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介绍

撒哈拉沙漠的介绍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位于非洲北部,西自大西洋,东进尼罗河,北起阿特拉斯山麓,南至苏丹,东西四干八百公里,面积七百余平方公里。阿特拉斯山隔开了撒哈拉沙漠,以北一变而为地中海盎绿、明朗的景观。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耳、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加等观光地区,均集中于此。

自古以来,撒哈拉这个枯寂的大自然,便拒绝人们生存于其中。风声、沙动,支配著这个壮观的世界,风的侵蚀,沙粒的堆积,造成了这个极乾燥的地表。在这片广大的地域,绿洲的出现,往往是沙漠旅行者最渴望的乐园。随著沙漠自然生态的不同,沙漠上的居民从事各种农耕或杂粮栽培,更有那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沙漠民族的艰辛生活,将这个无生气的沙漠,点缀了一些热闹。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第一大沙漠,气候炎热乾燥。然而,令现代人迷惑不懈的是:在这极端乾旱缺水、土地龟裂、植物稀少的矿地,竟然曾经有过繁荣昌盛的远古文明。沙漠上许多绮丽多姿的大型壁画,就是这远古文明的结晶。

人们不仅对这些壁画的绘制年代难以稽考,而且对壁画中那些奇怪形状的形象也茫然无知,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谜。

一八五○年,德国探险家巴尔斯来到撒哈拉沙漠进行考察,无意中发现岩壁上刻有驼鸟、水牛及各式各样的人物像。一九三三年,法国骑兵队来到撒哈拉沙漠,偶然在沙漠中部塔西利台、恩阿哲尔高原上发现了长达数公里的壁画群,全绘在受水侵蚀而形成的岩阴上,五颜六色,色彩雅致、调和,刻画出了远古人们生活的情景。

壁画群中动物形象颇多,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动物受惊后四蹄腾空、势若飞行、到处狂奔的紧张场面,形象栩栩如生,创作技艺非常卓越,可以与同时代的任何国家杰出的壁画艺术作品相媲美。从这些动物图像可以相当可靠地推想出古代撒哈拉地区的自然面貌。如一些壁画上有有划著独木舟捕猎河马,这说明撒哈拉曾有过水流不绝的江河。

所谓“沙漠化”指的就是土地上的生物。其生产力衰退甚至丧失,而会造成的原因,主要还是来自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沙漠化最明显的地方之一,在撒哈拉沙漠南侧的撒黑尔。此地的北部,以游牧或放牧的型态饲养著羊和骆驼,把整个地区的植物都吃光了,导致土地光秃秃的一片。而较为湿阔的南部,则因家畜过度繁殖,再加上原本不过方寸小的耕地,禁不起接连不断的耕作,整个地区逐渐变成不毛之地。

再加上水源不足,人们开始挖掘井水,当人群因水源而聚集,豢养的家畜也就多了起来,又再次加速了环境的恶化,促成沙漠化,这种恶性循环,使得该区人民生活普遍过得很困苦。撒哈拉沙漠没有雨季,所以不会降雨,但只要是有任何一点点的水气,冗睡在地底下的植物就会争著冒出新芽,但很快的,又会过度放牧的家畜吃光了…所以沙漠化的土质现在仍在无声无息的扩大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23
撒哈拉地区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1人。以阿拉伯人为主,其次是柏柏尔人等。居民和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绿洲,部分以游牧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沙漠中陆续发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铀、铁、锰、磷酸盐等矿。随着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改变了该地区一些国家的经济面貌,如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已成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尼日尔成为著名产铀国。沙漠中也出现了公路网、航空线和新的居民点。

撒哈拉沙漠气候炎热干燥。然而,令人迷惑不懈的是:在这极端干旱缺水、土地龟裂、植物稀少的矿地,竟然曾经有过繁荣昌盛的远古文明。沙漠上许多绮丽多姿的大型壁画,就是这远古文明的结晶。人们不仅对这些壁画的绘制年代难以稽考,而且对壁画中那些奇怪形状的形象也茫然无知,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谜。

三毛的成名作之一“撒哈拉的故事”,记载了三毛住在撒哈拉沙漠时的有趣事迹,包括她于沙漠当新娘子的经过,而她所动情描写的撒哈拉沙漠披上了一层神秘、浪漫和唯美的色彩。另外“哭泣的骆驼”也收集了有很多令人神往的沙漠故事。

全境处于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下,全年大部分时间盛行干热的哈马丹风,降水稀少,干燥炎热,形成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大部分地区平均年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内陆有的地方甚至多年无雨。降水年变率很大。蒸发旺盛,潜在年蒸发量在2000毫米以上,高者达4500~6000毫米,更加剧了气候的干旱。年平均气温一般在25℃以上。7月平均气温35~37℃以上,绝对最高气温超过50℃,而且高温持续时间很长。利比亚阿齐齐耶绝对最高气温曾达58℃,有世界“热极”之称。气温日较差很大,一般为15~30℃,科罗托罗曾观测至38.2℃的绝对日较差。太阳能资源极其丰富,年日照时数一般都在3600小时以上,中部可达4300小时。

境内除东部有尼罗河贯穿外流以外,其余全为内流区或无流区,无常年水流,干河谷只降雨时短期有水。部分干河谷是第四纪温暖湿润时期形成的。当时大量降水下渗,成为目前撒哈拉沙漠地下水的主要来源。在阿特斯山前缘凹陷地区和中部高地干河谷及小盆地中,由于地下水出露,形成许多绿洲,成为沙漠中经济活动主要地区,如埃及的锡瓦绿洲、达赫拉绿洲和利比亚的费赞绿洲群、库夫拉绿洲群以及阿尔及利亚的艾因萨拉赫、图古尔特、古拉拉、瓦尔格拉等绿洲。绝大部分绿洲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灌溉方式有坎儿井灌溉、井灌、泉水灌溉等。

植物贫乏,且大部分是旱生植物和短生植物。除绿洲外,乔木和灌木丛极为罕见。沙漠南缘一带植物较多,分布有灌丛和硬质禾本科草类,以三芒草为最多。大西洋沿岸的狭长地带,有较繁茂的多汁大戟属植物。阿哈加尔和提贝斯提高原一带,有地中海类型树种,如金合欢、无花果树、橄榄树、夹竹桃等。一些干谷中有柽柳属植物。绿洲中植物较茂盛,主要是枣椰,品种有20~30种之多。此外,不少地方还散生有矮小的豆科、菊科和十字花科植物。土壤以荒漠土为主,其次为发育程度很浅的石质土和沙土,盐渍土呈片状出现。在绿洲地区分布有较优良的耕作土壤。适应荒漠生态环境,动物具有耐渴、耐饥、视觉和听觉发达以及奔跑迅速的特性。多聚居在干谷、绿洲和湖泊附近草木丰盛处。主要有爬行动物、鸵鸟、鼠类、羚羊、、蝙蝠、猬、狐和骆驼。

撒哈拉地区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1人。以阿拉伯人为主,其次是柏柏尔人等。居民和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绿洲,部分以游牧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沙漠中陆续发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铀、铁、锰、磷酸盐等矿。随着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改变了该地区一些国家的经济面貌,如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已成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尼日尔成为著名产铀国。沙漠中也出现了公路网、航空线和新的居民点。

1万年前,在如今成为世界最大沙漠的撒哈拉曾经遍地生长着野草和矮灌木林。但是后来,夏季的气温升高,几乎没有了降雨。这种气候变化使很多古生物遭受灭顶之灾,并迫使那些活下来的物种向其他地区迁徙。

研究人员说,撒哈拉沙漠另一次程度不太剧烈的气候变化发生在6700至5000年前。

据波茨坦气象研究所的这些科学家说,撒哈拉地区的沙漠化是1.1万年以来最剧烈的气候变化之一。这一气象模型表明,人类使用土地对撒哈拉沙漠的形成并不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http://baike.baidu.com/view/18085.htm
第2个回答  2007-05-23
撒哈拉地区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1人。以阿拉伯人为主,其次是柏柏尔人等。居民和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绿洲,部分以游牧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沙漠中陆续发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铀、铁、锰、磷酸盐等矿,还有大量的橡胶树,周围吸引很大商家!随着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改变了该地区一些国家的经济面貌,如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已成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尼日尔成为著名产铀国。沙漠中也出现了公路网、航空线和新的居民点。

撒哈拉沙漠气候炎热干燥。然而,令人迷惑不懈的是:在这极端干旱缺水、土地龟裂、植物稀少的矿地,竟然曾经有过繁荣昌盛的远古文明。沙漠上许多绮丽多姿的大型壁画,就是这远古文明的结晶。人们不仅对这些壁画的绘制年代难以稽考,而且对壁画中那些奇怪形状的形象也茫然无知,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谜。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