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李杜中李白指

如题所述

  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做杜工部。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不仅在唐代,而且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与诗仙李白齐名的诗人,就是杜甫了。这两位大诗人,一位作为浪漫主义的最高峰,一位作为现实主义的最高峰,不仅成为盛唐时代诗歌发展到繁荣顶点的标志,而且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峰。
  其二人因为不凡的艺术成就,被称作大李杜.(区别于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人(今四川省江油市清莲乡)。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李白约在二十五、二十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并在安陆(今属湖北)与唐高宗时任宰相的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后又徙家任城(今山东济宁)。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
  天宝元年(742),因受玉真公主等的推荐,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李白初时心情兴奋,很想有所作为,但时值玄宗后期,政治日趋腐败黑暗,李林甫把持政权,在朝廷上逐渐形成了一个腐朽的统治集团,贤能之士屡遭排斥和迫害。李白秉性耿直,对黑暗势力不能阿谀奉承,因而遭受谗言诋毁,在长安前后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
  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同游今河南、山东的一些地方,携手探胜,把酒论文,亲密无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次年两人分手,此后未再会面,但彼此都写下了感情深挚的怀念诗篇。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当时,玄宗任命其第十六子永王李□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江陵大都督,负责保卫和经管长江中部一带地区。李白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参加了率师由江陵东下的永王幕府工作。不料李□不听肃宗命令,想乘机扩张自己的势力,结果被肃宗派兵消灭。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幸而途中遇到大赦,得以东归,时已59岁。
  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
  杜甫(712~770),唐代著名大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的一生是与玄宗统治的年代适应的,前人曾经评论,要想读懂杜甫的诗作,必须首先知道唐玄宗。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实际上,唐玄宗和他的先祖太宗皇帝很相象,但是有很大的不同。玄宗出生于皇族的家庭,比太宗的家庭出身高多了,但是在他的青年时代却经历了很大的艰辛。他的父亲睿宗李旦,是则天皇后的幼子,照理是应当得到武则天的喜爱的。但是武则天是一位最高统治者,因此她的感情是不可能和平常人相同的。她的地位,先是皇后,以后是皇太后,再以后便直接地当皇帝。由于武则天的名号在不断地变迁,因此也连带地影响了玄宗的父亲睿宗李旦,最初李旦只是豫王,以后是相王。李旦的父亲死后,他的同母兄弟四人,大哥早死了,二哥被武则天逼死了,三哥是中宗李显,这时是皇帝,但是最高的统治大权在武则天手里,不久以后,中宗被废,李旦睿宗登位。但是大权依旧在武则天手里。武则天是一位政治能手,终于发现与其在幕后做太后,不如到幕前做皇帝,她自己做的,是大唐则天皇帝,以后索性连国号也改了,是大周则天皇帝;李旦从皇帝降为太子,先是大唐太子,以后是大周太子。可是这个名义也不太久,则天皇帝在幕前久了,一想还是到幕后好,于是中宗皇帝复位,李旦改封相王,以后又做过司徒、大将军。名号禄位不断地变动,但是李旦只是一味地谦虚谨慎,禄位虽然不一定保得稳,性命却保稳了。中宗死后,他的名号又变了,称为皇太叔,相王也进称安国相王。这时皇帝是中宗的第四个儿子,大权掌握在母亲韦太后手里。倘使这位相王当真是能安国的,一切都能保持一定的现状。但是睿宗的第三子就是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不是甘居人下的人,他发动了第一次政变,这一位小皇帝被杀死了,安国相王李旦重新称为皇帝。他这是第二次作皇帝了,但是第二次作皇帝并不比第一舒服多少,大权落到李旦的妹妹太平公主手里。睿宗想想还是不做皇帝舒服。而睿宗皇帝的长子李宪是一位聪明绝世的人物,朝廷的政治斗争教育了他,当皇帝实在没有什么意思。自己的伯父和父亲都当过两任皇帝。其实算什么呀,何况还有这个能干的三弟呢?他坚决不干。是不是可以由睿宗皇帝的二儿子来当。次子李撝是一位宫娥生的,他的地位太低,怎么能当太子呢?大哥、二哥都不干,这个太子只有由李隆基当了。不久以后睿宗退位,隆基当了皇帝,这是玄宗。最初他还受到姑母太平公主的压力,好在皇帝发动政变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待到太平公主被杀以后,他安安稳稳地做了四十四年皇帝,再做了六年的太上皇,他才死去。

  小李杜 “小李杜”指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小李杜”之于晚唐诗坛的作用,我们总是不禁要拿来与大“李杜”在盛唐的作用相类比,如果说李白、杜甫共同创造了盛唐诗歌的一个几乎无可企及的巅峰,那么李商隐和杜牧则在晚唐业已没落的诗风中添上瑰丽的一页。
  自从孟郊、李贺、柳宗元、韩愈等这批中唐诗人相继去世以后,元和诗坛上的那种活泼与锐气的诗风也逐渐消失。直到杜牧、李商隐等一批青年诗人的崛起,才使晚唐诗风摆脱一种没落的风气,重新出现生机。下面我试着从两人的出身与经历的背景来说说两人后来形成的不同风格。
  一、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长安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杜佑既是大官又是学者,著作甚丰。这种世家的出身一直是小杜引以为自豪的事情,他在诗中言道:
  “我家公相家,剑佩尝丁当。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
  这一世家传统无疑对他的影响是极大的,使他常以天下为己任,特别喜欢引古论今地给当政者写信议论政治、军事、经济,用他的话说就是“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郡斋独酌》),就象上梁山的好汉们时常挂在口头的一句口号:“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可惜这一切也不过是他的书生意气,当权者并不采纳他的那些纸上谈兵式的乱谈。所以他的仕途也并不是太顺利,26岁中了进士以后的十年时间里,大多在幕府中沉沦下僚,直到四十岁才做了个州官。因而他的心里常常又充斥着一种心灰意懒的情绪,无可奈何之余也只好以一咏一觞,歌儿舞女来打发生活了。他那种“十年一觉扬州梦”的放浪形骸,与“嗜酒好睡,其癖已痼”的懒散颓唐,和他先前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合起来,正好是一个完整的杜牧。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比杜牧小十岁,怀州河内人。虽然他自称是帝胄之后,但实际上早已 家道败落,只不过和大唐皇帝共姓一个“李”字而已。李商隐幼时是“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姐文》)。他只能苦苦地奋斗,力争从科举得到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所以杜牧式的自豪与他是无缘的,倒是时常有一种自卑与自负扭曲而成的心理充斥着他的心灵。因此,他一方面对政治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一方面又感到愤慨与失望,像《贾生》中“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就是他怀才不遇的感慨,《安定城楼》中的“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就是他自嘲的哀叹,入世不得,出世也不得,正是他忧郁的来源。作为一个不挣扎就没有地位的文人,他不可能像杜牧那样陶醉于自我,故此他的性格就无法像杜牧那样爽朗开阔,反而时时陷入难以排解的忧郁之中。
  就像李白和杜甫的友情深厚一样,小李杜的关系也很不错,两人之间,也有互赠诗文。李商隐写给杜牧的两首诗,《杜司勋》说:“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赠司勋杜十三员外》说:“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极尽仰慕之情。然而,正像李白和杜甫的深情厚意仍无法改变两人的差别一样,小李杜的差异也很大,他们的气质、出身和思想的差异使他们的诗走上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子。杜牧身上那种贵族气质、世家遗风使他的诗充满了高朗明快的理性精神,而李商隐心中的那种浪漫情调与自卑心理使他的诗郁积了感情的缠绵情结。
  其实在晚唐,像小李杜那样处境、地位的文人也不少,但他们的气质、性格和思想都与李杜不同,尽管都有满腹牢骚,却都试图用另样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的性情,所以最后诗歌可能大多描山画水,意境也难免要狭小得多了。也许处境、地位与经历背景并不是决定一个诗人诗风的唯一因素,相较起来,晚唐的那许多诗人,比起小李杜来,风格难免要狭窄窘迫一些,内容也浅近卑俗些;色彩要清淡些,意境要低俗些,往往千人一面。所以唐诗到了最后,差不多也就以杜牧和李商隐这两颗双子星,为这个诗歌盛代抹上最浓厚而瑰丽的一笔。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 池州、睦州等地刺使,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 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 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二、李商隐、杜牧部分诗歌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赠别二首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行次西郊一百韵》、《有感二首》、《重有感》等皆著名。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贾生》、《隋宫》、《富平少侯》 等较突出。无题诗也有所寄寓,至其实义,诸家所释不一。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也工四六文。有《李义山诗集》,文集 已散轶,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辞海》89年版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重过圣女祠
  白石岩扉碧藓滋,
  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
  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
  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
  忆向天阶问紫芝。
  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蝉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赠刘司户蕡
  江风扬浪动云根,
  重碇危樯白日昏。
  已断燕鸿初起势,
  更惊骚客后归魂。
  汉廷急诏谁先入,
  楚路高歌自欲翻。
  万里相逢欢复泣,
  凤巢西隔九重门。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剑外从军远,
  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
  回梦旧鸳机。
  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北齐二首
  一笑相倾国便亡,
  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
  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几,
  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
  更请君王猎一围。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忆梅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赠柳
  章台从掩映,
  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
  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
  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
  青楼扑酒旗。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
  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
  风雨
  凄凉宝剑篇,
  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
  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
  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
  销愁斗几千?
  梦泽
  梦泽悲风动白茅,
  楚王葬尽满城娇。
  未知歌舞能多少,
  虚减宫厨为细腰。
  寄令狐郎中
  嵩云秦树久离居。
  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
  茂陵秋雨病相如。
  哭刘蕡
  上帝深宫闭九阍,
  巫咸不下问衔冤。
  广陵别后春涛隔,
  湓浦书来秋雨翻。
  只有安仁能作诔,
  何曾宋玉解招魂。
  平生风义兼师友,
  不敢同君哭寝门。
  杜司勋
  高楼风雨感斯文,
  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
  人间惟有杜司勋。
  杜工部蜀中离席
  人生何处不离群?
  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
  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
  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
  当垆仍是卓文君。
  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
  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
  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莹火,
  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
  岂宜重问后庭花。
  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江上行,
  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
  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
  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
  更作风檐夜雨声。
  筹笔驿
  猿鸟犹疑畏简书,
  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
  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
  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
  梁父吟成恨有余。
  无题二首(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富平少候
  七国三边未到忧,
  十三身袭富平候。
  不收金弹抛林外,
  却惜银床在井头。
  彩树转灯珠错落,
  绣檀回枕玉雕锼。
  当关不报侵晨客,
  新得佳人字莫愁。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其一)
  暂凭樽酒送无憀【注】,
  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
  春风争拟惜长条?
  【注】:憀字,音聊, 依赖的意思。无□,即无聊。
  (其二)
  含烟惹雾每依依,
  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
  半留相送半迎归。
  宫妓
  珠箔轻明拂玉墀,
  披香新殿斗腰支。
  不须看尽鱼龙戏,
  终遣君王怒堰师。
  宫辞
  君恩如水向东流,
  得宠忧移失宠愁。
  莫向尊前奏花落,
  凉风只在殿西头。
  代赠二首(其一)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楚吟
  山上离宫宫上楼,
  楼前宫畔暮江流。
  楚天长短黄昏雨,
  宋玉无愁亦自愁。
  瑶池
  瑶池阿母绮窗开,
  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
  穆王何事不重来。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十岁裁诗走马成,
  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
  雏凤清于老凤声。
  板桥小别
  回望高城落晓河,
  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
  一夜芙蓉红泪多。
  银河吹笙
  怅望银河吹玉笙,
  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
  别树羁雌昨夜惊。
  月榭故香因雨发,
  风帘残烛隔霜清。
  不须浪作缑山意,
  湘瑟秦箫自有情。
  重有感
  玉帐牙旗得上游,
  安危须共主君忧。
  窦融表已来关右,
  陶侃军宜次石头。
  岂有蛟龙愁失水?
  更无鹰隼与高秋。
  昼号夜哭兼幽显,
  早晚星关雪涕收?
  夕阳楼
  花明柳暗绕天愁,
  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
  不知身世自悠悠。
  春雨
  怅卧新春白袷衣,
  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
  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
  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缄璫札何由达?
  万里云罗一雁飞。
  楚宫
  湘波如泪色漻漻,
  楚厉迷魂逐恨遥。
  枫树夜猿愁自断,
  女萝山鬼语相邀。
  空归腐败犹难复,
  更困腥臊岂易招?
  但使故乡三户在,
  彩丝谁惜攫长蛟。
  晚晴
  深居府夹城,
  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
  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
  归飞体更轻。
  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
  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
  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
  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
  猜意鵷雏竟未休。
  天涯
  春日在天涯,
  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
  为湿最高花。
  日日
  日日春光斗日光,
  山城斜路杏花香。
  几时心绪浑无事,
  得及游丝百尺长?
  龙池
  龙池赐酒敞云屏,
  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
  薛王沉醉寿王醒。
  泪
  永巷长年怨绮罗,
  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
  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
  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
  未抵青袍送玉珂。
  流莺
  流莺飘荡复参差,
  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
  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
  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
  凤城何处有花枝?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露如微霰下前池,
  风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
  红蕖何事亦离披?
  悠扬归梦惟灯见,
  濩落生涯独酒知。
  岂到白头长只尔,
  嵩阳松雪有心期。
  吴宫
  龙槛沉沉水殿清,
  禁门深掩断人声。
  吴王宴罢满宫醉,
  日暮水漂花出城。
  常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常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忆住一师
  无事经年别远公,
  帝城钟晓忆西峰。
  炉烟消尽寒灯晦,
  童子开门雪满松。
  细雨
  帷飘白玉堂,
  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
  萧萧发彩凉。
  无题二首
  凤尾香罗薄几重,
  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
  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
  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
  何处西南任好风。
  重帷深下莫愁堂,
  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
  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
  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
  未妨惆怅是清狂。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谒山
  从来系日乏长绳,
  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
  一杯春露冷如冰。
  哭刘司户蕡
  路有论冤谪,
  言皆在中兴。
  空闻迁贾谊,
  不待相孙弘。
  江阔惟回首,
  天高但抚膺。
  去年相送地,
  春雪满黄陵。
  凉思
  客去波平槛,
  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
  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
  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
  疑误有新知。
  花下醉
  寻芳不觉醉流霞,
  依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
  更持红烛赏残花。
  正月崇让宅
  密锁重关掩绿苔,
  廊深阁迥此徘徊。
  先知风起月含晕,
  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
  鼠翻窗网小惊猜。
  背灯独共余香语,
  不觉犹歌起夜来。
  微雨
  初随林霭动,
  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
  庭虚近水闻。
  曲江
  望断平时翠辇过,
  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
  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
  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
  若比伤春意未多。
  三、其他有称号的诗人:
  1、李杜——李白、杜甫
  2、诗魔——白居易
  3、诗鬼——李贺
  4、诗圣——杜甫
  5、诗仙——李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02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李白、杜甫活动年代比他俩早,名气比他俩大。

不仅在唐代,而且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与诗仙李白齐名的诗人,就是杜甫了。这两位大诗人,一位作为浪漫主义的最高峰,一位作为现实主义的最高峰,不仅成为盛唐时代诗歌发展到繁荣顶点的标志,而且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峰。
其二人因为不凡的艺术成就,被称作大李杜.(区别于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

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做杜工部。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
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诗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
杜甫一生潦倒,其诗“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杜甫《南征》)。但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小“李杜”指李商隐和杜牧
李商隐(约公元813—约公元858年),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行次西郊一百韵》、《有感二首》、《重有感》等皆著名。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贾生》、《隋宫》、《富平少侯》等较突出。无题诗也有所寄寓,至其实义,诸家所释不一。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也工四六文。有《李义山诗集》,文集已散轶,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 池州、睦州等地刺史,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有《泊秦淮》等诗。
第2个回答  2011-05-02
大李杜 李白,杜甫 小李杜 “小李杜”指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第3个回答  2011-05-02
李白:中国古代史上,唯二被冠以“我国封建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另一位是屈原;
杜甫:我国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李商隐和杜牧,无论是成就和名气比此二人差的至少一条街,但是李商隐的几首“无题诗”做的挺好的,为后人广为传颂~~~
第4个回答  2011-05-02
大李杜 李白 杜甫
小李杜 李商隐 杜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