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分几种?

如题所述

道士分七种。

道士,凡有七阶。

天尊言:一者天真,谓体合自然,内外纯静。

二者神仙,谓变化不测,超离凡界。

三者幽逸,谓含光藏辉,不拘世累。

四者山居,谓幽潜学道,仁智自安。

五者出家,谓舍诸有爱,脱落嚣尘。

六者在家,谓和光同尘,抱道怀德

七者祭酒,谓屈己尘凡,救度危苦。

扩展资料:

道士有出家和不出家的区别,不出家的又称居士。金元以前,都是不出家的道士,没有必须出家的道士。金代全真教等创立后,制定了出家制度。道士分全真和正一两大派。

全真派道士为出家道士,不结婚,素食,住在道观里。男为乾道,女为坤道,皆蓄长发,拢发于头顶挽成髻,可戴冠,乾道蓄胡须。

正一派道士可以结婚,吃荤。大部分为不出家的道士,也称火居道士,少部分为出家道士。不出家的正一道士,一部分在宫观里活动,也有一部分没有宫观,为散居道士。没有宫观的散居道士,一般情况是平时穿俗装,住在家中。

正一道士多为男性,不蓄长发和胡须,发式同俗人相同。他们不穿道装时,看不出是道士。全真派和正一派在教法和科仪上有许多不同。比如全真派修炼内丹,正一派道士经忏中用符咒。在科仪、所做法事的侧重点和所敬祖师上更差异。

比如一个明显差异是,正一派弟子须经过授箓才成为有资格的道士,而全真派弟子则需传戒。授箓、传戒均有严格规定,仪式非常隆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2

《道门通教必用集》中将道士分作了七等,这个分类至今仍在通用。以下为七种道士详解。

    天真道士:此类道士指得道修得天仙后仍在世间游走的仙人,吕祖(吕洞宾)便是此类道士的代表。

    神仙道士:此类道士指得道修得地仙后仍在人间游走的仙人,三国时期戏弄曹操的左慈便是其中代表。

    幽隐道士:此类道士指修的高深道术即将成仙的道士,张三丰真人游戏人间时就是此类道士的代表。

    山居道士:此类道士大多已了却了世间的俗务入深山修行,此类道士的代表即隐居名山的道教徒。

    出家道士:此类道士指在道观内修行,起居饮食都在道观内进行的道教徒。道观修行是道士为道教作出相应贡献的阶段,道术的传授必须要有损有盈,如果只为个人修行而不理道教传承,则很难修道有成。

    在家道士:又称火居道士。在个人家中修行,在家中传道的道士,此类道士多是还未了却世间俗务的道士,但顺其自然,待到功成,道自然而来。

    祭酒道士:指熟悉道教经典规诫了解斋醮具体操作却不愿接受传度仪式的道教徒。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4
以派别分分两种,全真和正一,现在大都是经忏道士,就是以行斋蘸为主,这里面分得就多了,高功,经师乐师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6-23
北魏寇谦之改革天师道,规定道徒可在家立坛,朝夕礼拜,不必出家修道。金代时王重阳创立全真道,规定道士不许婚娶、茹荤,必须出家住丛林。这样,道士遂分为出家的全真道道士和在家的正一道道士两类。
另据资料,台湾的道士一般是分为“乌头道士”和“红头道士”两大类。
第4个回答  2015-08-11
道人、真人、羽士、羽客、羽衣、羽人、黄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