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需要发展哪些方面??

关于文明、和谐、发展......的

青岛城市化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20年来,青岛呈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快节奏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容量增加,城市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1990年12月,青岛市所辖的五县全部改为县级市,形成中国第一个城市群,在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青岛市加快了发展步伐。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于岛的城市规模有了新的扩张,城市容量有了进一步拓展,城市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1994年,青岛市成为拥有7区5市的特大城市,城市总面积为10654平方公里。至1999年底,青岛市全市人口达到7029707人,非农人口为2228811人,城市化水平为31.37%。 第一,城市化就是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促进了城乡经济实力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增长,促进了青岛市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1999年青岛五个县级市的工业总产值为71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3%,五个县级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了44.9 %。90年代以来,胶州、平度、即墨等市先后跨入全国百强县的行列。青岛市城市综合力大为增强,城市地位不断提高。 第二,县域经济打破传统的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格局,呈现多元化多领域共同发展的局面。县域经济积极接受城区经济的辐射和拉动,城区经济争取县域经济的支援。这种城乡联合,城乡互动,大大加快了新形势下农村城市化和全市现代化的步伐。 第三,小城镇建设异军突起,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纽带和城市化的重要载体,小城镇的发展成为城市化发展最突出的成就。依靠乡镇企业的推动作用,青岛市一批乡镇走上工业化的道路。乡镇企业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民肿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乡镇和乡镇企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第四,农民生活水平普遍大幅度提高,一些先进地区农民的富裕程度日益接近城市水平,缩小了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至1999年,青岛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15元,农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5.12平方米,已实现了温饱,正迈向小康,农村生产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均发生了重要变化。 第五,全市城市格局发生重要变化,形成中心城区为主、县乡市城区为副、乡镇为基础的城市体系。90年代初,青岛形成中国第一个城市群,老城区、新城区(黄岛、城阳、崂山)、小城镇(县级市驻地、建制镇)趋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局面,展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反映青岛特点的城市化道路。 青岛城市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世纪之交,党中央提出,东部的沿海发达地区应率先实现现代化,带动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实现。青岛市提出了在2010年初步建成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奋斗目标,全市人民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加速城市化进程,是率先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是青岛现代化建设的必要选择。对照奋斗目标和先进地区的发展现状,青岛的城市化尚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应切实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以争取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更高水平发展和率先发展。 首先,青岛市的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地位并不相称。1998年青岛市城市化水平为31.12%,同年,上海市城市化水平为73%,大连市为48.89%,苏南、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已超过50%,青岛城市化水平的差距明显。与现代社会极不适应的城乡社会二元结构没有实质性变化,城市化发展明显落后于工业化。这成为青岛现代化建设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和率先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之一。 其次,经济实力不够强大。城市化的青象是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加,实际上,城市化的基础是相应的经济实力的支撑。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必须靠发展经济来实现,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努力克服一些国家城市化过程中的种种“城市病”开创新型的城市化模式。 再次,城市化的规划既要注意其科学性、稳定性、超前性,又要注意其指导性、实效性、节俭性。目前,对城市化这一重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仍缺乏缜密的理性思考和科学完备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一些相关规划有失严谨难免在工作中产生有悖城市化规律的现象发生。 还应看到,推进城市化同样有个成本问题,由于研究和预测不够,前期青岛城市化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浪费现象,土地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尤为严重。青岛农村实有耕地本来就少,近来数量连年减少,1980年为53.13万公顷,1990年为49.84万公顷,至1999年减至48.1万公顷,下降幅度较大。同期有的城市的耕地反倒有增加之势,如特大工业城市沈阳的耕地1998年为1997年的100.01%。 推进青岛市城市化发展的对策思路 新世纪将是城市化呈现新发展的历史新时期。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青岛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成熟发展阶段,城市化应有一个更快更稳健的发展。目前应注意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提高认识,搞好规划。目前全国城区非农人口超200万的超大城市有12个,山东省没有一个。据省委领导同志最近关于山东省城市化的设想,青岛市、济南市在2010年非农人口达到300万人,膨胀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容量,迈入超大城市行列,在华东地区和环渤海地区担当更大的重任,尽快填补山东省缺乏区域性中心城市和超大城市的空白。青岛市应敢闯善为,加速城市化发展进度,尽快改变城市化水平偏低的现状,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和率先发展,努力将青岛市建成山东省的首位城市,走在全省城市化进程的前列。目前,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仍不足,工作措施不够得力。应结合制定“十五”和2010年远景目标设想,尽快制订青岛市老城区、新城区、小城镇科学可行的城市化规划,并在制订规划的过程中,对领导决策层和可行社会进行一次城市人的宣传教育,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共襄这一现代化伟业。 第二,依法行事,勇于创新。城市化人类社会科学化发展的过程,应依靠法律规章予以保障和规范。同时又要积极进行必要的改革,勇于创新,努力有所作为。城市化紧密关乎土地联产承包30年不变、农村宅基地严格管理等政策问题,需谨慎对待。但是,在改革年代,也不能一味坐等,应积极探索符合“发展是硬道路”要求的改革难题。最近中央决定改革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目前除应尽快落实中央决定外,建议在老城区、新城区户籍管理方面积极开展改革试点。 第三,调整结构,发展经济。应调整传统经济结构,培育经济增长点,培植城市化的必要基础。青岛经济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趋缓、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失业下岗职工增多等问题。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化,特别是农业劳动力的转化,必须有相应的劳动岗位。应对这种局面,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是必要的选择。应关注大企业集团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注重增强城乡经济的互补性和亲合力,调整生产力布局,加速城乡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构筑城乡一体、内外贯通的市场体系,强化各类生产品税素在城乡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家电电子工业等。当前,仍应强调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将农副产品加工业、饲料工业和其它与农业直接相关的工业企业更加接近原料产地,建立城乡联合、工农联合、产供销一体化的经济网络。在传统农业社区,应坚持“人口向居民点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的发展战略。经济要素合理配置了,社会要素相对集中了,城市设施投资增加了,有效需求扩大了,城市化也就能顺理成章。 第四,政策导向,广筹资金。城市化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人口、土地、资金,资金的问题最为严重。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安置非农人口,都需要大量资金。在市场经北京时间条件下,不能依赖政府大量投资,必须靠政策导向,广开门路,多方筹措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儿各方面力量投注于城市化。青岛市财政方面并不乐观,有的县级市发放工资、补贴都时常拖欠。为此,应不断研究出台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从以往单纯由政府投入转变为政府、集体、企业、个人等多元融资的的新局面。民间资金是城市化发展资金的生力军,应通过市场手段广泛筹集,尤应运用好以土地生财的办法,切实做到“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收益”,倡导自我积累,自我发展。 第五,城乡一体,建设社区。在城市化总是上,应继续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思维定势,树立城乡一体的一元结构新观念,进一步强化城乡一盘棋意识,以城市化新思维指导工作、规范工作,实现新形势下的新发展。目前青岛市计划重点抓好16个小城镇的建设,应注意稳定为好,注意规划的稳定性、持续性,切忌随意性。放手发展各类城镇,加快小城镇社会结构的稳步转型升级,使小城镇发展走向集中和规模化。在全市城市化通盘考虑中,应赋予新城区更多的任务仅仅理解为小城镇建设。值得结调的是,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新市区、小城镇出现了新的社会共同体,与现行社会管理模式显然不相适应。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大胆探索新型社区的管理模式,以适应县级市办事处,建制镇这类新型社区的发展需求。 第六,规划红岛,开发红岛。随着跨海大桥的兴建,环胶州湾地带的发展将进入加速期,扼胶州湾北端中部的红岛一带的发展前景日益看好,这将是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也将是于岛市城市化新的增长区。应进一步规划这一区域,急取以红岛营海特等组建新的行政区或开发区,以利这一区域的整体开发和全市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各方面都会有一些改革变化。应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实现青岛新的必要的城市布局调整和城市规模膨胀。建议尽着手从城市化这个角度开展加速红岛发展的研讨和论证。 第七,提高素质,倡导文明。城市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青岛市在注重增加非农人口和发展城市体系的同时,应注意在新兴城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员的文明素质,倡导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人们从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尽快“离乡入城”。在城市化过程中还应注意保证新型社区的社地生态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应注意保护耕地,维护生态环境。保持社区优秀的文化传统和自然风貌,塑造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形象,建设功能互补的相互促进的城市群,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新城区、小城镇应制订包括环保、治安、卫生、服务、文体等在内的新型社区发展指标体系,分类指导,开展竞赛。 跨入21世纪,改革开放大业迈入新的历史阶段,青岛市的现代化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和率先发展,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加快城市化进程,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奋斗目标一定会实现。

求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