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华五千年只有三国时代英雄辈出

中华五千年,只有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是最多的,而且留给后人的故事传说也最多,我想这绝不是靠一本《三国志》和一本《三国演义》就能让大家记住这段历史,真正让我们记住这段历史的是那些栩栩如生的三国人物,想问一下为什么在那个历史时代能出现这么多的英雄人物,这种情况应该说更应该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或者五代十国时代啊!

首先第一点,就是三国演义这本小说的巨大宣传作用。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体会可能不深,但是在这部小说问世之前,老百姓也仅仅是流传着几个最著名人物的事迹而已。例如四大美人中的貂蝉、刘关张结义、关羽的几个事迹、曹操的事迹、有关赤壁之战的事迹、诸葛亮的事迹等等。这些事迹实际上并不一定比隋唐时、秦末或者春秋时的著名人物事迹流传更广更深。但一部三国演义很全面的写出了(甚至是虚构出了)三国的全貌。千万不能低估了这本被列为“四大名著”的读物的作用,毕竟在日本韩国都是知名度排第一的中国书籍。真正让我们记住这段历史的是那些人物不假,但这些人物之所以栩栩如生,95%拜这本小说所赐。如果不是这本小说,三国时期的人物其实是十分模糊的形象。我通读了前四史、左传、战国策等等,三国演义更是快背过了,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如果只是史料,《三国志》中人物描述的生动程度其实远远不如《史记》和《汉书》。《三国演义》无论是对情节还是人物性格,都有非常大成分的自我理解,甚至是颠倒黑白。在世人眼中,这“栩栩如生”的诸多形象,其实可以说很多是根本不存在的。有种说法是相对于春秋战国以及秦末时的著名人物,三国时期就相当于小学生对大学生。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从正史来推测,除曹操、孙策、孙权、刘备、周瑜、荀彧、诸葛亮、司马懿等少数几个人以外,绝大多数人确实并不具备与前代名人相提并论的水平。演义的夸大对后人的印象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诸葛亮,其实应该算是一位纯政治型的人才,水平也不及萧何。关羽从治军能力上,不说白起、王翦,即便与廉颇、赵奢等也相差甚远。赵云更不必说,最多是个朱亥式的人物。郭嘉、程昱等等,可能还不及范增的一半水平……

其次,局面的特殊性。当时正值中华大地又一次长久治世——汉朝的末期,从人口总数上来说,与前代都不可同日而语。同时地方势力的数量也是前所未有的多,比如周末,势力根源都是王朝分封的诸侯国;秦末,项羽的实力一枝独秀,而后刘邦渐起;西汉末,除刘秀以外,也只有隗嚣、公孙述、以及前期的赤眉等等少数军团可以称得上雄踞一时。而且,这三个乱世的势力领军人物,很多都有非常明显的历史背景,也就是讲资历的。比如周末,不是诸侯嫡传,几乎绝不可能有所作为,像齐国田氏以及三晋,也是做了长时间的大官之后,加上种种原因,才得以有国;秦末项氏打着楚怀王的旗号,对收罗民心帮助巨大,刘邦也是被封到蜀汉之后才有了资本;刘秀就更不用说。但东汉末,无论任何人,基本上靠自己的各方面实力,都可能在某地发迹并强大起来。袁绍依靠家族世代高官,轻易取得了河北,曹操逃难到青州,不费太多力气就组建成了自己的根基力量,孙氏仅仅借兵五千,便横扫江东,立以为家,刘焉相信算命,认为益州有天子气,竟直接从幽州远赴蜀汉……可以说随便拿出任何一人,都没有像样的资历,这放在以前几乎是绝对不可能有所建树的。这种又乱又不讲身份的时代,就给了无数普通人无数的机会。

再次,时间长。广义的三国时期,其实从184年就开始了初期的地方割据,一直到晋统一,前后几乎一百年。秦末纷争时间很短自不用说,像后世的五代十国时期,也只有五十多年。周末乱世虽久,第一人口基数很小,第二受制于普通百姓无出头之日。

所以,看事情应该更加客观冷静,更全面的了解史料,才能推断出更接近事实的情况。等你通读完前代的正史,你应该也会有很深刻的感觉的。小说这东西,本身就不担负治学责任,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吸引读者,所以如果以探究史实为目的,应该尽力撇去那些明显虚构或带有感情色彩的成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13
首先,我觉得你的说法也不是完全正确,虽然在《三国演义》诞生之前,就有不少关于三国的故事,但并没有你想象中那样脍炙人口,真正使三国故事升华的,正是《三国演义》,《三国志》则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很多所谓的民间故事,都是在《三国演义》诞生后才慢慢传播开来。其实,一本优秀作品的影响力是超乎你的想象的,比如跟《三国演义》并称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它根本就是虚构的,却引发了“红学热”,很多著名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等等,都是通过作品为人们所熟知,同样的,《三国演义》作为经典作品,同样可以引发一样的效果。
再有你认为的英雄辈出,实际上还是《三国演义》在一定程度上神话了某些人物,比如关羽,诸葛亮,孙策,赵云,司马懿等等,这些人物在书中被描写得异于常人的厉害,但实际上去仔细考究,你就会发现,这些人实际上并没有书上描写的那么超人,比如说赵云,他的身份极其类似于刘备的贴身保镖,在实际战争上的建树极少,历史上也一直是一个杂号将军,名气不是太响,很多事迹都是罗贯中杜撰的,是《三国演义》成就了他。
还有就是因为三国作为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给我们展现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绝无仅有的局面,三国鼎立,这种相互制衡的奇特局面,很容易引发别人的思考,这样就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因为在这种局面下,谁都不愿意在没准备的情况下先动手,让第三方坐收渔利。任何一步走错,都有可能引发不可挽回的局面,这样很自然就引发了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每一个事件的利弊改写结局,就如民国诞生的作品《反三国志演义》,就是这些脑洞中的佼佼者。实际上,通过分析事件,会给人很深的成就感。
另外,就是你说到的春秋战国很五代十国,为什么没有被人们重视。我觉得第一点就是太乱,没有系统的历史记载,春秋时期国土分得很碎,再加上那个时候没有系统的记载,很多国家各写各的,使得整段历史支离破碎,我们很难从中整理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很多人物都有如昙花一现,就再没声响,而对比战国你就会发现,战国还是能举出不少有影响的人物的,比如白起,廉颇,乐毅等等,应该说那个时期也是英雄辈出,但是因为没有小说戏曲的传播,而那时候的历史记载也比较枯燥,没人愿意深究,使得他们的知名度大打折扣;而五代十国之所以没什么知名度,纯粹就是乱得没谱了,一方面里面很多的君王并没有曹操,刘备那样的城府,多数是大老粗,糙大汉,所以经常性地想打就打,比不了三国时期那时步步为营的打法来得精彩;第二就是那个时代仁义道德就是垃圾,朝代更替有很大部分都是靠暗杀,篡位,朝代更迭太快了,子杀父,臣弑君的事情常有发生,这在中国儒家文化中是为人所不齿的,也自然不会都太多的学者去研究它,现在我们虽然想研究了,但是留下的史料有限,不能做太深的推论,自然也就没什么形象生动的人物给大家记住。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0
你不知道并不代表没有,大家对三国的了解主要在于三国演义这本名著,演义名气太大了,所以被世人传诵。你说春秋战国应该出现最多英雄人物,看来你对春秋战国时期了解的很少,那个时期的人才可比三国多了去了,随便和你介绍几个:

战国四将之一白起知道不,号称“人屠”,伊阙之战斩杀韩魏联军24万。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烧其祖庙,共歼灭35万楚军。攻赵先后歼灭赵军60万(含长平之战)。攻韩魏歼灭30万。白起一生共歼灭六国军队约165万!

苏秦知道不,联合六国抗秦,身佩六国相印,把六国玩弄鼓掌之中,逼秦王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就凭他一张嘴,想想看,他要是一个不小心做错一步,佩的就不是六国相印了,而是六国通缉令了。

张仪知道不,苏秦同学,苏秦死后,帮助秦王瓦解六国联合,也只凭他一张嘴。

战国四公子(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无忌),廉颇,孙武,孙膑,吴起,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可不是叫起来好听而已的,一个一个说不知道说到什么时候。

不过最后我还要说一个人,堪称神人也,那就是鬼谷子,学生三千余,门徒七十四,放出四人就搞的天下大乱,很多有名的武将谋士都受过他的影响,这种老师太神奇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0-15
因为在中国所有描写古代战争的著作里,三国演义是最出色的一本。真正让大家记住的是小说里的事迹,而非真实的人物。
就好比提起关公的事迹,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实际上都有水分:斩华雄的是孙坚;千里走单骑是真的,过五关斩六将是假的;斩颜良是真,诛文丑是假。再比如提起关羽的兵器,人们先想到的都是青龙偃月刀,可偃月刀这东西到宋朝才开始列装军队,史书记载关羽是“刺”死颜良,所以他用的应该是长矛。
又比如,赤壁之战诸葛亮劝说孙权之后没干别的直接回了刘备军营,空城计是赵云使的,草船借箭是孙权做的,三气周瑜更是无稽之谈,可提到赤壁之战空城计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人们想到的都是诸葛亮,这足以说明留在人们心目中的是小说里的人物而不是史实的人物。
所以说三国人物知名,确实主要是三国演义的功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10-16
这种事要对比,楼上的各位同学都走了误区,不是多少的问题,也不是才能的问题。你从小看隋唐,不看三国,你也同样不知道三国故事。你觉得三国有名只是你对其他历史不熟悉,各个朝代的都有正史,野史和小说传记,只能说罗贯中写的比其他人好,受欢迎,真打起来,你确定吕布搞的过项羽?关羽搞的过秦琼?诸葛亮跟孙武谁更胜一筹?你说的清楚吗?所以说,不是其他朝代英雄不多,相反,可以更多,只要你去熟悉去了解,每个朝代都是英雄无数,真要找个牵强点的理由,就算乱世出英雄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