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字部首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和的部首是禾,拼音 hé、hè、huò、huó、hú 。

二、释义:

[ hé ]

1、平和;和缓:温~。柔~。~颜悦色。

2、和谐;和睦:~衷共济。弟兄不~。

3、结束战争或争执:讲~。媾~。军阀之间一会儿打,一会儿~,弄得百姓不得安生。

4、(下棋或赛球)不分胜负:~棋。~局。末了一盘~了。

5、姓。

6、连带:~盘托出。~衣而卧(不脱衣服睡觉)。

7、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他~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柜台正~我一样高。

8、表示联合;跟;与:工人~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

9、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6+4=10中,10是和。也叫和数。

10、指日本:~服。

[ hè ]

1、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寡。一唱百~。

2、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奉~一首。

[ huò ]

1、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药。藕粉里~点儿糖。

2、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已经洗了三~。二~药。

[ huó ]

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面。~泥。~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

[ hú ]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字源解说:

造字本义:动词,言论、观点不同,但主调合拍,宗旨一致。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和”假借“龢”;而“龢”被“籥”代替。在汉语词语“和谐”中,

“和”与“谐”近义而有所不同:“和”表示不同声音、不同观点因相合拍、相融合而产生共鸣,强调诸异而致同;“谐”表示相同的声音、相同的观点因一致而统一,强调诸同而大同。“和”的统一性比“谐”更为丰富。

附一  文言版《说文解字》:和,相譍也。从口,禾声。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和,言论相呼应。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禾”作声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1

一、套字部首是: 大。

二、套的拼音: tào。

三、套的写法:

四、套的释义:

1、罩在外面的东西。

2、加罩。

3、重叠的。

4、装在衣物里的棉絮。

5、同类事物合成的一组。

6、模拟,照做。

7、用绳子等做成的环。

8、栓系。

9、用谎骗取。

10、河流或山势弯曲之处(大多用于地名)。

五、套的组词:

1、枕套[zhěn tào] 枕头的外套,常用白亚麻布或棉布制成。

2、成套[chéng tào] 成龙配套,形成完整系列。

3、套利[tào lì] 在同一市场或不同市场上同时买进和卖出同一种或等量的证券、商品合同、保险单或外汇,旨在从差价中取利。

4、套裙[tào qún] 穿在另一条裙子外面的裙子;亦指褶起来显示衬裙、里裙的罩裙。

5、套车[tào chē] 给驾辕的牲口套上车套。

第2个回答  2018-04-08

“却”字偏旁部首是:卩

却 què

〈动〉

    (形声。本作“却”,俗字作“却”。从卩,谷( què)声。卩( jié),象人下跪的样子,即腿骨节屈曲的样子。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本义:退)

    同本义

    却,节欲也。——《说文》。按:“退也”。

    却行仄行。——《考工记·梓人》

    吾行却曲。——《庄子·人间世》

    怒战栗而却。——《战国策·秦策》

    却下而载之。——《仪礼·既夕礼》

    却骐骥以转运兮。——《楚辞·愍命》

    北救赵而却秦。——《史记·魏公子列传》

    已却秦存 赵。

    持璧却立。——《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曳笏却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又如:退却(向后撤退;畏难后退);却走(退避;退走);却还(退还);却避(退避);却归(退归);却略(退身);却去(后退;离去);却生(后退贪生);却立(后退站立)

    除;去

    又如:却扇(古代婚礼行礼时,新娘以扇遮面,交拜后去扇);却惑(去邪;消除疑难);了却(了结)

    避;避免

    是时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史记·封禅书》

    又如:却老(避免衰老);却死(避死)

    拒绝 。

    如:却情勿过(碍着情面推辞不掉);却绝(拒绝);却妆(拒受嫁妆)

    回转;返回 。

    如:却回(回转);却望(回头远望);却顾(回顾,回转头看)

    反复 。

    如:却论(反复论难);却顾(反复考虑)

    〈连〉

    用在偏正复句的正句中,提出跟偏句相反或不一致的动作、行为或状况,表示转折,相当于“但”、“但是”、“可是”

    一连数日,施恩来了大牢里三次,却不提防被 张团练家心腹人见了。——《水浒传》

    “反而”“然而” 。

    如:这个吓得胆战心惊、惶惶不安并满腹牢骚的人…却具有掌权和发号施令的能力

    〈助〉

    用在动词后,相当于“掉”,“去” 。

    如:冷却;忘却;失却信心;抛却旧包袱

    〈副〉

    固然

    好却十分好了,只是一件,这孩儿生下来,昼夜啼哭,乳也不肯吃。——《喻世明言》

    却与小姑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却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坐促弦弦转急。——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却又(再);却再(再)

    还 。

    如:却是(还是)

    才 。

    如:却才(方才)

    恰;正 。

    如:却好(恰好;正好);却如(恰如;好像);却待(恰待;正要)

    刚刚 。

    如:却才(刚才)

    组词:忘却 退却 推却 却说 了却 谢却 省却 冷却 却病 却步 抛却 失却 除却 却敌

参考资料

百度汉语:http://hanyu.baidu.com/s?wd=%E5%8D%B4&from=zici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6-06

“以”字的偏旁部首是人。

拼音:【 yǐ 】

笔画:

1.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

2.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

3.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

4.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

6.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

7.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

词组:以往、以前、可以、以为、以后、所以

8.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

第4个回答  2018-05-29

【部首】人

拓展资料

【读音】yǐ 

【组词】

1、以往[yǐ wǎng] 某点以前的时间。

2、以前[yǐ qián] 指时间上某点、某个转折或某个事件之前今三世以前。

3、以为[yǐ wéi] 认为。

4、以后[yǐ hòu] 比现在或所说的时间晚的时间。

5、以免[yǐ miǎn] 用于提起下半句话,表明前半句话是为了使下半句话所说的情形不至于发生。

【成语】

1、虚左以待 [ xū zuǒ yǐ dài ] 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待:等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

出 处:《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2、拭目以待 [ shì mù yǐ dài ] 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出 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

3、持之以恒 [ chí zhī yǐ héng ] 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

出 处:宋·楼钥《攻媿集·雷雨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古文】

1、以贪勤民。——《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吾以捕蛇独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成以其小,劣之。——《聊斋志异·促织》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