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日记

写蒜的

蚕宝宝饲养手册下载: 蚕宝宝饲养手册[1].doc

蚕的孵化记录(家里观察完成) 作业本P13

日期
气温(℃)
蚕卵变化
我的发现
画一个蚕卵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蚕的生长变化记录(家里观察完成)(3-5天记录一次) 作业本P16

日期
体长(毫米)
吃食情况
排便情况
活动情况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蚕蜕皮的观察记录(家里观察完成) 作业本P16

蜕皮次数
日期
外形变化

蚕蜕皮的过程

1

2

3

4

蚕吐丝的观察记录(看情况上课或家里观察完成) 作业本P15

吐丝前的蚕

画一个蚕茧

吐丝后的蚕

颜色:

大小:

轻重:

蚕怎样吐丝

其他发现

蛹的观察记录(上课完成) 作业本P17

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

画一个蚕蛹

还能找到眼睛和足、身上的环节吗?

蛹会动吗? 身上长了什么东西?

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什么?可能是什么?

其他发现

推测蛹会变化吗? 会变成什么模样?

蚕蛾和蛹的比较(上课完成)

蚕蛾

其他发现

总结蚕的一生(上课或家里完成) 作业本P19

外形特征
行动
食物
时间(天)







蚕蛾

共多少天

记录例子:

金幼蚕宝宝个案观察活动记录

金幼蚕宝宝个案观察活动记录表

姓名
吴陈歆
出生日期

入园时间
08年9月

性别


家长情况
陈怡
工作单位
鑫吴集团
学历
大专

主要情况
由于我们班幼儿在中班已饲养过小蝌蚪,已积累了相关经验,这学期为了让幼儿真正的参与到饲养的活动中来,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就让幼儿讨论怎样来饲养蚕宝宝,在讨论的过程中歆歆很积极,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围绕着吃、穿、住、行来关心蚕宝宝,同时在为蚕宝宝动手做窝的时候,歆歆也是很认真,虽然遇到了一点小问题,但是在老师的鼓励下还是独立的完成。在平时的观察蚕宝宝活动中,歆歆也是很积极,遇到问题就问老师,或是大家一起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歆歆想出了一些方法,于是大家一起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乐趣,同时也得出了一些结论。

培养目标
1、通过饲养蚕宝宝,使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饲养蚕宝宝,并在饲养蚕宝宝的过程中,渐渐了解并熟悉它们。

2、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激发幼儿的求知欲,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如蚕宝宝晚上怎么不睡觉的呢?怎样来比较蚕宝宝的长短呢?

3、通过饲养蚕宝宝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关心小动物的情感。

幼儿观察记录

日期
9月8日
时段
蚕宝宝准备阶段
被观察对象
吴陈歆

典型现象实录

“如果要让小朋友来养蚕宝宝,你们有什么想法吗?一组上的小朋友可以讨论下,大家一起想想办法。”听到老师说要让自己(幼儿)养蚕宝宝,小朋友都开心的不得了,于是大家一起讨论起来。

歆歆说,“我想给蚕宝宝准备一个暖和的家,天气冷了,它要怕冷的。“(正好这几天天气比较冷联系实际)马千越说:“里面在放个小枕头,小床。窝上面再弄个小门,这样蚕宝宝无聊了还可以出来逛逛,散散步呢,多好呀!”“恩,对,在给它穿件漂亮的衣服,再帮它打扮打扮,我还要每天给它东西吃,给它好多的树叶吃,不然要饿死的。”沈佳琪说,“天冷了,给它很多的树叶,当它的被子。”大家一边开心的说着,一边已经在想怎么弄了。

(一个孩子想到了做窝,于是很多孩子也想到了做窝,但是我考虑到材料(盒子)有限,于是我打算让幼儿合作一起做窝,于是就让幼儿讨论怎样一起合作做窝,做个怎样的窝?)

歆歆:在小梨上挖个洞,把蚕宝宝放在里面,肚子饿了还可以吃。

马千越:我要给它搭个西瓜窝。

沈佳琪:搭个草莓窝:肚子饿了就吃草莓。

师:你们这样一个西瓜窝、一个小梨窝、一个草莓窝,这样怎么行啊,再商量商量?

最后商量结果:搭个西瓜窝,用草莓来搭一座围墙,用小梨来做一扇门。

分析或措施
我们班幼儿在中班下学期已经饲养过小蝌蚪,所以在饲养、观察这方面已积累了相关经验。本学期为了提高幼儿饲养蚕宝宝的积极性,让幼儿真正参与到饲养的活动中来,所以我让幼儿先来说说怎样来养蚕宝宝,虽然他们说不出什么具体的办法来,但是幼儿能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围绕吃、穿、住,这几个方面来关心蚕宝宝,主要还是要帮蚕宝宝搭个窝,在讨论做窝的过程中,刚开始时大家说的都是自己的想法,没有考虑到同伴的想法,说明幼儿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后来在老师的提醒下,最后大家才达成了共识。

观察教师:凌伟娟

幼儿观察记录

日期
9月16日
时段
给蚕宝宝做窝
被观察对象
吴陈歆

典型现象实录
在讨论的过程中幼儿把焦点一下子就集中到了给蚕宝宝做窝上面,于是我想何不让幼儿自己动手来为蚕宝宝做个窝呢!正巧中秋节刚过,家里面有很多的盒子,于是我拿出了一个盒子,如果我们用这个月饼盒子,那你打算怎么做窝呢?

歆歆:在房子上面弄扇门,开个小窗。

王昊:多挖几个洞,让它透气。

歆歆:多挖几个洞,一个让它爬出去,一个爬进来,一个放桑叶,一个看蚕宝宝。

师:对的,我们把蚕宝宝养在里面,我们也要观察它的,所以就要留个洞来我们看的对不对?

幼儿:对的。

歆歆:用铅笔在上面先画好,然后剪下来,这样就不容易剪坏。

师:这个想法很棒,先用铅笔画下来,然后再用剪刀剪就方便多了。

孩子们商量好了怎么做窝,于是我为孩子们准备好了一些月饼盒子、剪刀、铅笔,让幼儿动手自己来试试。只见歆歆先拿了铅笔,然后再月饼盒的上面画一个洞,画好了之后,就拿起剪刀准备开始剪了,剪啊剪,用力的剪,还是剪了一点点,“老师,这个怎么这么硬啊,好难剪哦。”“你再试试看。”于是歆歆在我的鼓励下很开心的用力再剪,一会儿,终于把窝在做好了,看着自己为蚕宝宝做的窝,虽然剪的不好,但是歆歆还是很开心。

分析或措施
孩子的兴趣点到了给蚕宝宝做窝上面,看到孩子们那么开心,那么积极,于是我就让孩子们动手试试,歆歆在做窝的过程中能够按照步骤一步一步的慢慢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整个顺序还是蛮清楚的,虽然在操作的过程中遇到了难题,但是歆歆能够在老师的鼓励下独立完成了蚕宝宝的窝,这是值得表扬的。建议在平时的活动中,可以增设一些剪纸的活动,锻炼幼儿手指方面的小肌肉。

观察教师:凌伟娟

幼儿观察记录

日期
10月18日
时段
比较蚕宝宝长短
被观察对象
吴陈歆

典型现象实录
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两条蚕宝宝差不多长,于是我就问幼儿“怎么知道哪条蚕宝宝长,哪条蚕宝宝短的呀?“歆歆说,看谁吃桑叶快,谁就长。”(这时正好两条蚕宝宝都不在吃桑叶),张静茹说,“比比看就知道了。”“怎么比呀,我知道了,用绳子来比好了,我看见我妈妈在家试过的。“歆歆灵机一动想出了用绳子来进行比较,接着张建又说,“用木块来比好了。”用蜡笔来好了,用尺来比比看好了,·····小朋友们接着想了很多的办法。

看到孩子们都在积极地动脑,何不让幼儿借用一些材料来试试呢?考虑到材料的方便,我提供了3种材料(木块、细线、蜡笔),小朋友经常玩的木块、穿线板用的绳子、画画用的蜡笔,3种材料,因为尺没有准备好,所以只提供了3种小朋友经常见到的材料。

于是幼儿开始动手量一量,比一比,只见歆歆拿了一根绳子开始量了起来,她两只手分别拉住线的两端,然后把线放在蚕宝宝的旁边,量好了一个蚕宝宝,于是接着量第二条蚕宝宝,接着歆歆又用了其他的材料试了起来······,不知道她有没有比出来。

分析或措施
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问题,于是就让幼儿自己先讨论,大家互相的交流一下,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想到什么好办法那我们就试一下,这比我们直接告诉他们要来的效果好多了。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不断体验的过程中知道什么方法才是正确的。同时幼儿也在讨论的过程中也是锻炼了幼儿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在本次测量蚕宝宝长短的过程中,歆歆都是将被测量的物体放在参照物的中间测量的,而不是从参照物的某一端开始测量,这样测出来的结果就不准确。对于这种幼儿在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我想还是慢慢的让幼儿自己发现好了,因为一些概念性的掌握需要幼儿不断的操作,去体会参照物的用处。

观察教师:凌伟娟

幼儿观察记录

日期
11月6日
时段
早晨
被观察对象
吴陈歆

典型现象实录
今天一早歆歆很早就来学校了,“歆歆,今天怎么这么早呀?”“因为我想看看蚕宝宝有没有起床呢!”于是歆歆打开了蚕宝宝的盒子,“哇,老师它们比昨天长大了好多,身体胖了点了,而且都已经在“吃饭”了,它们起得比我还要早呢!““它们可一夜都没有睡觉啊!”,咦!!!!它们不困的吗?我们小朋友晚上都是睡觉的啊!”“蚕宝宝是不睡觉的,它们一直不停地在吃,一边吃还一边排便,这样才能长得快呢!”“它们不睡觉怎么会不困的呢?” “老师,它们是不是晚上不睡觉,白天睡觉偷懒的啊?”“白天也不睡觉啊,到了它想睡觉的时候就睡了,现在它还不想睡觉。”“那它什么时候想睡觉呀?”歆歆还是觉的很奇怪,都在不停的问老师。

分析或措施
自从班级里养起了蚕宝宝,歆歆就对蚕宝宝特别的关心,每天都是很早来上学,来看看蚕宝宝有什么变化,发现幼儿的观察能力也慢慢的提高了,对于蚕宝宝的一点细微之处歆歆也能够发现了,而且在观察的过程中歆歆都是很兴奋,很主动的在观察,碰到问题会积极的来问老师,一直问到自己明白为止,也会自己在那里思考,说明幼儿的学习变的主动了。回到家里,歆歆也是一直在问妈妈,从妈妈那里,歆歆也是知道了很多的知识。同时也增进了妈妈与歆歆之间的感情。

观察教师:凌伟娟

蚕宝宝饲养日记

4月的一天,小怡爷爷拿来了许多刚孵出的蚕宝宝,黑黑小蚁蚕们让班内增添了很多热闹,小豪好奇的问:“蚕宝宝不是白白的么?怎么这些蚕宝宝是黑黑的呀?不对,不是蚕宝宝。” “你有没有养过蚕宝宝,好小哦,养的活吗?”一旁的小雨担心的问。安琪拍着胸脯说:“我养过,我养过吔,而且我养得很好呢!”听着孩子们的一个个问题,我又下了一剂猛药:“别看它们小小黑黑的,以后还会吐丝结茧变成蚕蛾呢!”孩子们瞪大了眼睛,你一言我一语,透露着对蚕宝宝的好奇,大家决定要好好照顾蚕宝宝。

4月6日 天气多云 蚕宝宝安家落户

午休时,孩子们焦点落在蚕宝宝上:“老师,蚕宝宝住在袋子里好可怜,它们会透不过气的,我们给蚕宝宝做一个家吧?”我微笑着同意他们的提议,孩子们高兴得手舞足蹈。有的说找个盒子,里面铺上一些棉絮,可能蚕宝宝怕冷;有的说找个大点的箱子,这样蚕宝宝长大后不会爬出来;还有的说干脆找个大篮子吧…大家都坚持着自己的意见,这时昱霖高喊了一声:“不要吵了,我们来投票决定吧。”于是孩子们自发的开始投票,由昱霖当裁判,最后选择盒子的孩子以12票之多占优势,但是12个孩子里面有主张铺棉絮,有不主张铺棉絮的,投票再一次继续,最后7位孩子投了不铺棉絮,因为他们的理由是怕蚕宝宝闷死,而不是怕蚕宝宝冷。后来,孩子们在班级中的材料超市里找了个上面是透明的(容易观察)较大的纸盒作为蚕宝宝的家,里面铺上了干净的餐巾纸,放上桑叶,小心翼翼地把蚕宝宝搬到了新家,蚕宝宝终于安家落户了。

分析:

孩子们对蚕宝宝的热情是我意料之中的。从他们飞扬的神采和乐滋滋的语调中知道他们对蚕宝宝高涨的兴趣,对蚕宝宝的成长充满了期待,盼望着蚕宝宝快快长大,快快吐丝。他们在议论、在思考,在想办法让蚕宝宝快点长大。当一个孩子说“每天换新鲜的桑叶”时,马上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从一开始,我说蚕宝宝长大后会吐丝结茧变成蚕蛾时,更加触动他们饲养蚕宝宝的热情!因而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我就没有过多的参与孩子的行动中,我想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在以后的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并去解决问题,使他们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4月13日 天气晴 变色蚕

从蚕宝宝安家落户到今天已经过了7天了。早上,有的孩子惊奇的发现蚕宝宝变成了白色的。晨间谈话时,安琪开心的说:“今天早上,我发现蚕宝宝长大许多,而且身体变成了白色哦!”孩子们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纷纷看着变了色的蚕宝宝,“真的变了,好可爱哦!”“老师,蚕宝宝怎么会突然就变颜色了呢?”于是我播放了一段蚕宝宝生长录像给孩子们看,看着蚕宝宝从蚕卵到孵化成蚁蚕,然后吃了几天桑叶后蜕皮长大变色,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哦,原来是这样的呀,原来蚕宝宝脱皮后就变成了白色的了!”这时小艺突然想到了什么,到科学区拿了放大镜观察蚕宝宝,大家都仔细的看着,有的说我找到了蚕宝宝脱的皮了;有的说我发现蚕宝宝的头变得更大更圆了……他们把看到的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了下来。

4月29日 天气晴 白白小胖子

在孩子们的期待和悉心照顾下,蚕宝宝已经和我们度过了整整24天,有的孩子还带来了关于蚕宝宝的书放在了阅读吧里。现在的蚕宝宝都长的像一个个小胖子,白白胖胖真讨人喜欢。孩子们喜欢看蚕宝宝吃桑叶的样子、蚕宝宝爬行的样子、蚕宝宝身体下的腿等蚕宝宝的一切。每天中午,就是孩子们轮流给蚕宝宝“打扫房间”的时刻,晨曦摸着蚕宝宝说:“你们好可爱,摸起来软软的,滑滑的,冰凉冰凉。”家家说:“你们的身上怎么都有小点点呢?”小雨边换边说着:“你们怎么这么爱吃呀,又爱吃又爱拉,每天都要给你们加桑叶,打扫卫生哦!”

分析:

看着蚕宝宝一天天长大成现在的小胖子们,孩子们照顾它们的热情依旧,每次他们总是围着蚕宝宝说说、看看、摸摸,他们还发现蚕宝宝身上有许多“小点点”呢!有的孩子去看书找关于“小点点”的秘密,后来他们知道原来蚕宝宝是冷血动物,和乌龟一样,它们身上的小点点都是排气孔。当孩子发现桑叶没有了马上添上,发现脏了就为它们打扫卫生,因为孩子们的细心照顾,蚕宝宝们吃的多长的特别快。我和孩子们一起分享着蚕宝宝成长的快乐,我发现随着蚕宝宝的不断长大,孩子们的兴趣点也在不断扩展。此时的教师应学会跟随着孩子的兴趣,去发展一个完整的过程。所以当我发现许多孩子对长大的蚕宝宝产生更多的观察兴趣时,及时抓住教育契机拓展他们的兴趣点,发展他们观察、记录、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月10日 天气阴 蚕宝宝吐了

中午,一声惊叹声传遍了班级,芃芃惊奇地说:“快来看呀,蚕宝宝吐了,吐了。”大家纷纷跑到自然角中看,以为蚕宝宝生病了。“呀,原来是吐丝了,真的吐丝了。”“和书上写的一样哦!”“这些丝真的能做衣服么?”“能不能摸摸呀?”我在一旁提示他们说:“这些丝可是宝贝哦,能做许多东西呢,不信自己去查查看。”孩子们马上行动起来。

5月16日 天气晴 白色小球

早晨,孩子们围在一起讨论着什么,我过去一看,原来蚕宝宝结茧了,像一个白色的小球,看孩子们小心的摸着蚕茧,于是我又播放了一段蚕宝宝结茧录像片段给他们观看。看完后,孩子们为蚕宝宝做起了支架,方便蚕宝宝结茧。有的2人一组找了废纸折成了扇子;有的3人合作找了纸板剪成了一条条,然后用绳子扎成一个架子;有的干脆把小棒弯成了架子,孩子们的想法做法各种各样。

5月20日 天气晴 蚕茧变身

“哇,许多蝴蝶哦!”“不是的,是飞蛾。”“你们有没有知识啊,我妈妈教过我了,它们叫蚕蛾。”“有翅膀呢!”“看,有许多绿绿的籽呀。”原来蚕茧里飞出了许多蚕蛾,有的蚕蛾还产了许多的卵。

分析:

一天一天的饲养、观察、记录中,孩子们终于盼到了蚕宝宝吐丝结茧变成蚕蛾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了蚕宝宝许多秘密,当发现问题时尝试自己通过看书寻求答案,发现蚕丝的本领很大,能做许多东西,他们还为蚕宝宝结茧做支架,看着蚕蛾从蚕茧中飞出来……孩子们真的长大了。

反思:

在饲养蚕宝宝时,如果当初我只是一人包办饲养,那就不会产生如此有价值的效果,孩子们也无法在这样的活动中受益,孩子也只是一个被动的观察者和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以“生活即教育”、“充分抓住教育契机”、“在预设中生成”等理念的指导下,引导幼儿观察、研究、记录、思考和实践,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是主动的学习者和建构者。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记录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当孩子们有疑问、碰到难题时,我没有急着告诉他们答案,通过让他们看录像、查阅书本等方式,在一次次的思考与实践中获得经验和成功。而且在将近一个半月的饲养蚕宝宝的时间里,不仅我的孩子在成长,而且我发现自己也在成长。

后记:

讨论还在继续:

“不知道这些蚕卵能不能变成蚕宝宝呢?”

“怎么才能孵出小蚕宝宝呢?”

“我们一起来想办法把蚕宝宝孵出来好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12
11月1日 天气:晴

观察蚂蚁:
今天下午,我来到操场的草坪上寻找蚂蚁。可能是因为昨天刚下过雨,草坪上几乎没有蚂蚁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一只黑色的小蚂蚁。

这只小蚂蚁围着大树不停地转,我陪着它转来转去,最后不耐烦了,就把它捉到小瓶子里。

小蚂蚁开始疯狂地爬,一刻也不停。我仔细地观察它的外形:两根发丝似的 触须不时地摆动几下,三对小得可怜的腿上面还有许多小茸毛,大概有利于它抓住地面。

小蚂蚁还在瓶子里飞快地爬来爬去。我把馒头块放进瓶子里,它就顺着“馒头山”爬,还是没有停下来。

吃过晚饭,我再去看小蚂蚁时,它还在爬着,只不过调缓慢了许多。没过多久,它就不动了。

哎,为什么小蚂蚁在安逸的环境下,还会死呢

11月3日 观察黄豆

今天晚上,我小心翼翼地从柜子里取出一把黄豆,精挑细选了五粒可爱的小豆子,放进一个装着半杯水的盒子里。

临睡觉前,我再去看小豆子的时候,他们的“皮肤”已经变得邹邹巴巴的,真难看!不过,我倒是既欣喜又激动,因为我想,这大概就是小豆子们要发芽了吧。

11月4日

早上,我匆匆忙忙地刷完牙,洗好脸,就去看小豆子了。走到盒子前,我却吓坏了——豆子变得又大又长,胖嘟嘟的。这哪是我的小黄豆呀?我的豆子小小的、圆溜溜的,硬硬的。现在豆子的身高比原来增加了一倍。

妈妈看了,笑着说:“这就是你种下的豆子呀,只不过,他被泡的涨大了而已。”

哦,原来是这样,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到了晚上,为了我观察小豆子们更加方便一些,我把小豆子的住所搬到了碟子里。。
有的外皮已经开裂,好像绿豆妈妈被新生的小宝宝撑破了肚皮。裂缝中的小白点就像白色的娃娃在努力地往外钻。豆芽的变化真是令人期待。

11月5日
  我惊奇地发现黄豆的外皮已经脱掉了,白白的豆子非常鲜嫩,水润极了。
   豆芽的中间已吐出了长长的“牙”,好像小宝宝正在伸着懒腰。我给它们换了一下水,等待着明天更多的惊喜。
6日
   昨天去了姥姥家,今天回到家后,我发现豆芽又长了很长了,大约有5厘米了。虽然没有了前几天的惊喜,但看着生机勃勃的豆芽,我的心里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这可能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5-12
观察日记----蚕宝宝1

我家有个爱心型的小盒子,盒子里养了几条刚孵出来的蚕宝宝。这几条蚕宝宝是我的弟弟送给我的,一共有五条。它们几乎都长得一模一样,细小细小的身体,大大的脑袋,身上还有许多小点点。妈妈说因为蚕太小,长得不是那么白。它们靠肚皮下的小脚支撑才能慢慢爬行,具体是多少只脚,我也不知道,因为它太小了,不好数。蚕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桑叶。蚕宝宝刚进家不到两天我就养死了三条,妈妈说盒子关得太紧了,不透气。我怕再把其他的给养死了,就交给有经验的妈妈来照顾它们,我想妈妈一定会把蚕宝宝养成美丽的飞蛾的。
第3个回答  2011-05-23
我家有个爱心型的小盒子,盒子里养了几条刚孵出来的蚕宝宝。这几条蚕宝宝是我的弟弟送给我的,一共有五条。它们几乎都长得一模一样,细小细小的身体,大大的脑袋,身上还有许多小点点。妈妈说因为蚕太小,长得不是那么白。它们靠肚皮下的小脚支撑才能慢慢爬行,具体是多少只脚,我也不知道,因为它太小了,不好数。蚕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桑叶。蚕宝宝刚进家不到两天我就养死了三条,妈妈说盒子关得太紧了,不透气。我怕再把其他的给养死了,就交给有经验的妈妈来照顾它们,我想妈妈一定会把蚕宝宝养成美丽的飞蛾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