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屠四川还是清军屠四川?

如题所述

目前,民间传说和很多史料记载上都说张献忠是杀人魔,率大西起义军在四川期间杀了几千万人,导致了清朝时期的“湖广填四川”。这些史料多半出自于清朝时期的官方正史,有严重的污蔑倾向。

面对从清朝留下来的众多诬陷资料,面对被清朝借“文字狱”涂改了的历史真相,要找到文字上去证明张献忠没有肆意屠杀的依据已经很难了。历史,本来在很大程度上就不真实!历史书代代相传下来就更无法还原历史的真貌。因此,我在这里仅引用一些网络上的说法和观点来证明:张献忠没有屠四川!屠四川的是清军!

我们可以从清军平定四川的过程中发现许多矛盾之处。1646年,也即满清入关後第三个年头,张献忠在西充县凤凰山多宝寺前太阳河畔遭清军突袭,中箭身亡后,满清立即宣布四川平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直到张献忠死后十三年的1659年,清军才攻陷重庆。也就是说在这十三年中,张献忠余部以及四川人民和清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对四川人民的这种顽强不屈的抵抗,清军必然采取了屠杀的办法来征服。这一点很容易就让我们联想到著名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而且1649年清军还贴出了一个告示: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可见对四川以及成都人民的屠杀清军同样有份。中国有一句俗话叫着“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清朝统治的两百多年,战败一方的记录早就被毁灭或被篡改,留下的只是有利于自己的“记录”和当时的宣传。这样的“历史”代代相传,两百年後的百姓也就很自然地信了。

如果不是如此,在张献忠大屠下侥幸活下来的老百姓对他应该是恨之入骨,那麽对前来剿灭他的清军肯定早就有敞开大门,欣喜若狂地迎接清兵。就像清兵击败李自成进入北京城时受到北京民众欢迎的那样。何来抵抗之说?千里无人烟的四川,何需清军花费十多年时间去平定?早就被张献忠杀光的四川,何能抵抗十多年?早就被张献中杀完了的部下、士兵还能在四川各地重创清军?

再次,从张献忠的主观意图来看,主张张献忠极其夸张地杀人也值得怀疑。倘若张献忠起事当初,果真滥杀无辜,又如何能召集军队来反叛明朝?如果其军纪不严,如果不受老百姓支持,如何能长期与明朝政府大军对抗?张献忠入川的本意是要夺取四川作为根据地攻可出汉中定西北,下长江定江南。重演隆中对的策划。退则可割据一方,天下有事则坐山观虎斗,天下无事则举蜀而降,也可以封王封侯。

1644年,张献忠好不容易攻进成都,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当然是想经营四川,可是如果刚建国就在自己的国内部开始灭绝性的大屠杀的话,又如何经营他自己的“国家”?其实张献忠建国之后就拼命招徕四川的人才。并发布“三年不征钱粮”的命令作为政治号召。很难想象他一边建国,一边又大肆屠杀而自毁长城。因为若真把百姓全杀了的话,恐怕连他自己的军队的兵源补充和给养都成了大问题。作为“大西国王”的他,这一点不会想不到。而且,清廷在1646年正月就已发出征讨张献忠的诏书并派兵入川。在大军压境,自己的生存都难有保障的情形下,他不去抗击清军,反倒有时间去屠杀散居在四川各地的平民百姓,这可能吗?况且张献忠在同年11月在与清兵的战斗中即被杀。连他本人都亲自上阵且战死,可见他和他的部队都是在全力防止清兵入侵而不是全力在杀百姓。

然而在梓潼七曲山大庙内,却有一座张献忠家庙。那里的百姓称张献忠是为明末农民战争杰出的领袖。据庙内石碑记载,崇祯年间,张献忠带领部队经过梓潼,率众到此祭祖,指着文昌大帝说:“此吾祖也,吾祖助我”,“你姓张,咱老子也姓张,咱们联个宗吧。”如果我能够获胜,就当为你重修庙宇。后来张献中攻陷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于是,发银五万两,役夫数千,兴修大庙,金碧辉煌,题为“天圣神祠”;立诗碑,张献忠亲题诗刻石。增塑张亚子及其全家像,追尊文昌为太祖高皇帝,遂以文昌庙为张献忠家庙。大西王张献忠死后,当地人为寄托怀念之情,于七曲山风洞楼上,为他塑像,绿袍金脸,甚为威武,香火不绝三百余年。后来,乾隆初年此庙曾经遭地方官毁像,其后,又有人重塑张献忠像,但又被官方捣毁。几经反复,先今的塑像,是近年才重塑的。

梓潼人出于对大西王的崇敬,称七曲山张献忠家庙曰“太庙”,为遮避耳目,又称“大庙”。梓潼人曾于清初组成叫“国噜子”的农民起义队伍,年年假借神会,聚集拜谒张献忠像,祈求冥佑,实际效法张献忠为榜样造反,形成川楚白莲教农民起义的一支。据说,清代两百多年中,川北农民起义绵延不绝,根源之一竟然是出于张献忠形象鼓舞。人们对张献忠的英雄崇拜可见一斑。

读历史书不能完全相信历史书,话是人说的,书是人写的。人有立场、有感情,说的话和写的书自然也有立场和感情。清朝的史书会说张献忠的好话吗?不能。清朝统治者能承认是清军屠戮四川吗?不能!那,张献忠自然就成了替罪羊。一个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一个抗清民族英雄,直到现在还被很多人误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17

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1646年),字秉忠,号敬轩,中国明末农民起义领袖。

   顺治三年(1646年)张献忠退出成都时,绝望之下,在四川进行空前的烧杀破坏;有40万人的成都只剩下20户居民;天府之国四川遭到毁灭性破坏,人口从至少三百万一度锐减到只有八万人,导致后来清朝时期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湖广填四川。同年10月20日,张献忠在盐亭县凤凰山被清军将领豪格射杀身亡。大西的官员离开成都时还有700人,到张死时只有25人,大多被他杀死。

   清代彭遵泗所写的四卷《蜀碧》详细记述了张献忠在四川的残忍至极的大屠杀。当时的西洋传教士在《圣教入川记》也有相似的记载。沈荀蔚在《蜀难叙略》上说,由于清军进剿追击,张献忠乃毁成都,“王府数殿不能焚,灌以脂膏,乃就烬。盘龙石柱二,孟蜀时物也,裹纱数十层,浸油三日,一火而柱折。”部队逃到西充时,无百姓可杀,乃自杀其卒,一日一两万人。但也有学者怀疑,四川数百万人究竟是否真是张献忠所屠尽?四川的人口从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到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估算的一万八千零九十丁(嘉庆《四川道志》卷十七),减少了三百多万人。

  但这距离顺治三年(1646年)张献忠战死已近四十年之久,而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才攻陷渝城(重庆)。因此,这些学者怀疑所谓的“七杀碑”也可能只是“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的误植。不少学者认为,清朝对张献忠屠四川的史实有夸大之处,将满洲人屠杀的四川人一并算在张献忠头上。刘献廷在《广阳杂记》写道:“余闻张献忠来衡州,不戮一人。以问娄圣功,则果然也。”

   也有学者怀疑,四川数百万人究竟是否真是张献忠所屠尽?四川的人口从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明会要》卷五十)到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估算的一万八千零九十丁(嘉庆《四川道志》卷十七),减少了三百多万人。清廷和地主阶级文人指控其曾经进行过多次大屠杀,但类似指控有很大嫌疑基于政治上的对立而非客观事实。

第2个回答  2017-10-17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屠川的不是张献忠,而是满清。

张献忠杀过很多蜀人,但都是文人,因为张献忠写的一首歪诗被文人耻笑,所以张献忠杀死很多文人。

但广大人民群众是很拥护张的。

所以在张献忠去世后,又过了三年,清军才得以进入四川。

如果屠川的是张献忠,那么他死后的三年抗清斗争是谁在打?

就是因为蜀人忠于张献忠,都是宁死不降。

所以清人才要杀尽蜀人。这样才能更好的窜改历史,

清人是统制者,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那个七杀碑也是假的,目的就是把所有罪名加在一个已死的农民头领身上。

当年也有为数不多的幸存者,通过蜀道经汉中到达陕西的。

也有逃到武威、天水、酒泉等地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4-21
张献宗屠川放死人的万人坑都被发现了网上可以找到。人死的及其恐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