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下一句是什么

如题所述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的下一句是: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遇传》

原文: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译文: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拼音:dú shū bǎi biàn qí yì zì xiàn 。

释义: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见:知道。

用法:作定语、分句;指导人读书。

例句:老师时常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成语,勉励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陈寿(233-297) ,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人。西晋史学家。他少好学,就有志于史学事业,对于《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而最终成书,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2

下一句是: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读书上百遍,其中的奥秘才会领悟,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遇传》

原文: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译文:董遇字季直,性格敦厚老实而且很好学。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上百遍,其中的奥秘才会领悟”请教的人说:“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

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扩展资料:

古代近代好读书的故事

1、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

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2、张广厚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

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5-16
其义自见
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出 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5-16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读音是dú shū bǎi biàn ér yì zì xiàn,汉语词语,意思是读书读得多了,书中之义就自然出现,不待讲解,即明其义。
第4个回答  2017-05-16
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