无法漂洋过海抵达海南岛。

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数字,目前已有16种外来物种在我国形成严重危害,仅这些外来物种每年入侵的林地面积已达150万公顷,农田面积超过140万公顷,由此造成的农林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已达574亿元。

2、充分发挥植物检疫对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防御作用

由此可见,抵御外来生物入侵刻不容缓。而在这个过程中,植物检疫工作又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植物检疫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进出境贸易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一原则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相一致的。今天,随着全球贸易的高速增长,使植物检疫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防止有害生物传播、蔓延及有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成为植物检疫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将按照国际规则行事,在检疫方面将全面执行SPS协议。检疫措施的国际化趋势,使我们要接受国际标准、准则和建议。没有国际标准的措施,也要有符合国际规则的国内标准,保证措施的一致性;国内检疫措施亦应与国际接轨,尤其面对出口,更须按照国际惯例,才有利于创汇农业的发展。

贸易的自由化趋势增加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机会,尤其是大量无序的引种带来了许多危险有害生物。因此,为了使植物检疫不仅不成为经济和贸易发展的障碍,而是积极的促进因素,成为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和贸易发展的决策支持,植物检疫就须不断提高预见的科学性。换言之,要有计划的深入开展对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风险进行系统分析,为农产品贸易的取向、特别是为引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积极的预警措施方案。

要根据“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对外来有害生物进行风险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按照风险程度排序,确定监测对象或监测重点,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其传入,若已传入则控制其扩散蔓延或歼灭之,以降低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带来的风险。

诚然,植物检疫是重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或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隐蔽性,如何在不违背总原则的情况下,发挥检疫的技术壁垒作用,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6
不要乱放生自己养的宠物,譬如巴西龟、蛇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