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之年,期颐之年,古稀之年,知天命之年,而立之年,豆蔻年华各是指多少岁?(讲清楚,一定要

如题所述

耄耋之年:八十、九十岁。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期颐之年:也称为人瑞,指百岁以上的老人。
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记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因此祝愿夫妇“白头偕老”,也可说“期颐偕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源自唐·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知天命之年:五十岁。形容人到了五十就要一心一意滴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可逆天行 。
而立之年:三十岁。指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
出自《论语·为政》,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豆蔻年华:特指十三四岁尚未成年的少女。
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另附: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20
一、耄耋之年:八九十岁。
1、【注释】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2、【出处】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二、期颐之年:活到百岁之人。
1、【注释】期,犹要也;颐,养也;期颐,指百岁高寿。
2、【出处】《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三、古稀之年:七十岁。
1、【注释】稀:少。
2、【出处】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四、知天命之年:五十岁。
1、【注释】知天命:懂得天命。多指学有所成。
2、【出处】《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矩。”

五、而立之年:三十岁。
1、【注释】而: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而立之年: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
2、【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六、豆蔻年华:少女十三四岁。
1、【注释】豆蔻:一种草本植物,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2、【出处】唐·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第2个回答  2012-11-08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第3个回答  2014-02-21
耄耋之年是多少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