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历史的认识 中国近代史

如题所述

  对于中国近代史的认识:
  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1840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为止。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为实现现代化而斗争的历史。

  基本简概: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鸦片战争前,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但由于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逐渐落后,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由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借机侵略中国,但其实质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以扭转中英贸易逆差。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
  1840年,大英帝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加给中华民族以深重的灾难。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也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蚕食和鲸吞中国领土;出兵控制,窃取中国军事要地;划分势力范围;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动荡,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民为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该国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长时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1840年以来,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魏源等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1851年,洪秀全领导号召农民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1856年,太平军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沦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56年,英国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条约》,但遭清政府的拒绝。英国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英法联军出兵侵略中国,美俄是帮凶。其实质与鸦片战争一样,是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获得经济效益 。因此叫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参考图片集(全套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与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签订《天津条约》,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让他的弟弟恭亲王奕祈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接着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占领了北京。并强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以奕忻为首(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发展中国军事、民用、教育等,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并且有所发展。创办首个(陆续多批)近代企业。创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1883—1885年,中法战争,签定《中法新约》,标志着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维护在中国的利益,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但因为政治上的软弱,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1919年初英、法、美等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巴黎和会”。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也派代表出席“巴黎五四运动和会”。但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绝。消息传至国内,群情激愤。5月4日爆发了“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北京学生们喊着“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涌上街头,6月初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在这个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李达等代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途因有法国特务监视,转入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全国主要矛盾。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中华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终于在1949年推翻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前言

一、对中国近代史的几点认识

1
、中国近代史的所属范畴

中国近代史属于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阶段?

近代史是相对古代史而言的,
一般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资
产阶级革命确立了一种新型的政治制度,
工业革命的展开又为这个制度奠定了物质基础。

类进入近代以来,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
人类在一百年内创造的财富比有人类以来创造的总
和还要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为追逐最大限度的利润所驱使,
向外扩张成了资本主义的本
性。
中国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强行卷入世界一体化进程之中的。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在思想文
化、科学技术、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变化表明,虽然中国的主权完整遭到破坏,封
建势力也很强大,
鸦片战争以后的历史只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即资本主义阶段,
从农
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过渡阶段。

2
、中国近代史的特点

中国近代史尽管只有短短的
110
余年的时间,
但却是一个风起云涌、
波澜壮阔、
历史变
化非常剧烈的时期,无论在思想文化、社会性质、生产关系、阶级结构、社会矛盾等方面都
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1
)历史变化非常剧烈

社会性质上,从独立的主权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

生产关系上,多种生产方式并存,但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社会结构上,异质阶层开始产生。


2
)社会思潮变化剧烈

伴随历史变化的剧烈,
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变化也非常剧烈。
它经历了从求强求富到君
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的演变过程。
在急剧变化的现实和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时刻,
中国人开
始寻找解决问题的捷径,
从经济、
政治到思想文化方面都开始了急剧的变革,
但由于没有认
识到社会发展有一个内在演变过程,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社会的
生产力没有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希望以政治制度的变革作为突破口,往往欲速不达。

3
、考察中国近代史的视角

近代中国是在列强的打击下被强行卷入世界一体化进程之中的,又必须于世界潮流接
轨。这使得当时人和后人认识它产生了歧义,因为被动挨打不免产生义愤。

费正清:
“冲击—反应”模式

柯文:
《在中国发现历史》
,主张以中国为中心进行考察

90
年代:近代化和民族独立成为大陆学界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视角

4
、基本线索


1
)三次革命高潮说:第一次是
1851-1864
年的太平天国时期;第二次是甲午战后的
几年,也就是戊戌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时期;第三次是由
1905
年同盟会的成立到辛亥革
命时期。
三次革命高潮构成了中国近代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
其特点是强调革命在历史发展
中的作用,对改革的作用评价不高,把“革命”与“暴力”等同。


2
)两个过程说

“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
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也就是中
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范文澜用“两个过程”作为线索,并以此编纂《中
国近代史》
,与“三次革命高潮”基本相似。


3
)四个阶梯说,即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其特点是肯定了改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从而也就对所谓的反动阶级的作用给予了
某些肯定,与强调阶级斗争不同,它更强调以生产力发展作为线索。

5
、启示


1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社会的经济和教育得到发展,亦即工业
化和教育普及,政治制度的改革才能获得成功。


2
)安定对一个国家近代化的实现至关重要,动乱是近代化的最大障碍。


3
)一个强有力的以近代化为目标的国家政权的建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条件。

二、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

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也就是中国近代史的体系问题,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和理解问
题,框架问题。


1
)分期标准



以阶级斗争的表现划分



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的表现相结合



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依据



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为依据来划分


2
)下限问题


1919
年为下限


1949
年为下限


3
)上限问题




1840
年鸦片战争为开端。



与世界史划分相同,以
1500
年为上限。



从经济、思想文化、认识上说,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时才发生变化。

三、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意义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强行卷入世界一体化潮流之中,只有实现近代化,中国才能自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所谓近代化,即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教育上实现教育普及,
政治上建
立民主政治。
在这三者中民主政治的建立是最后一环,
工业化和教育普及既是其前提,
民主
政治的建立是其归宿。

1
、明确抓住历史机遇的重要性,必须时常有危机感和紧迫感。

2
、培养人民的爱国精神,爱国主义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生动的内容。

3
、铸造国民的精神,提升个人境界,加深人生的修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