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建市50周年的变化有人知道吗

老师让找的,哪位好心人帮帮忙啊。~~

  节选《市委书记邓永俭在庆祝平顶山建市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上面有你想知道的所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五月的平顶山万物竞翠,一派生机。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聚会,热烈庆祝平顶山建市50周年,一起见证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一同分享50年的丰硕成果,共同展望催人奋进的美好未来。在此,我代表中共平顶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军分区,向前来参加庆祝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平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表示亲切的慰问!向为平顶山的开发、建设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老领导、老党员、老干部、劳动模范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

  平顶山山川灵秀,物华天宝。建国初期,探明地下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国家开始大规模开发平顶山煤田,1957年3月26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平顶山市,1957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正式任命了平顶山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班子,从此开启了平顶山发展的新纪元。50年来,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勤劳、智慧的平顶山人民在这片昔日贫瘠荒凉的土地上团结拼搏、艰苦创业,改造旧山河,开辟新天地。建市之初,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业者,响应祖国的号召,胸怀共同的理想,用火热的激情拉开了开发建设平顶山的序幕。在此后的20年间,广大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装点这座年轻的城市,奠定了以煤炭为主的工业经济基础,形成了相对配套的中等城市格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全面推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工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单一向多元的快速扩张,农业实现了由生存农业向高产农业的过渡,提前8年实现了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到20世纪末,基本完成了主要依靠资源开发利用支撑经济发展的一次创业使命,形成了煤炭、电力、钢铁、化工、机电、建材、纺织、食品等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跨入全国大城市行列。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实施二次创业,奋力打造经济强市,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全省最大的煤炭生产和综合加工基地,努力建设世界一流、亚洲最大的尼龙66化工化纤生产基地,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世界级的特宽特厚钢板科研生产基地,努力建设在全国、全省有重要影响的坑口火力发电基地,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全省最大的超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大型环保设备和高速铁路机车关键设备制造基地,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全省最大的新型干法水泥和墙体材料生产基地,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全省最大的井盐生产加工和配送基地,努力建设全省重要的白酒生产和食品加工基地。通过培育建设八大工业基地,推动了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我们扎实推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实现了赶上和超过全省平均发展水平的目标,开始了向经济强市的跨越;扎实推进能源、原材料为主的工业结构向多元化新型工业体系转变,改变了主要依靠煤炭支撑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的格局,开始了向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跨越;扎实推进煤矿城市向区域性功能城市转变,改变了平顶山在人们心目中的煤城形象,开始了向山水园林城市的跨越,使平顶山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历经50年的艰苦奋斗,平顶山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建市之初,平顶山生产总值仅1.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仅0.13亿元。50年后的今天,国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71.9亿元,连续三年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速度,每年净增100亿元左右,三年迈上了三个大台阶。财政总收入完成84.8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4.2亿元,两年实现翻一番;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0.4亿元,总量居全省第3位,增速居全省第1位;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7.1%%,居全省第2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2.7亿元,增速居全省第1位。工业增加值达到392亿元,涌现了一批销售收入超二百亿元、数十亿元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6家企业进入全省工业企业100强。县域经济竞相加快发展,6个县(市)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65.7%%;10个县(市、区)有7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亿元,最高的达到6亿元。两个县(市)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前30位,两个县进入全省“十个快县”行列。

  历经50年的艰苦奋斗,平顶山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建市之初,平顶山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依靠煤炭支撑经济发展。50年后的今天,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构筑起了多元化的产业支撑体系。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建成了一批优质专用小麦、优质玉米、优质烟叶、优质小杂粮种植基地和规模养殖场、养殖园区,扶持了华懋双汇、巨龙淀粉、梦想饼业、佳源乳业和九头崖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2006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182.4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9%%,高出全省9个百分点。工业体系更加完善。煤炭产业不断得到改造和提升,全市煤炭产量达到5000万吨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非煤产业和接续产业不断发展和壮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先后建成了帘子布厂、高压开关厂、姚孟电厂、舞阳钢铁厂等一批大型骨干企业;近年来,建成或开工建设了平煤集团十三矿,神马集团30万吨尼龙66盐和“双三十万”吨氯碱,舞钢公司100万吨宽厚板,姚电四期2×60万千瓦机组,平高东芝一期、二期,天瑞集团高速铁路机车关键设备和5条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汇源公司“双十万吨”氯碱,中加公司50万吨炼铁和矿山开采等一批对全市经济发展具有较强支撑拉动作用的大型重点项目,形成了煤炭、电力、钢铁、化工、机电、建材、井盐生产和食品加工等一批优势支柱产业,在电气仪表、生物制药、医疗器械、新型材料、皮革加工、摩托车制造等方面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煤炭为主的工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非煤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达到65%左右,非煤产业的地方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5%左右。第三产业全面发展。餐饮、商贸、房地产业市场繁荣,文化、旅游、信息产业步伐加快,金融、保险、物流业日趋活跃,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尤为可喜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61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110种。

  舞钢公司自主研发的特种钢材打破了韩国和日本的垄断,广泛应用于西气东输、神舟飞船、奥运场馆鸟巢、三峡工程、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新址等国家重点工程和军事工程;神马集团打破了国外对尼龙66工业丝技术的垄断,生产的特种纤维产品成为神舟飞船返回舱减速伞的主体材料;平高集团在高压、特高压电器技术领域创下四个“中国第一”,100万伏超高压组合电器项目被列入河南省“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中材环保公司袋式除尘器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天瑞集团高速机车重载合金钢铸件项目引进日本V法造型技术,经过自主创新,生产能力提高了30%%,成为亚洲最大的同类生产企业。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经济增长正在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历经50年的艰苦奋斗,平顶山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深刻变化。建市之初,平顶山城区面积只有6平方公里。50年后的今天,建成区面积拓展到70平方公里,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特别是近年来,强力实施“东扩西进”战略,大规模改造老城区,大力度开发新城区,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新城区一期1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已经配套,绿化面积达到230多万平方米,建成和在建的建筑面积达到400多万平方米,初步展现出以山水为特色的生态型滨湖新城形象;老城区改造新建道路47条,改造背街小巷42条,建成了一批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和商业街区,建设了鹰城广场、河滨广场、山顶公园等56个游园绿地、公园广场。特别是对横贯市区的湛河进行了综合整治,实现了堤岸变绿、河水变清的目标,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绿色生态长廊;在新老城区之间采煤塌陷地开发建设了大型生态园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展示城市山水园林特色的重要标志。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8%%和32%%,市容市貌焕然一新,成功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进入全国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城市。县城和小城镇面貌明显改观,6县(市)和石龙区全部创建为省级卫生城市,舞钢市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宝丰县创建为全国卫生县城,城镇化率达37%%。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建成了许平南、漯平洛两条高速公路,太澳、郑石两条高速公路年底前后可望建成通车,基本形成了“县县通高速、乡乡通二级路、村村通水泥路(油路)”的公路网络。通信、电力、广播电视、互联网络建设快速增长,在城市实现了全面普及,在农村实现了广泛覆盖。

  历经50年的艰苦奋斗,平顶山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建市之初,平顶山主要依靠国家投入进行开发和建设,自主发展能力不强。50年后的今天,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基本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体制和机制。农村改革扎实推进,稳定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任务,初步建立了土地所有权有偿转让制度;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13户大型及省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神马实业、平高电气、平煤天安成功上市,一大批国有、集体企业通过改革重新焕发了生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50%%左右,天瑞集团、汇源集团、中加公司、银龙集团、洁石建材等一批大型民营企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妥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力度加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先后与俄罗斯塞兹兰市、韩国安东市、土耳其陶香乐市等结为友好城市,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科技和友好往来,805家企业取得了外贸进出口经营权,外资企业发展到324家,日本东芝、安川电机、德国PHP、美国KKR、上海宝钢、中电投、伊利乳业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平顶山,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利用外资逐年增加,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历经50年的艰苦奋斗,平顶山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硕果累累。建市之初,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平顶山社会发展相对滞后。50年后的今天,科技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深入开展,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两家,实现了河南省本土培养院士“零”的突破;10个县(市、区)全部进入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行列。基础教育资源不断优化,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建成了两所本科院校和两所专科院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建成了广电中心、文化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马街书会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批文艺精品先后在全国、全省获得大奖,被中国曲协命名为第一座“中国曲艺城”。“宝丰现象”创造了“农民创造文化、文化造福农民”的独特经验,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建设了一批重点医疗设施,改造了一批乡镇卫生院,两家医院进入“三级甲等医院”,11家进入“二级甲等医院”,临床医疗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开展,兴建了体育村等一批现代化体育设施,承办了河南省第七届运动会、全国赛艇锦标赛、亚洲皮划艇激流回旋锦标赛等大型比赛,培养世界冠军10余人,120多人在全国性竞技体育比赛中夺得金牌。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被确定为全国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连续12年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市。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成了一批循环经济项目,淘汰了一批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五小”企业;新建省级森林公园3处、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森林覆盖率达到22.6%%,城乡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涌现出了李二银、刘嘉、许乃同、张玮、吴如、范素海、霍新泰、张铁岗等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创建了一批国家级、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先进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全国妇女儿童工作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

  历经50年的艰苦奋斗,平顶山社会和谐、物阜民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建市之初,平顶山物质财富贫乏,生产生活条件非常简陋。50年后的今天,平顶山整体进入了小康社会,人民生活达到了小康水平。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8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50元,连续两年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80.3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4.3平方米、住房成套率达到86.1%%,农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7.5平方米。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2001年以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6.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8万人,基本消除了城镇“零就业”家庭;城镇职工失业、医疗和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6%%、87.5%%和98%%;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全民医保制度,较好地缓解了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建立了高中阶段贫困生资助制度和捐资助学基金,保证了考上大学的学生没有一个因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学;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提高了城市低保标准,成立了全省第一家爱心救助超市,保障了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1998年以来,我们坚持把煤矿安全生产作为一项生命工程来抓,通过关井压产、资源整合,先后关闭了2000多座小煤矿,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制度和办法,改变了小煤矿乱采滥挖的状况,遏制了煤矿事故多发的势头,开创了煤炭资源有序开采的良好局面。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状况不断好转,社会大局保持持续稳定。

参考资料:http://www.pds.gov.cn/zhuanti/listnews.asp?classId=2&siteId=6044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26
楼上说太多了,
我简单说,平顶山建市50周年的变化就是:
街上多了几幅关于庆祝建市50周年的广告。
别的没什么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