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的英雄事迹>梗概

如题所述

1929年8月,杨靖宇被刘少奇看作是“得力同志”而被派到抚顺,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化名张贯一。他一到抚顺,即在西露天矿当上了一名矿工,曾在这里洒下一片深情。

为便于工作, 杨靖宇在抚顺欢乐园“福合客栈”4号房间居住。杨靖宇看矿工中山东人居多,便自称是与河南省东北部相毗连的山东省曹州人氏,名叫张贯一。

杨靖宇拿起丁字镐和矿工们一起下到潮湿阴暗的矿井,干着又脏又累的活,吃着发霉变质的玉米面窝窝头。这里的矿工每天都有被饿死、打死的,被爆炸的瓦斯熏死、烧死的。矿工们对他不摸底细,怕是矿上派来的侦探,竟以怀疑的眼光看他。

有时矿工们一起唠嗑,他一来,就不唠了。杨靖宇想接近这些矿工,可大家又不愿意与他说话。杨靖宇对此不但不急躁,反而感到高兴。杨靖宇知道,矿工们对他冷眼相待,说明了他们的警惕性高。

一天,一位老矿工一出矿井就摔倒在地,原来是几天没吃饱饭了。老矿工没钱请医生看病,家里又无米下锅,只好去找工头借钱。工头不但不借,反而叫人打了他一顿,说他怠工,并要开除他。下班后,杨靖宇及时赶到老矿工家里。

老矿工见杨靖宇进屋,默默地看着,一言不发。杨靖宇知道老矿工怀疑自己的身份,就把自己仅有的两块大洋送给老矿工,转身就走。

这时,老矿工眼含热泪,拽住杨靖宇不让走。老矿工激动地说,你来这些日子,我看出来了,你和别人 不同,大家也都在议论你。杨靖宇说,我和你一样,都是遭大罪受人欺的煤黑子。

老矿工说,我们过去遭受的打击太大了,日本鬼子的手段可毒辣了。老矿工还向杨靖宇谈了许多矿山的情况。

以后,矿工们对杨靖宇的态度也明显地转变了。经过一段接触,矿工们见杨靖宇耿直、热心、体贴人,都亲切地称其为“山东张”。

当时,日本矿主为了更大限度地压榨矿工们的血汗,决定裁减人员,加长工作时间,一方面使许多矿工失去饭碗;另一方面,加重了矿工的劳动强度。

矿工们怨恨交加,都来找杨靖宇出主意。杨靖宇借此机会发动矿工,开展罢工斗争。矿工代表向日本矿主提出了如改善劳动条件、增加工资;如日本矿主不答应,坚决不复工等要求。遭受很大经济损失的日本矿主被迫答应了矿工们的条件。

这一时期,抚顺党组织和工人运动不断发展壮大,矿工们也更加信任“山东张”。杨靖宇作为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与抚顺矿工们结下的情缘,至今广为流传。

扩展资料: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一个农民家庭。学生时代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秋到开封、洛阳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

1929年春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领导工人运动。在河南和东北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1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

同年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1936年7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打得敌人心惊胆战,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日伪军连遭打击后,加紧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军事讨伐、经济封锁和政治诱降,同时对杨靖宇悬赏缉捕。

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他以“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崇高气节,继续坚持战斗。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濛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

他以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直至弹尽,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将其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靖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8

杨靖宇团结各路抗日武装,创建了以罄石县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随后,杨靖宇联合这些反日义勇军、山林队,发动了围攻大兴川、攻克伊通县营城子镇、进攻八道河子、破坏吉海铁路、攻打东集场子等战斗,使反日部队逐渐团结在游击队周围,进而要求在组织上实行联合。

在这种形势下,1933年7月,抗日军联合参谋部成立。杨靖宇任政治委员。1934年2月21日,在临江县三岔子城墙砬子附近山林中,杨靖宇和其他16支抗日部队的首领共同商量,成立抗日联军总指挥部。杨靖宇被推为总指挥。

除东北人民革命军一军独立师所属部队外,其他各抗日部队共编成8个支队,并且划分了活动区域,统一调动。杨靖宇指挥这些队伍和日伪军进行多次战斗,取得了1934年反“讨伐”的胜利。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

扩展资料:

杨靖宇将军牺牲5年后,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下旬,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在蒙江县建立了民主政府。新政府成立后,立即筹备为杨靖宇将军重新安葬。

修墓经费解决后,便开始备料、选择墓地、买棺木,这些准备工作在一个月内便完成了。李咸阳老先生在磨好的石碑上用工整的楷书书写了碑文。石碑正面镌刻“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之墓”13个大字,下款书写着“靖宇县民主政府暨靖宇县各界人民同立”,背面镌刻着杨靖宇将军传略。

杨靖宇将军的陵墓修建在保安村西北的一个平岗上。青砖砌成的墓室,前面横额上写着“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英名千古”。墓室里安放着棺木,棺木前的供桌上摆放着杨靖宇将军放大的头像照片。墓室周围砌起青砖花格围墙,墓室门前矗立着杨靖宇将军的墓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靖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3-11

杨靖宇的英雄事迹:

杨靖宇在山林中与敌人激战数日,受伤多处,后被敌人包围,在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情况下,仍毫不畏惧,顽强抗击,击敌死伤20余人,壮烈殉国。

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残忍地铡下了他的头颅,又剖开了他的腹部,惊骇地发现他胃肠里尽是未能消化的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日寇无不震惊。他用鲜血浇灌着和平之花,用生命捍卫了人类的正义。

扩展资料

杨靖宇,1905年2月13日出生于确山县李湾村(今属驻马店市驿城区)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由母亲含辛茹苦照料长大。

1923年,18岁考入河南省立开封纺染工业学校。在校期间,他秘密参加革命活动,之后受党组织派遣,回到确山从事农民运动。1925年,杨靖宇积极投入“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时,全国各地农民运动正在蓬勃发展,受中共组织派遣,杨靖宇从开封回确山开展农民运动。

1927年初,确山县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1万多人,杨靖宇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委员长。当年4月,杨靖宇参加并领导确山数万农民举行暴动,驱逐军阀武装,攻占确山县城。同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后,杨靖宇参与发动刘店秋收起义,先后创建由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最早的县级农工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和河南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确山县革命委员会,并组建河南省第一支革命武装——确山县农民革命军(后编为豫南工农革命军)。

从此,拉开了河南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他历任确山县农民革命军总指挥、确山县农民协会委员长和临时治安委员会代理主席、豫南特委委员兼信阳县委书记。

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29年春,杨靖宇调赴东北,中共满洲省委派他担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化名张贯一,深入抚顺煤矿,联系工人群众,恢复重建被破坏的党组织,领导工人同侵占中国煤矿的日本矿主进行斗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靖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30
1936年初,日军为了彻底消灭活动在抚顺地区的抗日联军,调集了一个师团的兵力,在汉奸邵本良一群土匪的配合下,开始大举向抚顺地区进攻。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杨靖宇采取牵“牛鼻子”的办法,迂回作战。为粉碎敌人这次“大讨伐”的阴谋,杨靖宇带领军部和一师部分指战员担当了牵“牛鼻子”的任务。他们从清原向新宾方向转移,再从新宾向桓仁转移,然后再回到清原。经过几次的长途急行军,拖得敌人筋疲力尽,失去了刚开始时的嚣张气焰。   杨靖宇部队分成几个小分队,分散敌人的兵力,然后采取麻雀战术,用各个击破的办法歼灭了许多敌人。一日,杨靖宇率领的小分队走到新宾的大琵琶岭时,被敌人发现,杨靖宇集中火力歼灭了60多名伪军。一天,杨靖宇他们在鸡房子岭吃饭,邵本良得知后,派200名骑兵追来,杨靖宇便让战士们用轻机枪扫射,敌人丢下50多具尸体狼狈逃窜。气急败坏的敌人吃了几次败仗之后,便集中兵力,在三木指挥下,想找机会与杨靖宇决战。杨靖宇看透了敌人的阴谋,便将计就计,让战士们一路上丢弃一些没有用的东西,制造逃跑的迹象,敌人信以为真,派邵本良余部紧追不舍。而我军在杨靖宇的率领下,风雨不误,日夜兼 程,长途跋涉千余里,迂回到凤城县的梨树甸子。杨靖宇布置好埋伏圈,待邵本良残部完全进入伏击圈内后,一声令下,全体指战员一齐开火。经4个多小时的激战,歼灭了几乎所有的残敌。邵本良仅带着7名土匪逃掉。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粉碎了敌人的这次“大讨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2-15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我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屡立战功,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敌人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幼时在村私塾就读,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1919年的“五四”青年运动席卷全国,年仅十四岁的杨靖宇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中;1923年秋,他考入河南省开封织染学校;1926年在该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奉党团组织的指示,回确山县领导农民运动;1927年春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会长;四月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豫南农民起义,即“确山暴动”,组织了五万农民武装围攻确山县城,经过四天的激战,占领了县城,打垮了北洋军阀第八军的一个旅,活捉了县长王少渠,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县级人民政权——确山县临时维持治安委员会,杨靖宇被选为常务委员;6月1日在确山县城关镇老虎笼(地名)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员。7月15日国民党武汉政府叛变革命,新生的革命政权遭到确山县地方顽固势力的反对,杨靖宇和张家铎、张耀昶、李鸣岐等同志率部转移到县东刘店一带继续坚持斗争,开辟新的根据地。9月30日他和李鸣岐、张家铎、张耀昶等领导了刘店秋收起义,重新组织中国共产党确山县委员会,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豫南游击队,杨靖宇任总指挥。这一时期曾与数倍于我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武装的进攻和地方顽固势力的骚扰。这支部队当时控制了东至马乡、南至明港、西至县城、北至水屯一百多里的大片地区,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党中央的指示下,为了开展长期的游击战争,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把胜利引向全国,后来部队离开平原,奔赴山区,开辟了四望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秋末冬初杨靖宇调往河南省委工作,在此期间曾三次被捕入狱,均被党营救获释,随转上海。不久由上海调往东北。他在东北期间先后曾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哈尔滨市委书记、反日总同盟会会长、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磐石游击队政治委员、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等职。1940年2月23日在蒙江县(即现在的靖宇县)保安村三道崴子与日伪军激战中阵亡,年仅三十五岁。杨靖宇的头颅与躯体合葬于通化烈士陵园。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底回确山从事农民运动。1927年4月领导确山农民暴动,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刘店秋收起义,任当地农民革命军总指挥。失败后到开封、洛阳等地从事秘密工作。曾三次被捕入狱,坚贞不屈。1929年春到东北,化名张贯一,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在抚顺又两次入狱,备受日本警察署的严刑拷打,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和从事的活动。“九一八”事变后经组织营救出狱,历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11月派往南满,到吉林磐石一带视察。他按照中国工农红军的经验整顿当地游击队,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委。他团结各路抗日武装,创建了以罄石县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第一师师长兼政委,次年任第一军军长兼政委。1936年2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6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面对日伪军频繁的“讨伐”,他提出“不击中敌人要害不打”、“对当地人民损害大不打”等原则,采用“敌合我分,敌进我退,乘敌之虚,各个击破”等战术,指挥所部与日伪军作战数百次,沉重打击了日伪军,扩大了游击根据地。1938年秋,日伪军连遭打击后,加紧进行军事“讨伐”,同时悬重赏缉拿杨靖宇。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杨靖宇继续坚持战斗。1940年1月,所部被日伪军重兵围困。他组织部队分散突围,自己只身同敌人周旋;2月23日在吉林蒙江县保安屯西南的三道崴子山上只身与敌人周旋五昼夜,壮烈殉国。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人民政府将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1958年在吉林省通化市建成“靖宇陵园”。1940年2月23日,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人民心目中的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倒下了.一群惨无人道的日本鬼子蜂拥而上,割下了他的头颅,剖开了他的腹部,可是当敌人面对杨靖宇将军的尸体时,完全骇然了,空荡荡的肠胃里,没有一丁点儿的食物.支撑着这位钢铁战士的竟然只是一些枯草,树皮和棉絮!每每看到这里,我都会热泪盈眶
1940年2月,杨靖宇将军率领直属部队的少部分同志在联系大部队的途中被叛徒告密,陷入日寇的重重包围之中.杨靖宇将军带领部队左冲右突,日夜抗战,始终没有甩开敌人.
为了保护有生力量,杨靖宇将军决定只留下两名警卫员跟随自己,利用自己吸引敌人的注意,让在突围中受伤的战士转移.几天后,杨靖宇将军身边仅有的两个警卫员也在下山寻粮途中被敌人发现,相继遇害.杨靖宇孤身一人与敌人周旋了五昼夜.鬼子劝杨靖宇将军投降,可杨靖宇高声喊道:"共产党员宁死不降!为革命牺牲没有什么可惜!"
日本鬼子恼羞成怒,一次又一次地组织火力朝杨靖宇疯狂扫射,但终因寡不敌众,杨靖宇将军不幸中弹牺牲
"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灭."杨靖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