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有多大

如题所述

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地球的直径约为1.3万千米,太阳与地球相比,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109倍。109的立方,约为1300000。那么,太阳的体积大约是地球体积的130万倍。

根据研究估计,太阳的年龄大约比地球多一两千万年,而利用放射性定年法,所得到的地球 年龄约为47亿年,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太阳的年龄大约为47~48亿年。
太阳的一生大约是100亿年。
主要有 原恒星----主序星----红巨星----白矮星----黑矮星 几个阶段
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
太阳的直径约139.2万千米
太阳的体积为141亿亿立方千米

太阳的质量有多大?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太阳的构成,在此之前,有必要弄清楚太阳是否确实是以实体形态存在的。前人曾认为太阳只是一个球状的光圈。亚里士多德曾认为地球构成四要素(即构成地球的四种基本物质)包括土壤、水、空气和火,而太阳及其他星体却是由一种理想化的“能媒”组成,这种“能媒”的特征是其永无休止的加强能力,而“能媒”一词则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火焰”。

即使在已经知道太阳比地球大得多的情况下,人们仍认为太阳是一个无质量的理想的非实体。因此无论太阳有多大,都是不重要的。在当时,人们对月球的认识和态度也是如此。但是在1687年,这种错误认识得到了纠正。当时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根据这个定律,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地球是在太阳强大吸引力的约束下绕太阳旋转的,而作为这一强大吸引力的源泉,太阳必然是个有质量的实体。

但这一质量究竟有多大呢?其实这并不难计算。我们已知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是38.5万公里,同时已知地球与太阳间距离为1500万公里。由此,我们可以求出太阳的质量比地球大多少,从而最终求出太阳的质量为地球质量的33万倍。现在已经很清楚了,太阳非但不是什么非实体的东西,而且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其质量约为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的1038倍,实际上,太阳系99.9%的质量都集中于太阳本身。

即使如此,太阳的密度却小于地球,只有1.4克/立方厘米,约为地球密度的1/4。由此可知,太阳的基本化学成分的比例与地球是不同的。
太阳是一颗普通恒星, 银河系中共有约1亿颗这样的恒星。 直径: 1,390,000 千米. 质量: 1.989e30 千克 温度: 5800 开 (表面) 15,600,000 开 (核心) 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物体. 它拥有全部太阳系质量的99.8% (木星具有剩余的大部分质量)。 太阳在许多神话中被人格化: 古希腊人称它为 Helios, 而古罗马人称它为 Sol。 太阳的质量由75%氢和25%氦组成(原子数量的92.1%为氢,7.8%为氦); 其他物质 ("金属")的数量总合仅为0.1%。在太阳核心区氢转化为氦,而这些量的改变很慢。 太阳外层有不同的自转周期:赤道面25.4天自转一周;两极地区则达到36天。这个奇特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太阳并不像地球一样是一个固态球体,类似的情况在气态行星上也可看到。因此在太阳内部,自转周期也不同,但太阳核心区仍像实心体般自转。 太阳内核的状态是惊人的,温度达到15,600,000开,压力相当于2500亿个大气压。内核的气体被极度压缩以至于它的密度是水的150倍。 太阳释放能量为3.86e33尔格/秒(即38600亿亿兆瓦),它是由核聚变反应产生的。每秒大约有700,000,000吨的氢原子被转化为大约695,000,000吨的氦原子并放出5,000,000吨(=3.86e33尔格)的以伽马射线为形式的能量。由于射线向球体表面射出,能量不断地被吸收和散发,使得温度不断接低,所以才有内外巨大的温度差和基本的可见光。由对流输出的能量至少比辐射发散的能量高20%。 太阳的外表面被称作光球,温度约为5800开。太阳黑子属于太阳上“凉爽”的地方,仅为3800开(它们之所以看起来比较暗是因为与周围地区比较的缘故)。太阳黑子可以很大,直径可达50,000公里。太阳黑子的产生是由于复杂且目前又不为人所掌握的来自太阳磁力区的作用所产生的。 处在光球之上的一个小范围被称作色球。 在色球之上即阔又稀的物质称为日晕,向太空绵延数百万公里,但它只有在日食时(左图)才能被观测到。日晕的内部温度超过1,000,000开。 太阳的磁场作用力极大(按地球标准)并且十分复杂。它的磁层范围甚至大大超过了冥王星。 除了光和热,太阳也发散一种低密度的粒子流(多半为电子和质子)形成太阳风,以450公里/秒的速度在太阳系中传播。太阳风和高能量粒子在太阳上闪光时发射,会对地球上的潮浪及无线电通讯造成影响,并会由此产生极光。 最近从Ulysses号飞船上传回的数据显示由两极发散的太阳风移动速度翻了一倍,达750公里/秒,在低纬度区也有此现象。两极区的太阳风组成也不同,而且太阳磁场区看来也是惊人的不稳定。 更多的有关太阳风的研究将在最近上空的Wind,ACE和SOHO飞船协助下完成。它们将利用动态稳定的优势,直接处在地球与太阳之间离地球1,600,000公里的地方。 太阳风使得彗星产生了彗尾,有时甚至在飞船的轨道上产生可测量的效果。 壮观的环圈突起物,日冕,也常在太阳边缘部分显现。(左图) 太阳的能量输出不是稳定的,太阳黑子活动的数量也一样。太阳黑子活动在17世纪后半叶有一个周期异常微弱,称为 the Maunder Minimum,它正好与当时北欧不正常的低温期巧合(小冰河时期the Little Ice Age)。太阳形成至今,能量输出已增大了40%。 太阳已有45亿岁了,从诞生至今它已用去了内核中一半的氢原子了,它仍将“温和”地辐射50亿年左右(虽然那时它的光亮度将是现在的一倍),但最终它将耗尽所有能量。那时它将处于极其不稳定状态,随着状态的变化终会将地球一同毁灭(有可能形成一个全新的行星系)。 它的直径相当于110个地球,它的表面是6000度的高温,经过一亿五千万公里空间的传输,地球只得到它的光辉的5亿分之一,但这已经足够了。它的质量相当于33万个地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14
太阳的直径约139.2万千米
太阳的体积为141亿亿立方千米

太阳的质量有多大?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太阳的构成,在此之前,有必要弄清楚太阳是否确实是以实体形态存在的。前人曾认为太阳只是一个球状的光圈。亚里士多德曾认为地球构成四要素(即构成地球的四种基本物质)包括土壤、水、空气和火,而太阳及其他星体却是由一种理想化的“能媒”组成,这种“能媒”的特征是其永无休止的加强能力,而“能媒”一词则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火焰”。

即使在已经知道太阳比地球大得多的情况下,人们仍认为太阳是一个无质量的理想的非实体。因此无论太阳有多大,都是不重要的。在当时,人们对月球的认识和态度也是如此。但是在1687年,这种错误认识得到了纠正。当时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根据这个定律,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地球是在太阳强大吸引力的约束下绕太阳旋转的,而作为这一强大吸引力的源泉,太阳必然是个有质量的实体。

但这一质量究竟有多大呢?其实这并不难计算。我们已知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是38.5万公里,同时已知地球与太阳间距离为1500万公里。由此,我们可以求出太阳的质量比地球大多少,从而最终求出太阳的质量为地球质量的33万倍。现在已经很清楚了,太阳非但不是什么非实体的东西,而且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其质量约为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的1038倍,实际上,太阳系99.9%的质量都集中于太阳本身。

即使如此,太阳的密度却小于地球,只有1.4克/立方厘米,约为地球密度的1/4。由此可知,太阳的基本化学成分的比例与地球是不同的。
太阳是一颗普通恒星, 银河系中共有约1亿颗这样的恒星。 直径: 1,390,000 千米. 质量: 1.989e30 千克 温度: 5800 开 (表面) 15,600,000 开 (核心) 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物体. 它拥有全部太阳系质量的99.8% (木星具有剩余的大部分质量)。 太阳在许多神话中被人格化: 古希腊人称它为 Helios, 而古罗马人称它为 Sol。 太阳的质量由75%氢和25%氦组成(原子数量的92.1%为氢,7.8%为氦); 其他物质 ("金属")的数量总合仅为0.1%。在太阳核心区氢转化为氦,而这些量的改变很慢。 太阳外层有不同的自转周期:赤道面25.4天自转一周;两极地区则达到36天。这个奇特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太阳并不像地球一样是一个固态球体,类似的情况在气态行星上也可看到。因此在太阳内部,自转周期也不同,但太阳核心区仍像实心体般自转。 太阳内核的状态是惊人的,温度达到15,600,000开,压力相当于2500亿个大气压。内核的气体被极度压缩以至于它的密度是水的150倍。 太阳释放能量为3.86e33尔格/秒(即38600亿亿兆瓦),它是由核聚变反应产生的。每秒大约有700,000,000吨的氢原子被转化为大约695,000,000吨的氦原子并放出5,000,000吨(=3.86e33尔格)的以伽马射线为形式的能量。由于射线向球体表面射出,能量不断地被吸收和散发,使得温度不断接低,所以才有内外巨大的温度差和基本的可见光。由对流输出的能量至少比辐射发散的能量高20%。 太阳的外表面被称作光球,温度约为5800开。太阳黑子属于太阳上“凉爽”的地方,仅为3800开(它们之所以看起来比较暗是因为与周围地区比较的缘故)。太阳黑子可以很大,直径可达50,000公里。太阳黑子的产生是由于复杂且目前又不为人所掌握的来自太阳磁力区的作用所产生的。 处在光球之上的一个小范围被称作色球。 在色球之上即阔又稀的物质称为日晕,向太空绵延数百万公里,但它只有在日食时(左图)才能被观测到。日晕的内部温度超过1,000,000开。 太阳的磁场作用力极大(按地球标准)并且十分复杂。它的磁层范围甚至大大超过了冥王星。 除了光和热,太阳也发散一种低密度的粒子流(多半为电子和质子)形成太阳风,以450公里/秒的速度在太阳系中传播。太阳风和高能量粒子在太阳上闪光时发射,会对地球上的潮浪及无线电通讯造成影响,并会由此产生极光。 最近从Ulysses号飞船上传回的数据显示由两极发散的太阳风移动速度翻了一倍,达750公里/秒,在低纬度区也有此现象。两极区的太阳风组成也不同,而且太阳磁场区看来也是惊人的不稳定。 更多的有关太阳风的研究将在最近上空的Wind,ACE和SOHO飞船协助下完成。它们将利用动态稳定的优势,直接处在地球与太阳之间离地球1,600,000公里的地方。 太阳风使得彗星产生了彗尾,有时甚至在飞船的轨道上产生可测量的效果。 壮观的环圈突起物,日冕,也常在太阳边缘部分显现。(左图) 太阳的能量输出不是稳定的,太阳黑子活动的数量也一样。太阳黑子活动在17世纪后半叶有一个周期异常微弱,称为 the Maunder Minimum,它正好与当时北欧不正常的低温期巧合(小冰河时期the Little Ice Age)。太阳形成至今,能量输出已增大了40%。 太阳已有45亿岁了,从诞生至今它已用去了内核中一半的氢原子了,它仍将“温和”地辐射50亿年左右(虽然那时它的光亮度将是现在的一倍),但最终它将耗尽所有能量。那时它将处于极其不稳定状态,随着状态的变化终会将地球一同毁灭(有可能形成一个全新的行星系)。 它的直径相当于110个地球,它的表面是6000度的高温,经过一亿五千万公里空间的传输,地球只得到它的光辉的5亿分之一,但这已经足够了。它的质量相当于33万个地球
第2个回答  2019-09-07

太阳大约45.7亿岁。

太阳是一颗黄矮星(光谱为G2V)。黄矮星的寿命约为100亿年。目前,太阳的年龄约为45.7亿年。大约50至60亿年后,太阳中的氢将几乎耗尽,太阳核心将坍塌,导致温度上升。这个过程将一直持续到太阳开始把氦合并成碳。

虽然氦聚变产生的能量比氢聚变产生的能量少,但它也会产生更高的温度,因此太阳外层会膨胀,并将部分外层大气释放到太空中。当转向新元素的过程结束时,太阳的质量将略有下降,外层将延伸到地球或火星的轨道(此时,由于太阳质量的下降,这两颗行星将离太阳更远)。



扩展资料:

太阳的演化:

太阳在大约45.7亿年前在一个坍缩的氢分子云内形成。太阳形成的时间是通过两种方式来测量的:由恒星演化和原始核合成的计算机模型证实,太阳在主序列带的年龄约为45.7亿年。这与太阳最古老物质45.67亿年前的辐射定年相吻合。

太阳在其主序的演化阶段已经到了中年期,在这个序列中,核聚变就是在核心将氢熔化成氦。超过400万吨的物质每秒转化为太阳核心的能量,产生中微子和太阳辐射。按照这个速度,太阳到目前为止已经将大约100种地球质量的物质转化为能量,太阳在主序列带上所花费的总时间约为100亿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阳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阳 (词语)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地球的直径约为1.3万千米,太阳与地球相比,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109倍。109的立方,约为1300000。那么,太阳的体积大约是地球体积的130万倍。

根据研究估计,太阳的年龄大约比地球多一两千万年,而利用放射性定年法,所得到的地球 年龄约为47亿年,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太阳的年龄大约为47~48亿年。
太阳的一生大约是100亿年。
主要有 原恒星----主序星----红巨星----白矮星----黑矮星 几个阶段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2

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地球的直径约为1.3万千米,太阳与地球相比,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109倍。109的立方,约为1300000。那么,太阳的体积大约是地球体积的130万倍。

拓展资料

太阳是一颗黄矮星,黄矮星的寿命大致为100亿年,目前太阳大约45.7亿岁。 

在大约50至60亿年之后,太阳内部的氢元素几乎会全部消耗尽,太阳的核心将发生坍缩,导致温度上升,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到太阳开始把氦元素聚变成碳元素。虽然氦聚变产生的能量比氢聚变产生的能量少,但温度也更高,因此太阳的外层将膨胀,并且把一部分外层大气释放到太空中。当转向新元素的过程结束时,太阳的质量将稍微下降,外层将延伸到地球或者火星目前运行的轨道处(这时由于太阳质量的下降,这两颗行星将会离太阳更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