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之间应保持怎样的距离?

如题所述

男女之间应该保持不让人误会的距离。

1、不共用一根吸管

其实不管是共用一杯水或者一根吸管,这些亲密的举动只能留给自己最亲近的那个人,如果你和其他异性一起共用,没有人会相信你们的关系是纯洁的。

就像之前周一围因为和女助理共用一根吸管,才会引起轩然大波,不管他怎么解释,这个举动还是不合适。

只有最亲近的人才会共用一双筷子,吃对方的剩饭,或者共用一根吸管,喝同一杯水,男女之间一旦共用了这些东西,就说明他对她的关系已经超过普通朋友了!

2、两个人不共用手机

现在的手机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甚至有时候就连最亲密的伴侣都不允许翻看他的手机,他的手机里可能保存着很多东西,不想被她们看到。

而如果两个人可以一起共用手机,你知道我的密码,我也能随意翻看你的手机,那说明他们的关系已经很不一般了。

只有关系到了一定份儿上,才能做到毫无保留,有些在另一半面前都做不到的事情,却可以开放给另一个人,这不能不让人多想!

3、两个人不共用钱包

如果说,共用一根吸管、共用彼此的手机这些还算小事,那两个人能共用钱包只能说明关系已经到了不分彼此的地步了。

也许有人会解释,我只是做为朋友力所能及的帮助,但如果她可以私自翻阅你的钱包查看,并且可以随时取钱出来花,两个人不分你我,这种状态很难让人相信你们的关系是纯洁的。

也许男人相对比较大方,男女相处时他付出金钱比较多一些,比如吃饭或者其他开销都是他出,这还可以理解,但随意翻钱包的举动就有点太亲密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01
青少年在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变化与成熟,自然而然地会对异性产生好感与爱慕,并渴望与之接近。在学校里,异性同学交往是不可避免的事,但是友谊与爱情的界限如此模糊,怎样区分二者呢?学生因此而困惑,而作为老师与学生之间有关"早恋"的争论也永不停歇。那么,学生面临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作为老师又该如何客观对待并予以正确引导呢?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处理男女生交往的问题主要是以所学的心理学以及平时积累的方式方法,但总觉得底气不足。利用暑假期间看了点有关这方面的书籍,觉得收获不小,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 一 何为早恋 当告别童年,迈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变化与成熟,也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和情感变化,大部分人都会有如下经历:短暂的异性疏远;自然的异性吸引,渴望与异性接近,情窦初开;不同程度的异性爱慕。这些对于一个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是自然的和正常的。少男少女的好感与爱慕是一种美好纯真的感觉,需要得到特别的珍惜与爱护。同时,异性交往也是个人成长的必经环节,男女两性各有各的性别优势,彼此正常交往,不仅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不断地完善自己,并且,学会与异性正确相处的规范,对今后适应社会和适应他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是,友谊与早恋的界限如此模糊,作为教师如何区分两者呢?如何在交往中教会学生准确把握两者的尺度呢?学生们享受纯真的友情,但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强,感情的发展有时会超越个人的预料,可能会不自觉地陷入情感的深渊;而家长和老师如一味地采取严厉防范措施的话的,很可能会扼杀了一些纯真的情感。正因为如此,所谓的"早恋"现象历来都是学生与家长和老师的矛盾焦点所在。什么是早恋,众说纷纭。早恋,顾名思义,发生过早的恋爱行为。可是何为早?上高中的最后一天为早,那么上大学的第一天还是不是早?早恋一词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概念,是一个本土化概念,涵义是:经济上和生活上没有独立的、距离婚姻还有一定时间的男女中学生之间所发生的恋情。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十分纯洁,大多数是单纯的友情,根本谈不上早恋,只是对异性比较好奇或彼此比较谈得来而已,还有些属于"死党",不是女朋友,只是找一个倾诉的对象。他们认为是家长、老师反应太大,总怀疑学生早恋。然而,学生恋爱仍然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它的危害不小。 二如何对待早恋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一方面好象越来越能接受这方面的观念,认为男女同学走得近并不是恋爱,而只是有交友的需求,彼此又有好感,比较谈得来或很投缘而已。认为现在的小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有时也需要有点对外交往,只是在一起的时候多些,也没有别的意思。但是,另一方面好象越来越怀疑,很注意防范这方面的事。我们认为自己肩负责任,怕万一出乱子,不能讲得太明了,不讲又不行,但教育手段又很贫乏,都是大道理来、大道理去的,同时也采取不了十分有力的措施,一般的处理也就是告诫学生不要太过分。 学生们普遍认为,家长和老师与他们之间存在代沟,父母不能理解自己,不能从他们的角度看问题,不理解也不信任他们,家长往往防范意识太强,防备过多,对男、女生交往是草木皆兵。他们怕有些事情说了父母会担心、反对或责骂。比如每个老师都可能碰到的家长控告学生的电话问题,即是当有异性同学打电话到家里时,多数父母会比较"紧张",尤其是当某一异性同学打电话的频率稍稍高一些时,父母就往往会做出一些反应,采取某种措施,如:问都不问就把电话给挂了,告诫孩子少讲,过十分钟就进来看一看 或在分机上偷偷地听,有些还盘问对方,甚至特意跑到学校去一趟,找对方或告诉老师等。学生碰到这类问题之所以不与老师讲,除认为有代沟之外,还有其它原因,如害怕老师的大道理,或不信任老师,认为学校老师和家长都联网的,有什么风吹草动,家长都会知道的。学生们认为老师和家长的处理方法也不够妥当。老师一般都采取阻止和否定的态度,一怀疑两个男女同学恋爱时,就一个一个地找"谈心",谈完话后再告诉家长,家长回去再和学生谈。其实,这样做效果只会适得其反。老师看到男女生二人经常在一起,就以为他们在谈朋友,然后学校和家里都竭力反对,施加压力,教师和家长的"联网"扼杀更让学生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在青少年中,逆反心理是很大的。于是,本来纯真的感情在父母和老师的变相"推动"之下开始变质。二人反倒更加在一起了,很多同学都是这样。故采取"高压"政策一般是行不通的。但对学生的早恋现象不管不顾,造成校园内早恋蔓延成风,这也是不可取的。中学生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的,那他们的这种好感会持续多长时间呢?我曾经与学生谈过,有的说:“如果老师和家长不理我们的话,我们也就是一、二周的恋情!时间一长我们的感觉就不那么了。对男、女生交往持较为开放和宽容的态度,孩子间反而比较自然,不会发生什么。我们如果能尊重学生的意见,他自己就会慢慢调整,因为学生也是在不断地成长。我们应该让学生内心产生的感情涟漪,自然地来也自然消退。但如果越是不让他们交往,他们反而愈发逆反。但这种方式对于自觉性差、自我空虚、有一部分家庭问题的学生来说可能并不奏效,早恋很可能不但影响他们的学习,而且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和后果。所以,老师应以学生各自的心理品质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而不要简单划一地以一种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一般来说,当发现孩子对同学产生好感时,首先不要如临大敌,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最好能像朋友一样沟通。其实,对待早恋如同治水,关键在于水患泛滥前的未雨绸缪。如果洪水已经来临,那便归结到究竟要“堵”还是要“疏”的问题上。一方面,早恋学生所承受的各方面压力都委实不小,且青少年学生的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健全,倘若把成人都难以承受的压力硬放在他们稚嫩的肩膀上,很可能会激发出事端。学生渴望被尊重与理解,作为老师要信任学生,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试着去尊重和理解他们。学生们希望有一个开明的、能够理解他们的老师,并愿意与之坦诚交流。家长也要信任自己的孩子,经常主动地与孩子沟通,学会理解孩子,而不是一味地阻止和责骂。青少年的独立意识较强,家长要学会给孩子留一些隐秘的空间,不要过多地管束,甚至连电话都要监听。当然,沟通交流是双方面的,学生也要意识到父母和老师的出发点是爱与责任,要学会理解和信任父母与老师。 要指导学生如何把握异性交往的尺度,如何正确处理异性交往中的情感问题,老师要具备相应的技能。因此,应加强教师自身的培训,应学会如何授道——注意方式,事半功倍。当教师面对自己的学生存在异性交往时,我们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如果教育方式不当的话,会激起逆反心理,反而发生负面影响,如果老师处理得当,孩子就会把握好与异性交往的尺度,不会陷入误区。现在的学生需要我们的尊重和理解,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真诚的帮助,而不是蛮不讲理的指责和漫不经心的忽略。

希望采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1-2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