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计划的五个突出特点是什么

我知道 优先发展重工业和 从国情出发 不知道算不算

一五计划”的五大突出特点如下:

一、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以能源、原材料、机械工业等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

二、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统筹兼顾。

三、在投资结构的安排方面,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兼顾其他。

四、在发展速度上主要考虑原有企业增产能力与农业发展水平,留有一定余地。

五、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扩展资料:

“一五计划”完成成就

一、社会主义改造

1、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绝对的优势。

2、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则由71.8%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1%以下。

二、基本建设

1、五年内全国完成投资总额为550亿元,其中国家对经济和文教部门的基本投资总额为493亿元,超过原来计划427.4亿元的15.3%。

2、五年新增加固定资产460亿元,相当于1952年底全国固定资产原值的1.9倍。

3、五年内施工的工矿建设项目达一万多个,其中大中型项目有921个,比计划规定的项目增加227个,到1957年底,建成全部投入生产的有428个,部分投入生产的有109个。

三、工业发展

1、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8%。

2、1957年的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

3、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5%。

4、原定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4.7%,实际达到18%。

四、农业生产

1、1957年农业总产值完成原计划101%,比1952年增长25%,平均每年增长4.5%。

2、粮食产量1957年达到3900亿斤,比1952年增长19%;棉花产量为3280万担,比1952年增长25.8%。

3、粮食和棉花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7%和4.7%。

4、五年内全国扩大耕地面积5867万亩。1957年全国耕地面积达到16.745万亩,完成原定计划101%。

5、五年内全国新增灌溉面积21.810万亩,相当于1952年全部灌溉面积的69%。

五、交通运输

1、到1957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

2、五年内,新建铁路33条,恢复铁路3条,新建、修复铁路干线、复线、支线共约一万公里。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武汉长江大桥,都先后建成。

3、到1957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万多公里,比1952年增加1倍。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六、民生改善

1、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

2、人民平均消费水平,1957年达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34.2%。

3、文教、卫生、科学、艺术事业也有很大发展。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初步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一个五年计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5

“一五”计划5个突出特点:

1、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以能源、原材料、机械工业等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

2、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统筹兼顾。

3、在投资结构的安排方面,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兼顾其他。

4、在发展速度上主要考虑原有企业增产能力与农业发展水平,留有一定余地。

5、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扩展资料:

“一五”计划的胜利完成,其重大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

1、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开辟了广阔前途。

2、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3、积累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建设的宝贵经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个五年计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0
  “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它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是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而制定的。“一五计划”主要有以下五个突出特点:
  1、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以能源、原材料、机械工业等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结构充分反映了优先发展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战略方针。在投资总额中,工业的比重占第一位,共248.5亿元,占58.2%;在工业投资中,苏联帮助设计的主要是重工业的建设单位的投资占44.3%,加上直接配套的建设投资,则占51.5%;
  2、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统筹兼顾:
  (1)反映了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计划编制和计划作用的特点:它对于国营经济是直接计划、指令性计划,要求国营企业对于国家的计划必须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对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则是间接计划,即对个体经济通过合作的道路,对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并通过国家的价格政策和各种具体政策,对其起调节作用;对于集体经济则是指导性计划;
  (2)在建设投资规模上,既考虑需要,又考虑可能:“一五”计划开始编制时遇到一个很大的矛盾就是需要与可能的矛盾:计划安排的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的项目有近万个,基建投资占了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总支出的55.8%,规模很大。针对这种情况,陈云指出:建设规模能否扩大,不单根据需要,还必须根据是否可能。“一五”计划根据这一原则所安排的基本建设,尽管规模是巨大的,但大体上符合中国国情和国力,符合中国当时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从而进展比较顺利;
  3、在投资结构的安排方面,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兼顾其他:在427.4亿元的基本建设投资中,各部门的分配比例为: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贸易银行和物资储备占3%,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城市公用事业建设占3.7%,其他占1.1%。这样的投资结构突出了重工业与基础设施的地位,反映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经济发展和国内外环境的要求;
  4、在发展速度上主要考虑原有企业增产能力与农业发展水平,留有一定余地:在最初试编五年计划概要时未经过严格的计算,对工业生产的发展速度要求过快,安排平均每年递增20%,其中国营工业平均年递增24%左右。后来调整为工业产值每年递增14.7%,生产资料的生产每年递增17.8%。最后的执行结果是,工业发展速度达到平均每年递增18%,其中生产资料的生产平均年递增25.4%。对农业生产的增长,最初的草案也安排得比较高,要求平均每年递增7%。考虑到农业生产1953年、1954年连续两年都没有完成年度计划的主要指标,又作了适当的调整。最后确定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3%;
  5、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全国经济建设和文教建设的支出总额为766.4亿元。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不曾有的。在解决资金和人材问题上,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一五”时期,国家财政收入共为1354.9亿元,国外贷款为36.4亿元,外债仅占总收入的2.7%。这个比例说明,主要依靠内部积累来取得经济建设所需资金。
第3个回答  2015-06-04
  一五计划的五个突出特点是:一、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二、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统筹兼顾;三.在投资结构的安排方面,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兼顾其他;四、.在发展速度上主要考虑原有企业增产能力与农业发展水平,留有一定余地;五、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它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一)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二)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