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方法有哪些?

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方法有哪些?

  数控编程大体经过了机器语言编程、高级语言编程、代码格式编程和人机对话编程与动态仿真这样几个阶段。在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先后对数控机床坐标轴和运动方向、数控程序编程的代码、字符和程序段格式等制定了若干标准和规范(我国按照ISO标准也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从而出现了用代码和标示符号,按照严格的格式书写的数控加工源程序——代码格式编程程序。这种编写源程序技术的重大进步,意义极为深远。在这种编程方式出现后,凡是数控系统不论档次高低,均具有编程功能。因为编程过程的大为简化,使得机床操作者只要查阅、细读系统说明书就有能力编程。从而使数控机床走向大范围、广领域的应用。
  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方法主要分为手工编程与自动编程两种:
  (1) 手工编程
  手工编程是指从零件图纸分析、工艺处理、数值计算、编写程序单、直到程序校核等各步骤的数控编程工作均由人工完成的全过程。手工编程适合于编写进行点位加工或几何形状不太复杂的零件的加工程序,以及程序坐标计算较为简单、程序段不多、程序编制易于实现的场合。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容易掌握,适应性较强。手工编程方法是编制加工程序的基础,也是机床现场加工调试的主要方法,对机床操作人员来讲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2) 自动编程
  自动编程是指在计算机及相应的软件系统的支持下,自动生成数控加工程序的过程。它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快速运算和存储的功能。其特点是采用简单、习惯的语言对加工对象的几何形状、加工工艺、切削参数及辅助信息等内容按规则进行描述,再由计算机自动地进行数值计算、刀具中心运动轨迹计算、后置处理,产生出零件加工程序单,并且对加工过程进行模拟。对于形状复杂,具有非圆曲线轮廓、三维曲面等零件编写加工程序,采用自动编程方法效率高,可靠性好。在编程过程中,程序编制人可及时检查程序是否正确,需要时可及时修改。由于使用计算机代替编程人员完成了繁琐的数值计算工作,并省去了书写程序单等工作量,因而可提高编程效率几十倍乃至上百倍,解决了手工编程无法解决的许多复杂零件的编程难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