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国君以下等级排列顺序是什么

卿、大夫、士的顺序是什麼

国君以下等级排列顺序是:王、公、候、伯、子、男。

爵禄在古代往往连称,受爵后必得禄。西周时,公、侯是封国内的君主,封国内的财政收入全归其所有,但公、侯要对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交纳贡税、朝觐述职等义务。

以后封爵都有一定食邑,但不是自己征收,而是由王朝拨给。后来食邑变成了一种虚名,只有在爵位前加所谓“食实封”若干户,才能享有相应的封户租税,或从国家领得一定封赐。

扩展资料

爵位与官职有一定关系。西周所封公、侯等爵,对周天子称臣,在封国内就是君主,官爵合一。此后,总的趋势是官与爵逐渐分离,但在某些时期仍有例外。

西汉、西晋及明朝初期,宗室王在封国内有军事、行政权,势力逐渐膨胀,先后酿成“七国之乱”、“八王之乱”、“靖难之变”等,严重威胁着皇权。

在其他时期,爵位只是一种荣誉称号,因其与皇帝关系的亲疏(皇族封爵)及功劳大小(功勋封爵)而有高低之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封爵制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1

卿和大夫。

在国君之下有各种等级的爵位。三晋、齐、燕的爵位,大致是沿袭春秋时代,可分为卿和大夫两级:

在卿当中有上卿、亚卿之分。赵国蔺相如、虞卿都曾“拜为上卿”,在齐国,孟子曾做过卿。在燕国,乐毅曾为亚卿,荆轲曾被尊为上卿。

在大夫之中,有长大夫、上大夫、中大夫等。例如魏国,吴起做西河守时,奖励军功,曾以长大夫赏人。后来须贾曾为魏中大夫。在赵国蔺相如做过上大夫。在齐国,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等都做过上大夫。

扩展资料

周朝实行分封制,周天子为王,诸侯被封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如果按照爵位来称呼,应该只有公爵可以称公,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像齐国和秦国都是侯爵之国,齐桓公、秦穆公甚至名列春秋五霸,大名响当当的。

其实春秋时期国君的称呼并不完全按照爵位,根据《左传》中的记录原则,对于各国的国君,不管分封的爵位高低,一律尊称为某某公,但是如果在鲁国国君在场的情况下,就一律以本来爵位来记述,如齐候、郑伯、楚子、许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国官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楚率先称王后,春秋战国诸侯即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和附庸等等级。如:楚成王芈悍(前670~前624年在位)、邾桓公曹革(前488~前473年在位)、蔡庄侯姬甲午(前646~前612年在位)、曹惠伯姬雉(前796~前760年在位)、赵襄子赵毋恤(前476~前425年在位),卫怀君姬□(前281~前254年在位),等。

顺序就是你写的那个:卿、大夫、士
大夫比卿低一等,卿当中有上卿、亚卿之分。大夫之中有长大夫、上大夫、中大夫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11-08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第4个回答  2012-11-08
公侯伯子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