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女儿晚上睡觉半夜大喊,无意识哭闹。有时还说梦话,但都是特别大的声音,呐喊一样的。

患者信息:女 5岁 北京 海淀区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
4岁半女儿晚上睡觉半夜大喊,无意识哭闹。有时还说梦话,但都是特别大的声音,呐喊一样的。半夜呐喊好一阵,有时好几阵。伴随梦语。总是数次惊醒一家人。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请专家帮我分析分析是什么原因?该如何治疗?

曾经治疗情况及是否有过敏、遗传病史:
身高偏矮。长期便秘,大便呈一个个小疙瘩样。

有时白天受刺激晚上就更厉害。比如白天有小朋友抢了她的玩具,那么半夜就会大喊别抢!不许抢!就是不许抢!一声比一声大的吓人。而且闭着眼睛。叫也叫不醒。自己也会翻身,但就是不醒。。。。

  儿童夜惊症!
  一种睡眠障碍,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都可能是导致夜惊出现的原因。

  夜惊不是病,大多数情况也与疾病无关,甚至可以把它看作是孩子正常成长的证据之一。它与梦魇(即我们俗称的做恶梦)也不是一回事。儿童夜惊症和梦游症同属于儿童睡眠障碍。

  如何应对和预防夜惊

  应对

  按医学上的看法,孩子夜惊发作时不宜将当事者唤醒,父母们的各种唤醒行为反而会使夜惊加重和延长。父母应该冷静,不再过度惊动孩子,一会儿孩子就会再度入睡了。

  夜惊一般无需刻意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待孩子神经生理发育成熟后,或排除了主要的心理因素,夜惊就会逐渐消失了。当孩子出现夜惊症状时,如果孩子白天没有异常,最好是继续观察几天。若每天都出现夜惊的症状并持续3周以上,家长就应带孩子到小儿神经科进行咨询,并根据医生诊断的原因,看是否需要用药(夜惊症严重的孩子便需要药物的帮助,依靠药物打乱孩子原有的睡眠周期,干扰病情发作)或采用心理疗法。

  预防

  虽然夜惊的诱因很大程度上是生理发育的因素,但父母们还是能够科学地帮助孩子尽量避免出现夜惊症的:

  * 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身体和大脑的发育。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睡眠卫生(包括睡觉时不要开着灯,室内空气流通,睡姿正确,睡前不要吃过多的东西,等等),能够促进大脑正常发育并得到充分的休息。

  * 帮孩子放宽心。排除了生理和身体上的因素,父母们就要尽量避免那些可能引发夜惊症的事情发生,从客观上解除孩子心里的压力。同时,以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让他们解除焦虑、放松身心,培养他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在上床后,家人亲切地陪孩子说说话,或共同听一段轻松的音乐,也往往能让孩子心情愉快地入睡,这是避免夜惊的好方法。

  * 白天适度增加孩子的运动量,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促进脑神经递质的平衡。而且孩子白天的活动多了、累了,晚上也容易睡得深,提高睡眠质量。

参考资料:http://baby.sina.com.cn/health/2006-03-24/083677993.s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14
你还在是不是长期食用了又刺激性或含有重金属物质的食物啊,要多注意饮食,尽量给孩子吃无公害食品。另外还有个原因可以导致就是惊吓。追问

白天都在幼儿园吃饭,回家也就吃些水果,儿童牛奶。等等。那受惊吓了怎么治疗?

追答

最好找医生确诊一下是否惊吓导致,我们老家有种看起来是迷信的做法专治惊吓,大概做法就是准备半碗白水,碗岩交叉放一根黑线和一根白线,把一根穿好一截线的针扎在以前用来纳鞋底用的锥子(锥子尖有孔的那种)把上用手提着,对着黑白线的中心让锥子尖自然下垂,然后不停的喊“给***找找魂”如果锥子会转起来就说明孩子是有惊吓过,而且转的圈越大说明惊吓程度越大,要继续喊直到锥子转完后走了黑线和白线后就算完成了。一两天后会看到变化。我们那里用这个方法治疗了很多宝宝的惊吓,对大人也管用,很灵。这种事信则有不信则无,所以建议你还是以医生的建议为主。

第2个回答  2011-03-21
如何使宝宝睡得好:1妈妈在睡前给宝宝换好尿布,被褥要厚薄适宜,不要过暖。2室内空气要新鲜,冷暖适宜,不要有对流风,也不要有电扇空调直吹。3夜间不要用高度数灯照明。4孩子要单独睡小床。可以试试,宝宝在子宫里的时候,他的世界听起来有水声,可以用录音机录下淋浴流水的声音,水流进洗脸池的声音,或买一盘有水声的磁带。宝宝睡不着时就放一些。还有可以帮宝宝做被动体操,帮他按摩脚趾手指,这样都可以很好的改善宝宝的睡眠。我家宝宝在小时睡眠很不好,夜里口要醒很多次,还睡不实,我在育婴书上学到得上边的方法,很快就改善了宝宝的睡眠。最后祝你的宝宝健康快乐
第3个回答  2011-03-17
像是缺钙引起的易激惹、夜啼,查个血钙吧。补钙加用鱼肝油
第4个回答  2011-03-14
在睡眠时大脑的细胞有一部分还在活跃中所以才导致睡觉做梦或说梦话。
孩子白天玩得太兴奋,睡觉前应该让孩子尽量放松,不要过于兴奋,可以给孩子的睡房里放一点轻音乐,让孩子在松弛的状态下入睡,可能会好一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