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几大感情中,谁更符合他对伴侣的想象?

谁符合徐志摩伴侣想象?

徐志摩的人生有三位女主角: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但符合徐志摩对伴侣的想象的,无疑是他最爱的林徽因。

林徽因的出现,加速了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离婚

徐志摩在1922年发表的《徐志摩离婚通告》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这段话当中的“唯一之灵魂伴侣”就是指林徽因。

每个人会遇到什么人,不可预测,但会爱上什么人,基本上都是因为他的性格。他性格是什么样的,就会爱上什么样的人。

而徐志摩,是一个多愁善感,喜欢冲动,热爱自由,具有诗人的浪漫主义思想的人。这样的人,当然不会满意父母包办的婚姻。哪怕对方再完美,强加给他的,他便不要。这就是徐志摩之所以和张幼仪离婚的原因。而加速徐志摩离婚的,便是林徽因的出现。

是林徽因促使徐志摩写诗

他要自由的恋爱,于是1921年,徐志摩在剑桥,遇到了刚刚十六岁的林徽因。这个有才情、有涵养、妙笔生花、娇美如花的女孩完全符合徐志摩的想象,深深地让徐志摩着迷。

在《猛虎集序》当中,徐志摩提到,他在二十四岁以前,与诗“完全没有相干”,是与林徽因的相遇,激发了他的新诗创作。

在英国康桥大学留学期间,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暴发期。他在《吸烟与文化》里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正是与林徽因的这段恋爱,才使得徐志摩诗情澎湃。

他在《草上的露珠儿》当中写道:“你是精神困穷的慈善翁,你展览真善美的万丈虹,你居住在真生命的最高峰。”这是徐志摩献给林徽因的第一首诗。

陆小曼只是徐志摩退而求其次

《你去,我也走》是徐志摩在1931年7月给林徽因的信里附的一首诗。同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飞机到北平参加林徽因举办的演讲会,途中在济南飞机撞山罹难。所以,这首诗,是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最后一首诗。当中写道:

等你走远了我就大步向前,

这荒野有的是夜露的清鲜;

也不愁愁云深裹,但须风动,

云海里便波涌星斗的流汞;

更何况永远照澈我的心底;

有那颗不夜的明珠,我爱你!

虽然此时两人都各自组建了家庭(此时的徐志摩已经和陆小曼结婚5年),但徐志摩还是直白的诉说着对林徽因的爱。

也许,他对林徽因的爱情就像他写下的这段话:“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1

徐志摩的几大感情中,林徽因最符合他对伴侣的想象。

首先是与张幼仪的婚姻,事实上,徐志摩与张幼仪完全是包办婚姻,徐志摩第一次见到张幼仪时,便说她是“乡下土包子”,两人成婚之后不久,徐志摩便出国留学,离开了张幼仪,最终两人也选择了离婚。所以,张幼仪是不符合徐志摩对伴侣的想象的。

然后是与陆小曼的感情,徐志摩之所以会与陆小曼在一起,完全是为了找一个人倾诉,以解内心的寂寞之苦,并非是真正喜欢陆小曼。实际上,两人仅仅同居一个月,徐志摩便开始忍受不了陆小曼,经常与陆小曼发生争吵。可见,陆小曼也不是徐志摩心目中的“灵魂伴侣”。

最后是与林徽因的感情,事实上,林徽因才是徐志摩的“灵魂伴侣”,最符合他对伴侣的想象。徐志摩和林徽因相识于英国,林徽因才华出众个,长相甜美,徐志摩一见到林徽因,便对她一见钟情,这一年他刚好二十四岁,而徐志摩曾在《猛虎集序》写道:在二十四岁之前,与诗完全没有想干!由此可见,与林徽因的相遇,让徐志摩怦然心动,并由此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为了得到林徽因的关注,徐志摩写了很多表现爱情和人生理想的诗歌,而且他甚至不惜与张幼仪离婚,而此时张幼仪甚至还怀有身孕,纵使如此,徐志摩依然坚定地与她离了婚,只为赢得林徽因的爱。徐志摩对林徽因爱得非常炽热,林徽因当然感受到了,但是她是一个务实的人,她不能不顾社会影响,因此不能接受徐志摩这种奋不顾身的爱,于是毅然回到国内。后来,林徽因与梁思成成婚,徐志摩深为惋惜,写下了《偶然》这首诗,表达爱的美好。

由此可见,林徽因最符合徐志摩对伴侣的想象。

第2个回答  2020-04-01
如果是徐志摩自己想象中的伴侣,那无疑是林徽因,林徽因可是他爱了一辈子的女神,就连最后死亡,都是为了去参加林徽因的讲座。
第3个回答  2020-04-07

当然是林徽因了!不仅因为他最欣赏林徽因的才华,更因为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其次,林徽因也蛮喜欢他的,也为他写下了很多诗,两人的感情很含蓄。

第4个回答  2020-04-01
当然是爱而不得的林徽因了,为了可以和林徽因在一起,自己不惜抛妻弃子,只为了和林徽因在一起,自己娶了陆小曼也是为了忘记林徽因,所以和他最为般配的是林徽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