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报八年级历史

人教课标版36!

在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清政府国力日衰,边疆危机四伏,尤其是东南海疆和西北边防都处于危险境地。
由于清政府财政有限,难以同时兼顾东南海疆和西北边防。对于首先解决哪一方面的问题,1875年的清政府重臣们遂产生了巨大分歧,形成了所谓的 “塞防”和“海防”之争,其实应该说是“片面海防”、“片面塞防”与“海防塞防并重”三方的争论。
所谓“片面海防论”,代表人物李鸿章,其意见是:“新疆不复,于肢体元气无伤。”他建议朝政府撤回西北地区已经出塞的部队,停止准备出塞的部队,让他们严守现在边界,因停兵、撤兵多余出来的饷银,则移作海防之用。
“片面塞防论”以当时湖南巡抚王文韶为代表。他主张“以全力注重西征”,强调“我师退一步,则俄人进一步;我师迟一日,则俄人进一日。事机之急,莫此为甚。”
持“海防塞防并重”论的是左宗棠。他驳斥李鸿章的停撤清兵、饷银用于海防的观点,认为如果此时停兵,侵略者就会进一步侵犯,陕甘以西局势令人担忧,蒙古等处也不会平静,停兵节饷,对于海防未必有益,对于边塞则大有妨碍;对于王文韶的“宜以全力注重西征”的观点,他认为侧重塞防以保东南的想法不过是一厢情愿。他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认为新疆不收复,蒙古难保,北京会处在危险的境地。左宗棠的“并重”主张,避免了专注海防或塞防的片面性,实际上是一条从全国大局出发的唯一正确的国防方针,
清政府权衡利弊,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一方面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最终收复了新疆。另一方面,清政府从英德等国购进各式军舰多艘,开始组建北洋和南洋舰队,巩固海防。
这次辩论是中国近代国防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近代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对于推动中国近代边防和海防建设的全面展开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