猥 古文什么意思

猥 古文什么意思

字本义:动词,因害怕狗而躲躲闪闪。

形容词:胆小怕事的,放不开的。   猥琐 猥缩  举止猥琐  

形容词:不坦然的,不体面的,卑鄙的。    猥劣 猥俗  猥亵        猥辞 猥词

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译文:猥,本来是“受辱”之意,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自,就是自己。枉是委屈的意思,屈也是委屈的意思,所以可以把“枉屈”看做同义复词。“猥自枉屈”翻译成白话文就是:降低身份,委屈自己。

猥  读音    wěi

部首:犭,笔画数:12,笔画 : 撇、弯钩、撇、竖、横折、横、竖、横、横、竖提、撇、捺、   

字形演变:

扩展资料

相关词语

猥亵,猥獕,猥琐,猥劣,猥琐,宂猥,猥屑,猥烦,猥薄,猥品

文言版《说文解字》:猥,犬吠声。从犬,畏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猥,犬吠叫的声音。字形采用“犬”作边旁,“畏”作声旁。 

方言猥读音

客家话:[海陆丰腔] woi1, [宝安腔] woi1, [台湾四县腔] woi1 ,[梅县腔] voe.1 ,[客语拼音字汇] voi1 vui4 ,[客英字典] voi1,粤语:wai2 wui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05
〈名〉

1. (形声。从犬,畏声。本义:狗叫声) 同本义 [bark]
猥,犬吠声。——《说文》

〈形〉

1. 许多,众多 [numerous]
以人猥计其野。——《管子·八观》。注:“众也。”
山水猥至。——《长笛赋》。注:“多也。”
2. 又如:猥多(众多;繁多);猥盛(众多);猥众(众多);猥滥(多而滥);猥集(多而集中);猥闶(高大的建筑物重叠。形容其多)
3. 庞杂 [multifarious]。如:猥细(繁琐);猥役(杂役);猥复(繁复,重复);猥杂(繁杂;杂乱);猥酿(杂乱;鄙陋)
4. 鄙陋 [vulgar]。如:猥衰(非常狼狈);猥人(鄙俗的人);猥士(鄙贱之士);猥下(鄙陋;低下);猥俗(俚俗);猥细(鄙陋卑下)
5. 猥亵,淫秽 [obscene]。如:猥嫚(下流侮慢);猥茸(鄙陋猥琐)
6. 卑鄙,可耻,不体面 [base]。如:猥缩(畏缩,委靡不大方);猥情(懒惰);猥倡(下等的妓女);淫猥(淫秽);猥贱(卑贱;下贱);猥陋(卑鄙浅陋);猥琐龌龊(卑鄙庸俗,使人生厌)
7. 大;粗大 [big]。如:猥大(粗大;壮大)
8. 浅薄 [superficial]。如:猥局(浅陋狭隘)
9. 劣质;下等 [inferior]。如:猥弱(平庸,低下);猥凡(低劣,质差);猥酒(劣质酒);猥官(低级杂吏);猥拙(拙劣)
10. 害怕 [be afraid of;be scared]
待要自己赶来擒捉,一来也被打得着实有些狼狈,二来也被这个母大虫打得猥了。他虽前世是个狐精转化,那狐狸毕竟也还怕那老虎。——《醒世姻缘传》
11. 谦词,等于说“辱”,指降低身分,用于他人对自己的行动 [I]
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

〈动〉

1. 假借为“委”。委曲;积聚 [accumulate]
兼受其猥。——《汉书·五行志》
今猥被以大罪,恐其遂畔。——《汉书·王莽传》
科别其条,勿猥勿并。——《汉书·董仲舒传》
2. 又如:猥计(总计);猥集(聚集)

常用词组

1. 猥獕 wěicuī
[ugly;vulgar] 丑陋而俗气
2. 猥琐 wěisuǒ

(1) [of wretched appearance]∶(容貌、举止)庸俗不大方
且夫贤君之践位也,岂特委琐喔啮,拘文牵俗,修诵习传,当世取说云尔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
举止猥琐
(2) [short]∶一作“委琐”。不魁梧;短小
看贾环人物委琐,举止粗糙。——《红楼梦》
身材猥琐
3. 猥亵 wěixiè

(1) [indecent assault]∶做下流的动作
(2)
第2个回答  2011-03-05
1、猥,辱,自谦之辞。2、猥:鄙陋。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古文
  古文是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把古文与大篆相提并论,说古文是史籀以前的文字的通称。

  由于古人无笔墨,于是就用竹签点漆,在竹筒上写字,称为书契文,亦叫竹简书。因竹硬漆腻,书写不流利,写出的字头粗尾细,象蝌蚪之形,故叫蝌蚪书或蝌蚪文。凡是竹简漆书,都可以叫蝌蚪文,不一定非他颉所书不是蝌蚪文。
  古文主要是指《易经》、《论语》、《春秋》、《尚书》、《周礼》、《吕氏春秋》、《孝经》等等古书上的文字,是比较早的笔书文字。

  与骈文相对而言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魏晋以后骈俪文盛行,讲究对偶,句法整齐而文词华丽。北朝后周苏绰反对骈体浮华,仿《尚书》文体作《大诰》,以为文章标准体裁,时称“古文”,即以先秦散文语言写作文章。其后,至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的传统,即称这样的散体文为古文。韩愈《题欧阳生哀辞后说:“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於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师说》说:“李氏子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於时,学於馀。”都正式提出了古文的名称,并为后世所沿用。唐代优秀的古文家,虽以复古为号召,却富有革新精神。他们既犟调“道”的重要,也很注重“文”的作用,并崇尚创造,主张“惟古於词必己出”、“文从字顺各识职”(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他们所作的古文,实际上是一种新型散文,从当时口语中提炼而成为一种新的书面语言,有自己的个性与时代现实性,也有部分较为艰深僻涩的,但非主流。明代倡导“文必秦汉”的何景明说:“夫文靡於隋,韩力振之,然古文之法亡於韩”(《与李空同论诗书》),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韩愈的所谓古文与先秦汉代之文不同,它是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创新的。

  对古文的了解可参见<古文观止>:http://www.qualiwaychina.com/andy/guwen.htm
  古典文学网:http://www.tianyabook.com/gudian.htm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