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室温多少度是标准的?

如题所述

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用来量度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的一个物理量。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热力学温标(K)、列氏温标(°Ré)、兰金温标(R)和国际实用温标。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运动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但对于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是没有意义的。
摄氏度来源于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于1742年提出的,其后历经改进。摄氏度的含义是指在1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
摄氏温标(C)的温度计量单位,用符号­°C表示,是世界上使用较为广泛的温标之一。摄氏度现已纳入国际单位制(SI)。
T(K)=t(°C)+273.15,T为绝对温标。
单位换算
摄氏度,用符号℃表示,是摄氏温标(C)的单位,摄氏温标(C)与华氏温标(F)的换算式是:
C=(F-32)÷1.8,F=1.8×C+32
比如:
0 °C=(1.8×0+32)°F=32 °F
30 °C=(1.8×30+32)°F=86 °F
104 °F=[(104-32)÷1.8]℃=40 °C
320 °F=[(320-32)÷1.8]℃=160 °C
1°C=33.8°F(华氏度)
1°C=274.15K(开氏度)
1°C=493.47°Ra(兰氏度)
1°C=0.8°Re(列氏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22
冬天室内温度在十八到二十二度最为合适,以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人体出现感冒等现象,而且室内湿度要保持在百分之五十左右,最好养殖水仙增湿,以免空气干燥,还要定期开窗透气,避免窗户上出现水雾。

冬天室内温度几度最为合适


1、最佳温度

冬天室内温度维持在十八到二十二度较为合适,这样的温度既可以让人体感觉温暖,也不会和室外温度相差过大,可以避免人在进出室内时,由于骤冷骤热出现感冒的现象。

2、加湿方法

冬季室温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也应该将湿度维持在百分之四十五到百分之六十五之间,避免房间湿度过低,病菌和细菌滋生,最好在室内养殖几盆水仙花,或者安装加湿器,提高室内湿度。

3、定期透气

冬季使用保暖设备的情况下,会将门窗关紧,从而导致室内的空气流通性变差,影响人体健康,最好在室内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开一会窗户,呼吸新鲜空气,提高房间空气的流通性,也可以避免房间窗户出现起雾的现象。
第2个回答  2022-01-22
冬季供暖温度不宜过高:当室内温度高至22℃以上,会使得空气异常干燥,燥热环境会伤害人的体液、津气,使得人感觉浑身燥热,眼、耳、口、鼻、喉、皮肤等处干涩不适。如果室内温度长时间过高,会影响人的体温调节功能,引起体温升高、血管舒张、脉搏加快、心率加速,人就会神疲力乏、头昏脑涨、思维迟钝、记忆力差。室内温度过高,家具、石材及室内装饰物中有毒气体释放量也随之增加,而冬季大多数房间都门窗紧闭,有害物质更容易在室内聚积,也会影响人体健康。
冬季供暖温度也不宜过低:当温度低于12℃时,80%坐着的人会感到冷,20%活动着的人会感到冷,所以卫生学将12℃作为建筑热环境的下限。如果室内温度过低,则会使人体代谢功能下降,呼吸减慢,皮下血管收缩,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减弱,容易诱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而且由于寒冷对机体的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会使人体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脏工作负荷增大,耗氧量增多,严重时心肌就会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所以冠心病患者尤其要注意冬季取暖。
室温应因人而异:年轻人代谢能力强,自身调节能力比较健全,寒冷刺激时皮肤血管能进行较大程度的收缩来减少体热的散失,因此,温度低一点较合适。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皮肤老化,血管弹性较差,加上代谢水平低,温度高点较合适。婴幼儿身体较稚嫩,体温调节能力低,应注意保暖,但婴幼儿代谢旺盛,也不可过热。所以,从舒适度看,年轻人在12~14℃就可以,老年人在16~18℃比较适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1-22
通常在18℃至24℃之间、湿度50%至60%为宜,这时人体感觉为舒适。我国冬季集中供暖的室内温度标准就是根据这一人体生理需求而定的。标准GB50019―2003《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规定,集中供暖的标准室内温度为18℃±2℃。
2014年十二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规定,要求供热企业应当保证采暖供热期内用户卧室、起居室的温度不低于18℃。目前,我国集中供暖区域多采用这一温度标准,以保证用户获得温暖舒适的室内环境。
人体最适宜的空调温度应该在24℃至27℃,最低不宜低于22℃,室内外温差不宜大于5℃,夜间空调不应低于24℃。如果空调开得过大,室内温度过低,易患”空调病”,出现感冒、咳嗽、发烧、精神不振等等。
所以国家提出了将空调温度定位26度的倡导节约的口号,在这个温度下,人既不感到冷,也不感到热,空调也比较省电。温度过低,容易引起脂肪的堆积,反而不利于减肥
第4个回答  2022-03-18
冬季供暖温度不宜过高:当室内温度高至22℃以上,会使得空气异常干燥,燥热环境会伤害人的体液、津气,使得人感觉浑身燥热,眼、耳、口、鼻、喉、皮肤等处干涩不适。如果室内温度长时间过高,会影响人的体温调节功能,引起体温升高、血管舒张、脉搏加快、心率加速,人就会神疲力乏、头昏脑涨、思维迟钝、记忆力差。室内温度过高,家具、石材及室内装饰物中有毒气体释放量也随之增加,而冬季大多数房间都门窗紧闭,有害物质更容易在室内聚积,也会影响人体健康。
冬季供暖温度也不宜过低:当温度低于12℃时,80%坐着的人会感到冷,20%活动着的人会感到冷,所以卫生学将12℃作为建筑热环境的下限。如果室内温度过低,则会使人体代谢功能下降,呼吸减慢,皮下血管收缩,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减弱,容易诱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而且由于寒冷对机体的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会使人体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脏工作负荷增大,耗氧量增多,严重时心肌就会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所以冠心病患者尤其要注意冬季取暖。
室温应因人而异:年轻人代谢能力强,自身调节能力比较健全,寒冷刺激时皮肤血管能进行较大程度的收缩来减少体热的散失,因此,温度低一点较合适。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皮肤老化,血管弹性较差,加上代谢水平低,温度高点较合适。婴幼儿身体较稚嫩,体温调节能力低,应注意保暖,但婴幼儿代谢旺盛,也不可过热。所以,从舒适度看,年轻人在12~14℃就可以,老年人在16~18℃比较适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