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油汤面怎么做

如题所述

猪油汤面
猪油汤面的做法
收藏
1193浏览 / 23收藏

健康功效:

猪油:改善血液循环、延缓衰老、抗氧化

食材用料:

细面100g
高汤1大碗
青菜[图]青菜1把相克食物
猪油[图]猪油

生抽适量
菜谱做法:

1.汤锅内加入高汤,煮沸
2.碗内放入适量的猪油,盐,生抽,将煮沸的高汤直接倒入加了调料的碗内
3.在煮高汤的同时,炒锅内加入水同时煮,烧开后放入青菜快速焯一下,捞起备用
4.继焯过青菜的热水里,继续放入细面,边煮边搅拌,煮1分钟即可捞出,直接放入汤碗里
5.汤面里加上青菜即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12
猪油汤面的做法
方法/步骤
1
汤锅内加入高汤,煮沸。
2
碗内放入适量的猪油,盐,生抽,将煮沸的高汤直接倒入加了调料的碗内。
3
在煮高汤的同时,炒锅内加入水同时煮,烧开后放入青菜快速焯一下,捞起备用。
4
继焯过青菜的热水里,继续放入细面,边煮边搅拌,煮1分钟即可捞出,直接放入汤碗里。
5
汤面里加上青菜即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6-24
下奶最关键的是产妇即宝宝妈妈休息充足,是指睡眠特别好.食物是次要的
第3个回答  2016-11-12
 买几斤多脂肥猪肉来,将锅放在小火上,将切成小块的肥肉放到锅里熬炼,直到肥脂中的油熬出来完为止。
  将炸焦的脱脂肥肉挑出收起备用,也可以不捞出留在油里。
  将热油锅端下稍候冷,之后将油倒入小盆中候冷凝结成白色不透明的猪油。
  做饭时,先将锅中盛水放到火上开火烧。将面加水和成团,不要太硬,也不要在面中加盐。和好后擀开。
  农村擀面条要用两个擀杖:一个是长约50cm、中间粗两头渐细渐尖、长枣核状、中间最粗处直径约3cm的结实木头擀面杖,它负责将大块面团擀开。另一个是长约90cm、直径约5cm的圆柱形粗木棍,它负责将小擀面杖擀开的面团擀成厚0.2-0.3cm、直径约100cm的大薄圆面片。
  手工擀面必须在案板上撒一薄层玉米面做铺底,将面在其上擀。
  小擀面杖将面团碾开成约2cm厚的面片,一边碾一边在上面撒白面或玉米面以防粘连。擀开后,换大擀面杖。
  大擀面杖将面片卷到杖上,一边擀搓,一边摊开撒白面或玉米面,再卷住继续擀。擀得面片稍大些时,就可以运杖如飞了:面片卷在擀面杖上,两手抓起来,急速地在案板上擀动,再抓起,再擀,速度飞快,擀得案板“嗵嗵”作响,而不是从始至终都慢慢地用擀面杖“搓”。以前农村妇女大都会这一手绝活,现在农村的小媳妇要么有婆婆伺候着,要么可以用家用小型手摇轧面机——大都已经不知道如何擀面了。
  面擀好后,摊开,拿掉擀面杖,在上面撒一层玉米面,之后折叠起来,用菜刀快速地切成想要的细条,最后抓起来一抖,面就好了。如果吃猪油捞面,面条的宽度以1-2cm为宜,不要太细。
  擀面非常重要。如果用家用小型手摇轧面机来机制面条也可以,但面团要用手工来和。
  吃猪油捞面条不能用在粮油店买的那种机制面。那种面大都不是和出来的,而是用机器打出来的。
  把生面与水一齐倒进打面机里打成细小的面穗【手工和的面团虽然好,但不能放到大型电动轧面机里压,因为面团太厚、太黏,轧面机的轧辊轧起来会极其吃力】,机器转得飞快,面在里面变得非常热;把这些面穗放到轧面机的轧辊中反复地压,最后压出很实、很致密的硬面片来,再在轧刀上轧成面条——那能好吃吗?
  
  面擀好后,开始备料。
  菠菜或白菜洗净切条,蒜苗【农村的蒜苗就是蒜苗,而不是城里人常吃的那种老蒜棵。蒜苗是高度不超过25cm、最粗直径不超过0.5或0.8cm的蒜的嫩苗,如果直径超过1cm、高度超过35cm,这种蒜棵就不能再吃,只能待来年春天抽蒜薹】洗净切成长度约0.7cm的小段。
  锅开后,按量下面,用大火煮。如果切的是白菜,就要与面同下;菠菜可等面快熟时再下。
  碗里放上盐、酱油、醋、味精、碎蒜苗即可,不要放其它多余的调料【一般是酱油比醋多点】。因为这种面就是吃手工面、带着一点点玉米面的汤和猪油的味道,放调料太多反而把饭给糟蹋了。
  面滚起来后,掀开锅盖,等一分钟,用勺将热汤舀一勺倒到碗中【汤量估摸着等捞入面条后汤能升高挨着碗沿即可,不可太少】,再用笊篱将面捞到碗里,搅搅后用筷子挑上点炼好备用的猪油到碗中。
  端起碗来,走到屋檐下,坐在冬日的暖阳里,闻着猪油和脱脂肥肉被泡开后的清香以及蒜苗的香气,一碗面迫不及待就下了肚。

  猪油捞面只是午餐面中的一种,还可以做出别的花样来。
  夏天中午人容易懒,有时候会吃“面叶”。
  擀好面后,用刀划成4×4cm或5×5cm的菱形面叶,下锅后煮熟,捞到冷水里过一下,之后在碗里舀上一点煮面的汤,将面叶放入碗中。另备一只碗,剥上八、九瓣大蒜,加上盐,用粗擀面杖捣烂成泥,倒上醋,放上味精,浇一丁点冷水,搅匀后倒入芝麻油,就成了蒜汁。将面叶放入蒜汁中沾着吃,吃完了将碗里的面汤喝下。
  有时候中午会做卤面【又叫“蒸面”】。
  先炒菜,菜的内容要根据季节定:春天吃竹笋和蒜薹,夏天吃嫩南瓜和豆角,秋天吃老豆角或番茄炒鸡蛋,冬天吃大白菜和萝卜,炒菜时可加鸡蛋或肉。菜下锅后要加水,锅里放上竹篦,上铺蒸布;布上放手工擀的细面条,铺一层面洒一层油,满了后盖好锅盖并将细布条沾水后围住锅缝;面条要细,而且擀面时必须用玉米面做铺底。锅沿冒气少时要及时顺着锅沿加水以免干锅。
  等面条蒸熟后开锅,将面取出,卸下竹篦,把菜翻匀,再将面倒入菜里搅匀即可。
  这种面要趁热吃。由于是手工擀的面,是现蒸现吃的,又用玉米面做擀面铺底,所以吃起来非常的香甜,是那种用纯白面机制的细面条所无法比的。如果掌握不好火候容易干锅的话,可以先炒好菜备用,再单独蒸面,最后拌上菜。
  城里一些食堂做的卤面除了用机制的很细的硬面条为原料导致非常难吃外,最要命的是他们先做一盆咸水【水里加盐和酱油之类烧热后放一丁点菜叶】,将蒸拌好的面盛入碗里后,不知道为什么不直接吃而要在面上浇上一勺咸水,最后弄得汤面不是汤面,炒面不是炒面,闷面不是闷面,卤面不是卤面。按卤面吃吧这玩意被汤泡糟了,跟吃面包蘸水差不多;按汤面吃吧它又糟又脆又不劲道,汤几乎被面吸收完了。用一位朋友的话来说,这简直就是“和【huó】屎尿尿”——可见有多难吃。为什么会这样做?因为农村做卤面的面是手工擀的,切得再细也不会像机制面那样细如线、硬如铁丝,蒸出来松软香甜,加上面条与面条之间沾上的玉米面粒使面不会粘到一起。而机制的面条做出来的卤面又干又涩又硬,有的还容易结成团,所以才需要加咸水汤;只要一加这汤,面就彻底完了。
  农村人在吃卤面时要另做一锅白面疙瘩鸡蛋汤来配着喝以免噎住。有时候也会作绿豆汤——并不是将绿豆放到水里煮成汁,而是用绿豆粉和白面以1:1的比例掺合后以冷水调开倒到开水里煮熟而成。

  城里人做不来地道的猪油面条,光是面条这一道关就过不了。做不好的原因主要在擀面的技术上,以及和面的方法和用玉米面做铺底这些用料上,都是难以学会的。即便有从农村迁到城里的,恐怕也做不了:没有那样大的案板,没有那样的擀杖;就算有,擀一回面楼下的会上来提一回意见,所以,城里是难以吃到的。
  虽然粮油店卖的机制面有不同的种类,但是,里面加盐加得太多,味道不正;而且煮过后汤是又粘又浓充满面腥味的,无论如何加调料也难以调出美味来;总不能像王熙凤说的,做一道茄子先得杀一堆鸡出来吧。这并不是出于挑食的缘故,而是机制面和纯正的手工面引比,实在是糟糕透了。因为本文作者不单从小就在农村生活,很多年前出去到某市在某大学借书自学音乐时,曾在一家用机器轧面条的店里工作过,深知面条的好与歹。

  事实上,除了应急或饿极之外,机制面的口味实在是糟得一塌糊涂。令人痛苦的并不是这些东西不好吃,而是不得不常常吃。
  如果想长期吃面,要么买方便面,要么自己学会手工擀面条;如果条件不允许,应该买个家用的小型手摇轧面机,还要备白面与玉米面:白面和成团先用擀面杖擀成长扁面片并在轧辊上轧好后,最后轧的一次以及换轧刀切面时务必用玉米面作铺底。除了应急或调节口味外,要想吃得放心、可口,机制面和挂面应该不用考虑了——那样的面条煮出来,面汤都可以往墙上糊报纸了。

  其实面条和音乐一样,多吃就能吃出好歹来。听音乐在条件达不到时,只能听流行音乐;一旦听过管弦乐或器乐协奏、独奏曲以及歌剧,就觉得流行歌曲实在是仅仅能称得上音乐,有些甚至是垃圾;当我们学会写作音乐的时候,又觉得音乐不过如此,根本没什么神秘的:仅仅是将脑中想像或自动显现的音乐记录下来罢了,就这么简单。而脑中能想像或出现什么样的音乐,完全来自平时听什么类型的音乐以及所掌握的作曲理论知识,除此之外,只管按听觉想像来默写就是了。
  吃面和听音乐的道理是一样的,要有品尝诸面的客观条件,还要多吃多尝,自然就知道什么样的面好吃;并要亲自学会一些好面的制作手法,亲自动手去做,自食其力,一切看起来神秘的事物都会变得非常简单,生活也会变得更加多彩有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