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7

第2个回答  2019-03-03

1、要坚持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十二五”时期,正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结构重构的关键时期;

因此,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向更深更广的领域进军,我们要进一步优化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的配置比例,并以扩大内需作为调整结构的首要任务,而要真正启动内需,关键在于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这就需要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我们还要借助城镇化进一步拓展发展的空间。调整经济结构的另一个关键在于,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2、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支撑。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各国、尤其是主要大国都在对自身的经济发展进行战略筹划,纷纷寻找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

3、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干部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一五”期间,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一个突出的亮点,政府也进一步向公共服务性政府转型,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解决民生问题;

但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多的兼顾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何加快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公平正义,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成果,收入得到普遍提高,同时又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我们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4、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战略任务,并将单位DTP能耗降低20%左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作为约束性硬指标。

扩展资料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胡锦涛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

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我们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实现我们党对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胡锦涛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全党全国必须增强主动性、紧迫感、责任感,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加强规划引导,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要任务,兼顾当前和长远,处理好速度和效益、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参考资料:求是网-胡锦涛在省部级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班上讲话

参考资料:共产党新闻网-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3
  措施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3、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是经济发展要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4、推动城乡一体化。
  5、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6、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实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其中,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4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把握好当今世界迈入生态经济的走向,合理统筹利用全区有限资源,加强节能减排目标的落实,下决心,施重典,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评价机制,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利用区域日照和风力优势,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培育和扶持能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设备工艺先进、排污少等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使之成为循环经济产业的重要实现形式;同时,在全区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加快从居民生活到工业、建筑、交通等层面构建低碳经济体系。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要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尽快研究支持企业与宁夏大学、西北民族学院等区内外科研院所对接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挂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立足市场,联合开展新技术引进、新产品研发、科技人才培养、关键技术攻关、科技项目实施等活动,推进产学研立体发展;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强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装备和技术水平,培育出能够占领市场制高点的知名品牌;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增加鼓励科技创新的支持资金比例,大幅提高对关键技术攻关的奖励标准,完善留住人才的保障机制;针对性地实行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全方位、多渠道引进国内外科技含量高的科技型产业落户,不断培育和发展规模性高新技术产业。
  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精神,结合各市县(区)的实际情况,大刀阔斧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尽可能降低中小企业准入门槛,充分调动中小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同时,要积极完善招商引资、成果转化、人才培训、创业注册等方面的服务,为企业从项目招引、立项、审批、落地等各个环节提供全过程优质服务;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加快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和成长步伐,鼓励金融单位加大向中小企业放贷;发挥引智工作优势,帮助中小企业加快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培训、引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着力打造能够占领一定市场份额的自主品牌,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使其成为有效促进社会就业、增加财政税收、扩大内需消费的重要推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