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厚照墓

如题所述

明十三陵 武宗皇帝朱厚照之康陵

明康陵,位于昌平天寿山陵区莲花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武宗朱厚照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墓。建陵用时1年,总体布局沿袭前制,呈前方后圆形状。康陵是目前发现的十三陵中砖碑铭文最多的一个陵。该陵建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占地2.7万平方米。明末,康陵曾遭到烧毁,在清朝乾隆年间,曾被整修。

康陵建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四月。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六月,陵园建成。陵寝建筑由神道、陵宫及陵宫外附属建筑三部分组成。
明康陵明楼 石五供

神道上建五空桥、三空桥各一座,近陵处建神功圣德碑亭一座,亭内竖碑,无字。
陵宫建筑总体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占地2.7万平方米。前面有两进院落,第一进院落,以祾恩门为陵门,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院内建祾恩殿及左、右配殿,各五间。神帛炉两座。第二进院落,前设三座门,内建两柱牌楼门及石供案,案上摆放石质香炉一,烛台、花瓶各二。
明康陵御路石雕

方院之后为圆形宝城,在宝城入口处建有方形城台,城台之上建重檐歇山式明楼。楼内竖圣号碑,上刻“大明”“武宗毅皇帝之陵”。明楼后宝城内从排水沟里侧开始向中心部位起冢,冢形呈自然隆起状。冢前及稍前两侧分别砌有高不及胸的冢墙,墙前正对宝城瓮道处建琉璃照壁一座。陵宫外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如宰牲亭、神厨、神库、祠祭署、神宫监、朝房、果园、榛厂、神马房等。
明康陵圣号碑

康陵的明楼型制一如明泰陵,方城比较矮小。明楼由于毁于明末而在清朝重修时又缩小了建制,再加上历年的破坏,已破烂不堪。明楼内圣号碑上书“武宗毅皇帝之陵”,这座圣号碑一有裂痕,还有处已破损碎落。明楼虽然残破,但墙皮脱落后,人们可以欣赏到款式多样、字迹清晰、构图精美的城砖铭文,千姿百态,意趣多变,可以找到多种字体、称谓、地名,最多的达六十一个字,古朴天成。
明康陵景色

康陵的地上建筑虽多有破坏,但它的地下宝藏--玄宫却没有一座被盗,不是匪徒们没有打算动手,而是康陵陵墓群构造严密、设计合理,虽历经五百年风风雨雨却很少露出地下玄宫的破绽。在解放前,曾有土匪在康陵的宝顶上掘开盗洞,企图盗窃陵内珍宝,恰逢连降几天大雨,盗洞坍塌,将洞内土匪砸死,陵园才免于厄运。康陵的宝城比较低矮,不像长陵那样高大坚固,城砖多有塌落,垛口倾圮。由于宝顶上长满草木,什么远古的痕迹都被掩盖了。康陵虽地处僻远,但由于景色绝佳,在加上古砖铭文,使其更富有历史的沉淀。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年—公元1521年),明朝第十位皇帝,年号正德,父亲明孝宗朱祐樘,母亲张皇后,公元1505年—公元1521年在位,死后葬于北京十三陵之康陵,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庙号“武宗”。武宗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位皇帝。有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 然而通过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研究,人们对武宗的认识有所改变,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一个皇帝。
康陵后五峰陡峭,称为“莲花山”或“八宝莲花山”。但当地人却称这里是“恋花山”。因朱厚照多次微服巡行民间,据传他在山西大同抢得美女李凤,回京途中在居庸关将李凤抛弃。后来李凤在居庸关生下一男孩后郁闷而死。当地百姓为李凤在居庸关南山坡上立坟,因坟上长满白草,故称“白凤冢”,至今此冢仍是“关沟七十二景”之一。著名的京剧《游龙戏凤》表现的就是这段故事。朱厚照死后无嗣,大臣们想起当年的李凤,便到居庸关找到那个男孩回京即位,就是嘉靖皇帝。陵后的山峰为“恋花山”,是对朱厚照生在花丛,死在花下的嘲讽。明廷为了皇家的脸面,改称“莲花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7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因为斗不过文官,带着武将和太监们做出过很多过激的事情,其中包括修建了豹房,自己荒淫无度。因为种种原因并未有所建树,最终死在温柔乡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