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般可活多少岁?拜托了各位 谢谢

如题所述

人类的自然寿命与哺乳动物的自然寿命有共同之处,其推算方法有几种。一般认为,生物的最高寿命约为性成熟期的8~10倍,而人类的性成熟期为14~15岁,按此推算,人类的最高自然寿命应是112~150岁;另一种说法,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其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发育期为20~25岁,则人类的自然寿命为100~175岁;还有一种说法,根据细胞传代次数来推算,研究试验证明,人体细胞体外分裂传代50次左右,按平均每次分裂周期2.4年推算,人类的平均寿命应是120年。根据上述几种推算,人类的自然寿命在100岁以上是确切无疑的 不同国家人的寿命与其经济水平、文化素质、风俗习惯、医疗卫生条件、地理环境、气候等许多因素有密切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平均寿命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在生产力低下的4000年前的青铜器时期,人的平均寿命只有18岁,古罗马时代为23~25岁。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平均寿命愈来愈高。以日本为例:在18世纪中叶,人的平均寿命是35岁;1953年,平均寿命男性为50.6岁,女性为53.9岁;1965年,男性为67.74岁,女性为72.92岁;1995年,平均寿命男性为76.57岁,女性为82.98岁。而非洲最贫穷国家的人口平均寿命只有40岁左右,如中非国家乌干达1993年人口平均寿命只有43岁。这说明经济水平与寿命的关系很密切。根据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男性平均寿命超过70岁,女性平均寿命超过75岁的国家已有7个,如瑞典、日本、荷兰、挪威、冰岛等。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1995年世界人均寿命超过65岁,比1985年约增加3岁。发展国家的人均寿命超过75岁,发展中国家为64岁,不发达国家为62岁。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是日本,为79.7岁,其次是希腊,为79.2岁。人均寿命最短的国家是塞拉利昂,只有40岁。现在全世界妇女的寿命为67.2岁,男人为63岁。在欧洲,妇女寿命高于男人8岁,而东南亚妇女寿命仅高于男人1岁。在我国,原始社会时祖先的平均寿命只有22岁。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到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前,历经4000多年,约有67个王朝,446位皇帝(不包括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42岁。解放前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只有35岁。解放后,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保健条件的改善,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将近1倍,1985年已提高到68.92岁,现在已接近70岁。如果全国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计算,1999年年底已达到10.1%,2000年将达11%,2025年将达20%,预计2050年将达到增长高峰,总数将突破4亿。届时,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 由于人类寿命的延长,对老年人的划分与过去也有所改变。过去划分4~14岁为儿童年期,15~34岁为青年期,35~44岁为中年期,45~59岁为老年前期,60~89岁为老年期,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现在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划分: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60岁为中年人,60~75岁为年青老年人,75~90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自然环境优美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可以美化人的生活和心灵,它为家庭个人提供了舒适、安静、优美的居住环境,是健康、幸福、长寿的摇篮。例如世界著名的五大长寿地区-前苏联高加索、巴基斯坦罕萨、厄瓜多尔卡理、中国新疆的南疆和广西的巴马。那里是环境优美、温度适宜、青山绿水、空气清新、水源洁净的地区。从城乡分布来看,农村老年人多于城区,山区高于平原地区。这都与自然环境有关。一般来说,农村无污染,空气新鲜,而城市特别是工矿区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使环境变得污染,恶化了自然环境,导致疾病的发生。 人类寿命除与外部环境有关外,还与人体内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内环境通过损伤、负荷、疾病等方式影响寿命。如细胞内氧负荷对细胞衰老直接的影响,氧分子具有两重性,既为生存所必需,又具有潜在的毒性,对细胞的长期存活带来不利影响。氧自由基可引起DNA损伤,是影响衰老过程的重要的因素。细胞内的线粒体中约有1%~4%的氧分子能变为氧自由基,氧自由基可引起生物大分子广泛的氧化损伤,导致蛋白质分子的失活和降解,以及DNA中碱基交换和单链断裂。同时,蛋白质和DNA等生物大分子可与葡萄糖缓慢进行非酯促糖基化,这些糖基可逐渐氧化,进而使蛋白质、酯类的核酸(如DNA)广泛交联,形成脂褐质(老年斑),胶元与弹力蛋白等发生交换,使结缔组织与心肌僵破,含水量下降,皮肢皱缩、肌腱与血管失去弹性,从而导致衰老。 遗传对寿命的影响,在长寿者身上体现的比较突出。一般来说,父母寿命高的,其子女寿命也长。德国科学家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他用15年时间调查了576名百岁老人,发现其父母死亡的平均年龄比一般人长9~10岁。广东省对百岁老人的调查结果发现,有家庭长寿史者占84.6%。一些资料表明,在年龄越高的人群中,其家族的长寿率越高,如在80~84岁的老年人群中,其家族长寿率为52%;而在105岁的人群中,其家族长寿率为71%。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影响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的诸多因素中,15%取决于遗传因素。 从理论上说,遗传是生物的特性,没有遗传,就没有生物的繁衍。生物的特性是由遗传特性所决定的。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是遗传特性的普遍现象。遗传又具有特异性,遗传的特异性决定了形形色色的生物种类。生物的物种(包括种间和种内)的不同是由遗传特异性所决定的。对于人类来说,每个人(无论是男是女)不仅外貌,而且性格都不一样,这是一种遗传特异性现象,在自然界不仅存在着种群的特异现象,也存在种群特异寿命。每一种群的寿命几乎是固定的,也就是说,寿命是由遗传物质即所谓基因所固定的。每个种群间遗传基因的不同,决定了每个种群寿命的不同。这就有力地说明为什麽有的人寿命长,有的人寿命短,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由于父母基因遗传的结果。这一实有力地证明,种群特异内部,这一个体与那一个体之间的差异(包括寿命的差异),无疑地是个体中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衰老过程的影响造成的。 饮食、营养因素 饮食、营养与长寿密切相关。我国内地长寿地区百岁老人的饮食结构大都为低热量、低脂肪、低动物蛋白、多蔬菜类型。新疆长寿老人的饮食虽然以奶类、奶制品及羊、牛肉蛋白质为主要来源,但他们常吃粗粮,没有其他不良嗜好。四川百岁寿星超过千人,多数老人吃素,常吃蔬菜、豆制品。前苏联有个长寿村,村民平均年龄120岁,村民长寿与饮用一种桑树的果汁有关。我国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百岁老人多喜饮一种米酒。希腊人长寿,一个重要因素,食物结构以淀粉、鱼、橄榄油和水果为主。从个人健康长寿而言,如作家冰心的养生秘诀中有一条是饮食极其普通,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喜食粗粮和蔬菜。英国女王的饮食习惯简单得令人吃惊,据说一根芹菜、几片莴苣叶就算午餐。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寿命不断得到延长,比如美国的波士顿和纽约人寿平均值很接近,1810年至1820年间平均寿命为27.85岁和26.15岁,1840年至1845年为21.43岁和19.69岁,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均达到74.6岁,在这150年间,人均寿命增加了48.4岁。这种人均寿命增长的幅度,除了医疗条件的改善,使一些疾病得到有效的防治外,也与营养科学与技术提供了多方面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即与食品营养、食品安全与质量以及平衡饮食有很大的关系。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90年代初与80年代相比,肉类消费量增加了80%以上,肉、蛋、脂肪消费量较高的地区,癌症、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等死亡率明显偏高,这从另一侧面说明饮食结构的变化给寿命带来的影响。近年来,有人研究用节食可减少氧负荷,即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降低葡萄糖水平,减少非酶糖基化的产生;提高细胞凋亡,清除癌前细胞,降低癌发生率等。除了适度限食外,还要养成健康的饮食方式,多食一些消除自由基的食物,即含维生素E、C高的食物,如茄子、韭菜、胡萝卜等。 心理(或精神)因素 人的心理、情绪与健康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常处于心理紧张状态下的人,往往容易罹患疾病。相反,乐观、豁达和坚毅无畏的精神,则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因为过度紧张会使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急促、胃肠等脏器供血不足等,时间一长,就容易引起身体机能发生脑血管破裂或造成致命性的心肌梗塞,有的可出现消化道痉挛、疼痛等等。过于忧愁,也会罹患疾病,导致短命。 生活方式因素 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是世界上人类最大的死亡原因。在发达国家,70%~80%的人死于心脏病、脑卒中、高血压和肿瘤,这些所谓"生活方式疾病",至今已占其死亡率50%以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是吃得太油、太咸、太甜,以及饮烈性酒、大量抽烟、贪图享受、长期过夜生活和较少运动,甚至赌博、纵欲、吸毒等。 疾病因素 疾病是影响寿命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疾病作为死因的顺位,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着。例如20世纪初,危害生命的主要疾病是传染病、肺炎、结核病等;现在,对人类生命威协最大的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意外伤害等;而且有一些疾病,如免疫缺陷性疾病、老年性痴呆、艾滋病等,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的确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家庭因素 一个人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家庭中度过,家庭环境的优劣,特别是夫妻感情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进而影响寿命。从医学上来说,夫妻双方争吵、怄气,会引起体内激素升高而导致疾病,而且紧张的家庭成员关系,不良的心理状态都很容易导致众多身心疾病而有损于寿命。因此,保持一个和谐、友好、愉快的家庭群体关系,以乐观、开朗、笑口常开、宽宏大度的心境对待一切,这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幸福美满十分重要。 性别因素 寿命与性别有明显的关系。女性寿命比男性长,已被世界各国所公认。这主要由不同性别的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也可能与女性的代谢率低于男性,以及与男女之间的内分泌差异有关。近年来,一项研究表明:人类体细胞端区(端区是指遗传物质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长度的变化是人类特异性的生物学年龄标志之一。从人的外周白细胞端区长度研究中发现,在同龄组中,男性端区长度的丢失速率却比女性快。根据端区假说的观点,端区长度随增龄而缩短,即端区长度越短,年龄愈高,端区长度丢失越快,衰老越快;反之,端区长度越长,年龄愈小,端区长度丢失越慢,衰老越慢。男性端区长度丢失速率比女性快,所以衰老也快,即寿命比女性短。从这个理论说明,可以解释为何女性寿命往往比男性长这一人类社会现象。 职业因素 寿命与从事的职业也有关。从事危险性职业的人死亡率高,寿命短,如飞机驾驶员死亡率高;从事放射线研究工作人员寿命短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5
我们到底能活多久? 美国科学家认为,即使科学不断进步,人类的寿命也很难达到100岁,至少在未来的一个世纪内不会成为现实。本世纪出生的人平均寿命85岁。 芝加哥伊利诺大学研究公共保健的教授奥勒尚斯基说,在现今的世界上还没有一种神奇的药物、荷尔蒙、抗氧化剂、基因工程或生物技术的方法,可以像有些人预言的那样,使人类的寿命增至120岁或150岁。旧金山加州大学研究寿命问题的专家赫福利克完全同意奥勒尚斯基的观点,认为人类“超长寿”的说法简直是“无稽之谈”。 但是奥勒尚斯基并不否认,有一些事实还是令人鼓舞的。他在旧金山召开的美国科学发展协会的年会上说,自从1900年以来,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已经增加了30年。例如,一个在1900年出生的美国女孩的预期寿命仅为48.9岁,而于1995年出生的女孩的预期寿命已达到79岁。奥勒尚斯基在本周即将出版的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一份报告称,在法国和日本出生的婴儿至少要在200年后,才能活到100岁;而在美国出生的婴儿则要到600年后才能加入这个百岁俱乐部。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在这3个国家里,死亡率下降的速度不同。从1985年到1995年,法国的死亡率下降了1.5%,日本下降了1.2%,而美国只下降了0.4%。根据这个数据推测,法国人平均预期寿命到2033年就能达到85岁,日本为2035年,而美国则要到2182年。 根据资料记载,迄今为止寿命最长的人是一个名叫卡尔梅特的法国妇女,她于1997年去世时是122.45岁。英国王太后也是少数长寿的例子之一。赫福利克教授称,人的寿命与预期寿命是两个概念。寿命是指某一个人能活多久;而预期寿命是指在某一年出生的人群预计平均能活多少年。人类的最长寿命大约是125岁。即使人类最常见的死因如癌症、心脏病和中风等消除了,预期寿命也最多增加15年,然后人会因衰老而死亡。他认为,只有在生物学研究人员发现如何延缓衰老过程,并使这一发现服务于全人类,人类寿命的下一次大飞跃才会出现。 奥勒尚斯基说,目前最现实的做法是研究如何延长人类的健康期。今天,65岁人的健康状况已与1960年时60岁人的健康状况相同。对人类来说,生命的质量可能要比活多久更重要
第2个回答  2014-04-25
人到底能活多少岁,也就是说,人的自然寿命究竟有多长,这是人人都极为关注的问题,科学家对此做过不少深入研究,现今最具权威的论证是: 细胞论: 人体自然寿命相当于细胞分裂周期的乘积。人体的细胞自胚胎开始分裂,平均每次分裂周期为2.4年,可分裂50次以上。因此自然寿命应该在120岁左右。 成熟期论: 人类的奉命与哺乳动物的奉命有共同规律,哺乳动物的最高寿命为性成熟的8倍-10倍,人在14-15岁左右性成熟,因此人的最高寿命应为112-150岁。 生长期论:动物中凡生长期长的,寿命也长,而哺乳动物的奉命是其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期为20岁-25岁,因此人的自然寿命应该是100-175岁。 科学家们从多方面的研究证实,人的自然寿命为120-175岁之间,可实现却并非如此,人要想活到自然寿命的原因是什么呢? 大自然用了数百万年的时间创造了人类,与此同时,也给人类注入许多使之衰老死亡的东西,社会的压力、环境的污染、疾病的威胁等等。综合各种自然、社会等致人体衰老、死亡原因后,科学家认为我类要活到自然寿命,首先应从人体自身寻找突破,因为造成人类寿命缩短的原凶是人体内脏器官的提前老化。人类只有在延缓衰老方面作出不懈努力,才能活到120岁以上。
第3个回答  2014-04-25
那要看很多的东西 ,但是一般都能活70岁,还有就是基因基础好的就能更长的时间 ,还有就是居住的环境好的话也可以到80岁甚至更高。
第4个回答  2014-04-25
一般的都能活个八九十 不过随着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信还可以活的更长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