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11-08
明清时代在衙门里做事的人,有官,有僚,有吏。官就是正职,即长官;僚就是副职、佐贰,即僚属;吏就是办事员,即胥吏。官和僚都是官员,有品级(比如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叫“品官”。又因为自隋以后,官和僚都由中央统一任命,因此也叫“朝廷命官”。吏则“不入流”,由长官自己“辟召”,身份其实是民。也就是说,官僚都是“国家干部”,吏却只好算作“以工代干”。
一:从身份上讲,官是上等人,是人民为他服务的;而吏则是下等人,是为官服务的。“吏”虽然在官府里承担着执法工作,却仍然是百姓,在古代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中,吏相对于官而言是明确无误的下等人。
二:工作性质的不同。当官的职责是根据自己施政理念发号施令,治理辖区。而吏的任务则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为自己顶头上司服务。也可以说:官是政治家,他必须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执政理念;而吏则是技术专家,他要做的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技术经验将上司的计划一步步实施,并取得最佳效果。
三:最终归宿不同。过去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官是三年一任,清代地方官平均一任只在一年半左右。而吏则不同,阮葵生在《茶余客话·论吏道》中说“吏则土著世守”。官是外来的,吏是本地的,官板凳没坐热就走了,而吏则要一辈子都在这个地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2-31
官是在朝廷有编制的,享受国家俸碌,就算是县官也是七品的,而吏则是受官派遣,在朝廷没有编制,工资是由所在工作机构派发。
第3个回答 2013-12-31
历史上的官一般都是指现在的一把手,也就是负责一个地方的经济、治安、牢狱、人事等,在当时来说在一个地方拥有较大的权力和较高的地位。吏就相对于现在的二把手,负责做具体的事情,对一些重大的事情没有决定权,其社会地位相对于官来说比较低。水浒传中宋江上梁山之前就是典型的吏。
第4个回答 2013-12-31
官指干部,吏指干事,相当于普通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