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事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

如题所述

这时向社会主义全面过渡的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已经发展成熟,过渡时期总路线在这时提出是适时的和必要的
  
  第一,我党这时已对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有了新的认识;在国民经济恢复中已经开始了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就是逐步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这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之一。但是,由于没收官僚资本,全国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固定资产的80%成为国营资产,全国银行也基本上由国家经营,这样巨大的经济力量集中到国家手中,使这个没收同时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毛泽东后来总结这段历史时说过:民主革命的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的。对民族资本开始了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国民经济恢复过程时期,在同资本主义经济反抗国家限制的不法行为和消极作用作斗争的过程中,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国家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这些一系列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不但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利用和限制,也必然加深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的联系,引起它们在生产关系上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从而也就程度不同地开始了对它们的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已开始走上了社会主义的改造的道路。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简单协作的互助组已经较为普遍地建立起来,土地入股的初级合作社也已经开始发展,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高级合作社(集体农庄)也有了若干典型试验,为农业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开辟了道路。
  以上表明,既然新民主主义的前途必然是向社会主义发展,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中本来就有社会主义的因素,而且是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不断壮大其力量和扩展其范围的因素,那么,原来所说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同时也就成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第二,在国民经济恢复过程中,有了领导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了怎样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问题。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方面,积累了利用和限制私营工商业的许多经验,找到了通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这样,党从总结经验中确立了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继续扩大和提高,就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途径。
  在农业方面,我党通过互助合作运动创造了从临时互助组、常年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党认为这些互助合作形式,不仅是帮助贫苦农民克服困难、增加生产的有效形式,同时也是防止农村资本主义自发趋势,引导农业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适当形式。
  第三,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国营经济,有了空前巩固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是整个国民经济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依靠力量和必不可少的政治条件。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代表和保障人民和社会的利益,是支持国家财政、稳定经济局势的主要力量,是现有基础工业的主体,到1952年底,国营工业在现代工业中的产值所占的比重已增加到56%,国营商业的批发营业额已占批发营业额总额的60%。国营工业大多技术比较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职工在国营企业中主人翁意识强,生活稳定,享有各种权力和福利,劳动热情高涨。总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当时明显地表现出对于其他经济成份的优越性,是一支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新生力量,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相对强大的因素。在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后,人民民主专政得到空前巩固,社会秩序安定,广大人民群众政治觉悟普遍提高,革命热情高涨。这一切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政治和社会条件。
  第四,从被改造的阶级对象来看,民族资产阶级上升性、革命性的一面和个体农民有互助合作积极性的一面,为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党所指引的社会主义方向对广大群众有极大的吸引力,这些都为向社会主义转变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全国解放前,民族资本受官僚资本的吞食和美货倾销的冲击,濒临破产边缘。解放后,党和政府采取积极扶持的政策,帮助私营工商业克服生产困难,当时对于许多私营工商业来说,没有国家的扶植是很难生存和发展的。这就决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有接受共产党领导的一面,在经济上有接受改造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一面。同时由于国家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使私营工商业丧失了独立经营的能力。这样就使得民族资产阶级不得不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在农村,土改以后广大农民固然有发展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但也有互助合作的积极性。约有60-70%的农民生产生活仍有困难,他们为了提高生产、改善生活,确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否认这种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是错误的。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已经基本完成。这表明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取得的伟大胜利,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然而,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加速进行,使后期的改造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一些方面存在着失误和不足。这些失误并不是总路线带来的,而是属于实际工作中的失误,由于社会主义改造是一个几亿人口参与的大规模的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存在着许多困难,因而工作中不可能十全十美,毫无差错的。同时,由于我们党这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处于孩童时期,理论方面不成熟,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存在着绝对化的信念。又因为没有别的经验可以借鉴,受苏联经验影响很大,这种时代和认识的局限性是任何人、任何党派都难以跨越的,用今天的眼光去苛求前人是不现实的。
  应该看到,在几亿人口的大国,消灭私有制这样一个深刻的社会变革,一方面是在保证国民经济基本上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完成的,另一方面是在得到人民群众普遍拥护的前提下完成的,这是很难做到而确实做到了的事情,从这点来看社会主义改造是成功的。
  总之,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指导共和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党的光辉历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09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一个长期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奴役的国家,变成一个享有主权的独立的国家。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变成一个除台湾等岛屿外实现统一的国家。一个人民备受欺凌压迫的国家,变成一个人民当家作主、享有民主权利的国家。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一个走向经济繁荣、全面进步的国家。一个在世界上被人们看不起的国家,变成一个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尊重和重视的国家。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可缺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条件,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