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如题所述

  就业导向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长远发展,关键在于其与社会需求贴近的紧密度,在就业市场的认同度和对就业市场的适应度。近年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就业导向,以“紧密度”、“认同度”和“适应度”的理念指导相关工作,使就业导向体现在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贯穿学院人才培养过程始终的主线,大大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面向市场办学,提升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贴近的紧密度
坚持就业导向,必须加强对就业市场的调研,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市场需求确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提升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贴近的紧密度,使毕业生适销对路,这是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面向市场办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又增强了学院的办学活力,促进了学院的发展。
主动适应市场,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学院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市场需求状况的调研,根据市场需求,按照“长短结合、宽窄并存,按需开办、灵活设置”的原则,设置和调整专业。近几年,学院根据长三角高技术应用型人才严重短缺的状况,依托资源优势,相继开设了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楼宇智能电气技术等专业。其中,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被列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专业,毕业生成为市场的“宠儿”,供不应求。在毕业生就业工作结束后,学院都要求各系分专业统计就业率,并以制度的形式将毕业生就业率与招生计划有效挂钩。对于就业率低于90%的“滞销”专业,在安排下一年度招生计划时减少招生指标,对就业率达不到80%的专业,就暂停招生。
加强实验实训建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院在实验实习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院自2000年以来,在实验实训建设方面已投入9000多万元,共建设了包括计算机中心在内的基础实验室26个,建成以集机、电、液、气、计算机控制为一体的德国FESTO模块化机电技术应用实验室为代表的专业实验室79个,建成了投资3000万元的数控加工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6 个,另外还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近百个。
发挥就业顾问作用,加强就业基地建设。为充分发挥企业在办学过程和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学院除了建立各类专业建设顾问委员会,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和相关教学工作以外,还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顾问委员会,并加强了就业基地的建设。学院聘请就业基地的领导和有关企业的总经理或人力资源部经理为学院的就业顾问。就业顾问每年为毕业生做一到两场专题报告,并提供就业信息,反馈办学意见。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了学院与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联系.提升了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贴近的紧密度,促进了学院的就业工作。近年来,学院分别在南京、无锡、苏州、昆山、杭州、宁波等地建立了就业基地近30个。同时与就业基地签订协议,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为学院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增强学生个人素质,提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认同度
个人素质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对高职学生来说,个人素质最终要体现在能力上,打造能力是高职教育的核心,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更是一种职业能力。为此,学院不仅在办学过程中根据相关职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及时调整培养计划,合理设置专业和构建课程体系,还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
学院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创立了“3+X”能力培养模式,制定了英语、计算机、语文三项能力培养考核体系;根据各岗位群职业能力的要求,制定并实施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与考核体系。其中“3+X”能力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必须取得英语、计算机、语文考核等级证书,取得相应的岗位职业技能证书,方可获得毕业资格。“3+X”能力培养模式,既培养了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所必须的基本能力,又强化了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还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条件。如在语文能力考核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只要获得演讲、普通话、软硬笔书法、应用文写作项目中的任一项技能证书,并通过大学语文基础知识考核,便可获得相应的语文能力等级证书。
近年来,学院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规律,按照修身立志、成功成才、就业创业三大主题开好思想教育类、人文素质类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学院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公民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学风建设为抓手,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重大事件、重要纪念日等,采取报告、讲座、论坛、演讲、征文、竞赛等多种形式,利用橱窗、网络、广播、电视、宿舍管理站等阵地,开展各种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校史展”、“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展”,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爱国爱校教育。学院每年都邀请专家、劳模、杰出校友等来院做报告,激励学生追求成功、追求卓越、敬业爱国,在学生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对培育学生对高职教育的认同感及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自豪感,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道德,养成诚信的做人原则,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和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加强职业指导,提升毕业生对就业市场的适应度
就高职毕业生而言,对人才市场规则、就业的相关政策、就业的基本知识、就业的心理和材料准备了解不够,缺乏对择业技巧的掌握,不能适应双向选择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往往会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无所适从,适应度比较低,不能及时就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在提高教育教育质量,做好学生管理服务的同时.还要加强职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在就业前就做好能力、心理、材料三个方面的准备,这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关注的重要话题。
将职业指导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学院不仅根据相关职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及时调整专业培养计划,合理设置专业和构建课程体系,还规划并正在逐步实施《职业观与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通过各种形式的形势报告会和职业指导讲座、安装全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卫星专网等方式,让学生明白就业市场的需要,引导学生从一入学就明确就业的区域、行业、岗位三个定位,知道未来职业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明白自己的能力素质与未来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明确在校期间努力的方向,从而把在校学习和将来的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职业指导融入到了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之中。
开设职业指导课,加强职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学校的实践来看,开设职业指导课,既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个人素质,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开设职业指导课.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就业创业的有关知识;正确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的职业认知、职业能力、职业兴趣和个性特长;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和必要的就业、创业技巧;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克服在就业创业时存在的盲目性.自觉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顺利就业或自主创业;逐步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适应社会,不断发展.走向成功。
职业指导课必须打破单一的从书本到书本,从课堂到课堂,从理论到理论的封闭式状态。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参加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实践,可以请优秀毕业生、专家、用人单位、劳模及有杰出贡献的人才来校作报告,与学生座谈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职业,了解职业,把握时代要求,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职业指导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贴近学生的实际,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别差异,进行确有成效的指导,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职业适应能力得到加强。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动机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参与职业指导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高职学生的职业指导除了通过课堂讲授进行以外,还可以通过各种实践和活动课程、各科教学等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职业指导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是职业指导的骨干力量;社会和家庭也有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责任。调查显示,江苏省开设职业指导课的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适应能力有一定的增强,毕业生就业率也有所提高。职业指导课受到了高职学生的普遍欢迎,已经成为高职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就业创业的良师益友。
学院坚持就业导向,以不断加强“三度”为手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自2000年以来。已培养高职毕业生11900余人,毕业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多次被评为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学院被教育部评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优秀院校。学院招生就业形势良好.基本保持了“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态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4-08
1、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活力优势,推动“八荣八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普及和升华。
2、荣辱观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是在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荣”和“辱”作为一对道德范畴概念,自从人类社会以来便紧紧伴随着人类。“荣”即光荣、荣誉,“辱”即耻辱,它们反映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实践或交往活动等原因,,得到他人、群体、社会给予的肯定的、积极的评价和否定的消极的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满足感、自豪感或羞耻感、自卑感。荣辱涉及的是个人人格的追求与拒斥的问题,求荣拒辱是人的一个独特现象。荣辱观是人们在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什么是荣与辱,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在人生实践中对荣辱应有的态度等问题所持有的基本观点。不同的时代、民族和阶段,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自己荣辱观”。一个人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明确了什么是光彩的事,什么是耻辱的事,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一个社会只有树立了是非分明的荣辱观,才能成为精神文化大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高校必须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高度,切实提高人们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性的认识,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大学生行为准则和习惯。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中,我们党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历史性成就。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的指导地位,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
2、宣传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选择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崇高理想一步步走向现实,而且表明中国在建设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正在探索人类社会新的发展道路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昭示了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3、坚持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坚持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他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各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