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寓言”、“重言”、“卮言”?

如题所述

一、庄子中的"寓言","重言","卮言"分别是:

“寓言”与譬喻论证。其特征是“藉外论之”。

“重言”与引用论证。其特征是“借有见解、有才德之长者或先人的言论来论说”。

“卮言”与事实论证。其特征是“事实陈述”。

二、“寓言”、“重言”、“卮言”论式

庄子关于“寓言、重言、卮言”概念的提出,是在《庄子》杂篇《寓言》中。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符合自然变化无常的规律)。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是指:一篇文章十分之九用寓言文体,寓言中有重言,占十分之七。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是指:“卮言”即为未经刻意思考,从而不带任何成见之言,即无心之言。其规则是:在论证说理中,必须真实地描述事物,所言必须与物之本性相一致。也就是说,“卮言”不能是主观言论,不能有价值判断,只要是合于事物本身即可。

《庄子》的“卮言”论式要求不带有价值偏好等个人成见,是一种事实陈述。在庄子看来,自然规律不需要言说;如果真要言说,也只能合于自然的规律,即这种言说只是描述自然规律。

三、《庄子》“寓言”、“重言”、“卮言”论式的应用

《庄子》的“寓言、重言、卮言”三种论式理论,在《庄子》诸篇中可以得到证明。如《逍遥游》篇的“寓言”与“重言”以及“卮言”论式。此篇描述了北冥之鱼、蝉、斑鸠、汤与棘对话、一官、宋荣子、列子、“尧让天下于许由”、“肩吾问于连叔”、惠施与庄子对话等。在庄子看来,这些均为合于自然规律的言说,依此言说来论证“逍遥游”(无己、无功、无名)。当然,还应当看到,庄子的“卮言”论式是置于其宇宙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之中的。

在《人间世》篇中“寓言”、“重言”、“卮言”论式的应用也得到了证实。

四、中国传统思想最基本的论说方式

总之,“卮言”论式是一种叙述的方法,构成中国传统思想最基本的论说方式,儒家、墨家莫不如此。例如,《论语·先进》中记载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故事,通过叙述的方式论证了孔子的政治哲学思想。(《墨子·非命上》)就是:立言的宗旨和价值归宿,应该是看所立之言是否有利于“圣王之事”、“百姓耳目之实”、“百姓人民之利”。

由此即可看出中国传统思想论证的特征:中国传统思想的论证是描述性的(与西方思想的分析性论证不同),离不开具体内容的论证(不是抽象的形式论证),离不开不同学派主张的论证(不是零主体的论证)。

参考资料

郭庆藩.《庄子校释》(新编诸子集成).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