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植入别人的记忆吗?

如题所述

像盗梦空间一样植入记忆【控心术】

据悉,纽约州立大学的托德·萨克特(Todd Sacktor)教授现了一种叫PKMzeta的蛋白质,是人脑存储记忆的关键物质。通过老鼠身上的实验表明,:通过一种名叫ZIP的药物可以抑制这种蛋白质,这样就会永久删除老鼠大脑皮层中某些特定的回忆。而且记忆一旦被删除,就再也找回不来!如此说来记忆可以被删除,而同时大脑不会受到损害。
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可以人身上植入创伤性的记忆,也就是恐怖的回忆,很多实验者都相信自己经历那些被植入的回忆事情,而事实上他们根本没有过。还有通过暗示也可以修改人的记忆!提供一些虚假信息或情节,或者通过镇的盘问技巧,可以很容易地改边一个人对某事的记忆。法庭案件中盘问一些证人从而混淆他们的记忆就是利用这一点来修改记忆。
可是,如果真的能像在电脑上删除文件一样删除记忆,如果通过人为的控制,人可能会忘记过去,忘记父母,也有可能会颠倒黑白,认贼作父!呵呵!更可怕的记忆的修改和移植会让你活在别人的记忆中,或者替别人去承担感情,生活甚至法律上的责任!总而言之!记忆真的可以删除、修改或者移植的!但是真正的实现轻而易举的记忆删除,记忆除修改或者记忆移植又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也是大多数人不愿看到的事!

在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中,盗梦者潜入别人梦中,窃取潜意识中有价值的信息和秘密,甚至将虚假的记忆“植入”对方的潜意识中。看似离奇的电影情节,如今却在现实中真实上演,“植入记忆”真的可能吗?

  案例 无中生有的吃人记忆
  据《半岛都市报》报道,美国明尼苏达州35岁的丽莎·纳塞夫患有厌食症,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一家心理诊所接受医生马克·施瓦兹的催眠治疗。然而随着治疗的深入,厌食症没治好,丽莎却发现自己内心竟多出许多不可告人的“可怕记忆”。
  原来心理医生施瓦兹为她治疗时,把许多荒唐恐怖的“虚构记忆”植入其潜意识中,使丽莎相信,她曾加入邪教组织、吃过婴儿尸体、多次被人强奸,甚至是严重“人格分裂症”患者,拥有20种不同人格。
  为此,施瓦兹最终从丽莎那里骗了65万美元!令人惊讶的是,丽莎在诊所中与另外几名也是长期接受施瓦兹医生治疗的女病人聊天,大家发现她们的“记忆”竟然如出一辙。
  原因 其实就是催眠暗示
  河北辰昊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张伟旗解释,植入记忆其实就是催眠暗示。在催眠过程中,被催眠者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个体的认知功能(如记忆和注意)、行为(如言语和动作)等方面会发生改变。
  “在这种状态下,被催眠者对于来自催眠师的大多数暗示都会不加批判地接受。比如催眠者事实上已经看到了墙上挂有钟表,而催眠者告诉他,墙上是空白的,被催眠者就会认为钟表真的不存在。”张伟旗说。
  被催眠时“门卫”失灵
  海纳心理咨询训练公司创始人张智强认为,人的意识就像是门卫,在文化、修养、伦理、学识等因素影响下,可以运用已有的认知能力,对外来的信息进行判断、审视。
  而在催眠暗示的潜意识状态下,人的本能会比较活跃,但逻辑能力和判断能力却会降低。
  “也就是说,植入记忆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这同时也取决于被催眠者对催眠者的信任程度,信任程度越高,记忆就越容易发生变化。”张智强说,在这个案例中,丽莎很有可能就是和心理医生施瓦兹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因此对其植入的虚构记忆也深信不疑。
  焦虑产生自责感
  对此,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心理咨询门诊主任杨丽也说出了她的看法:“在过多负性信息影响下,人的情绪神经递质(五羟色胺)容易减少,人的大脑工作就会不平衡,会造成焦虑、失眠等心理障碍。这时候自我功能会下降,现实感也会下降,进而会产生自责、自罪感。”
  谎言说多了就会变成真理
  张伟旗认为,记忆并不牢固可信,是富有弹性和可动摇性的。
  张智强讲的这个小故事通俗地解释了记忆的可动摇性。“某天清晨你精神饱地满出门了。邻居说‘你脸色怎么这么差?’这时你可能不会在乎;路上遇到一个朋友,朋友也说你脸色差;而到单位后,同事还说你脸色很差。这时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去照镜子,甚至会发现自己脸色真的很差。”
  “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当一种观点被重复强调时,人就会从怀疑、容纳到慢慢接受这一观点。尤其重复描述某些较为模糊的事件时,人就会慢慢地认为这些描述就是事实。”张伟旗说。
  过程 催眠师讲解如何植入记忆
  那么催眠是怎么改变一个人的记忆的?作为催眠师,张智强为我们讲解了植入记忆的过程。
  首先,通过催眠指令暗示,被催眠者会回溯到当时的情境中。然后,通过模拟当时的场景,并按照催眠师预设好的逻辑,用语言对过去的事实进行不同的描述,使被催眠者记忆做出调整和更改。这时候被催眠者的情绪和认知会发生改变,对回忆的情绪体验也会不同。
  张智强讲述了自己接诊的一个案例:24岁男孩小雷不仅对女孩子有好感,还对男性(尤其是对四五十岁的男人和五六岁的小男孩儿)有好感,甚至对他们有性幻想,小雷自己也不知道原因。
  在接受催眠治疗的过程中,小雷逐渐回忆起,小时候爸爸和他做过性游戏,小雷发现这时爸爸很愉悦,对自己是认同的,因此,小雷认为这是和爸爸建立感情链接的好方式,并以此得到性兴奋体验,而后却导致了他出现了性取向问题。
  “把小雷导入催眠状态后,回溯到他童年和爸爸的性游戏经历中,我有意地增加了他们的游戏被妈妈发现了,并被妈妈严厉斥责的情境,使他和爸爸都感到羞愧难当,之后我反复暗示他还有很多方式可以得到爸爸的认可。如今他已经有了女朋友,并准备结婚了,证明这些指令对他产生了影响。”张智强说。
  影响 移植的记忆也可瞬间消失
  那这种被导入的记忆会持续多久呢?“其实这种虚拟的记忆是有时效性的,这种记忆可能很快消失,也可能会持续。这会受到被催眠者对记忆的认可度以及外界环境对这段植入记忆的影响。”张智强认为。
  张智强举了个例子。一个初中女孩,持续逃学半年,后来了解到她在学校有过不愉快的回忆。“在催眠状态下,我帮她营造了一个新的场景,就是当在她回忆学校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温馨的,后来她去上学了。然而,没过多久,她又厌学了。这是因为她接触的现实和改变的记忆已经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催眠暗示就会失效。”
  脆弱自卑的人容易被控制
  那么,什么样的人会容易被错误的记忆诱导呢?
  “当内心有强烈的欲望时,会忽略周边的很多信息。这个时候操控者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根据你的动机和需要设置的,你就会深信不疑。”张智强说,丽莎的需求就是把厌食症治好,而那位心理医生正是抓住了她这个需求,所以她很容易被精神控制。
  张伟旗认为,植入记忆、精神控制虽然可行,但是不意味着人人都可以植入记忆。人都有本能的防御心理,也不希望被控制,因此自我防御能力极强、又不抱有目的性的人,虚假记忆会很快地被击垮。违背被催眠者心愿和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暗示一般来说是没有效果的。
  而心理脆弱、自卑、容易被影响、毫无主见、自我调节能力差、不善于和他人沟通或者有心理障碍的人容易被他人的记忆诱导。尤其是有心理障碍的人,他会把自己的不幸归结于过去所遭遇的事情,他们会拼命挖掘过去的伤害,甚至还会自我幻想,捏造出扭曲的记忆,张伟旗解释。
  提醒 选择催眠师要慎重
  “这个案例只是一个个案,但同时也给了大家一个忠告。”张智强提醒,在做催眠治疗前,要慎重选择催眠师,了解催眠师的背景、口碑、职业素养,被催眠后也要有所判断。“大多数催眠师还是有职业道德的,因此大家不需要恐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08
不能植入的 其实植入记忆其实就是催眠暗示。在催眠过程中,被催眠者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个体的认知功能(如记忆和注意)、行为(如言语和动作)等方面会发生改变。
  “在这种状态下,被催眠者对于来自催眠师的大多数暗示都会不加批判地接受。比如催眠者事实上已经看到了墙上挂有钟表,而催眠者告诉他,墙上是空白的,被催眠者就会认为钟表真的不存在。”
  被催眠时“门卫”失灵
  海纳心理咨询训练公司创始人张智强认为,人的意识就像是门卫,在文化、修养、伦理、学识等因素影响下,可以运用已有的认知能力,对外来的信息进行判断、审视。
  而在催眠暗示的潜意识状态下,人的本能会比较活跃,但逻辑能力和判断能力却会降低。
  “也就是说,植入记忆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这同时也取决于被催眠者对催眠者的信任程度,信任程度越高,记忆就越容易发生变化。”张智强说,在这个案例中,丽莎很有可能就是和心理医生施瓦兹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因此对其植入的虚构记忆也深信不疑。
  
由于回答限制详细内容请看参考材料

参考资料:http://hebei.sina.com.cn/health/xlcs/2012-01-11/2649.html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1-08
人的记忆是可以被植入的,大家一定看过电影《盗梦空间》,莱昂纳多通过进入他人的梦境(或者梦境中的梦境)植入一段从没有发生的记忆,这就是记忆的植入。自从这个电影爆红以后,我们学心理学的人经常被同学问起“人的梦有多少层?”“你们真的能进入我们的梦吗?”“我们的记忆能被改变吗?”“陀螺真的能告诉你是否在做梦吗?”等等等等,类似的问题不胜枚举,但是真相只有一个——不,目前来看,我们根本无法改变别人的梦。但是,所有的问题里,我挑出一个有价值的来回答——我们怎样改变别人的记忆。这是个人人都可以利用的方法,不要觉得很神秘。

在心理学中,记忆改变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了,我们粗略地可以把记忆的改变分为控制型和自由型。控制型就是指心理学家可以控制被试的记忆变化的方向——“我想让你记住一段从没发生的事情”。控制型的经典实验:我们让参与实验的人(下文称为“被试”)看一段影像,影像是关于两个汽车相撞的,然后问其中一半的被试(A组被试)“当两个汽车相撞时,时速大概是多少英里”,问另一半被试(B组被试)“当两个汽车撞毁时,时速多少英里”。注意这两种问法的区别“相撞”与“撞毁”。A组被试的答案平均数是34英里,而B组被试答案平均数为41英里。一周以后,这些被试被重新召回并回答问题:你看到破碎的玻璃了吗?A组中14%的人回答说看到了,而B组被试中34%回答说看到了。实际上影片里没有出现破碎的玻璃。显然实验者控制了被试的记忆的发展方向。

自由型就是指心理学家只是观察记忆的变化,但是并不能提前预测记忆到底会怎样变化。
自由型的经典实验:心理学家Bartlett让第一个被试看一个图案,过一段时间让这个被试重新画出来曾经看到的图案,让第二个被试看第一个被试的图案,然后过一段时间让第二个被试再画出来曾经看到的图案……以此类推,得到下面这个有一定规律的变化图。第一幅图原图,第二幅图是第一个被试画出的,第三幅图是第二个被试画出的……实验证明了,人的记忆是朝着更加有意义的方式变化的。
第3个回答  2012-11-08
可以.就要看催眠师的技术了.
不是抹去.是放在记忆的最深处.让你不容易想起.
但这需要一些暗示.跟催眠师的技术有关.
还有不存在的记忆也跟催眠师的技术有关.
第4个回答  2012-11-08
记忆移植就是把一个有记忆能力的生命体的脑中的记忆转移到另一个生命体的脑中,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是有科学家曾经做过很多实验来表明这是可行的
实验
A,老鼠改变天性  已经试验过的移植分两种:直接移植和间接移植。最早进行的记忆移植是直接移植——移植的是情绪记忆——一种已体验过的情绪为内容的记忆。
老鼠的本性是喜暗怕亮。1994年5月,英国科学家沃克斯利用多次的强烈刺激,是一只叫巴迪的雌性老鼠建立相反的情绪记忆——喜亮怕暗,然后再进行移植。
这种移植实验运用了“脑汁抽注法”,成功地说明了,记忆可以移植。
B,狗熊变海豚  1996年春天在美国国防部军事生理研究中心,利用“芯片移植术”,进行了一项“运动记忆移植”实验。
输出记忆的是海豚特德,他们利用脑生物科技,对特德头脑中游泳动作记忆区域,进行全面的探测:
包括,这一区域发出的特殊脑电波、存在的生物磁场、神经肽传递的信号等,然后把系列信息复制存储在纽扣大小的芯片上,植入美洲棕熊塔林的大脑运动记忆区,芯片通过电能释放存储的信息。
棕熊本来不会游泳,入水几十秒后,显示游泳技巧,而且,逐渐轻松,直至灵活自如。
一月后,游泳动作开始缓慢,呛水次数越来越多,原来是芯片附带电池的电能已快耗尽,因为大脑血流量也会消耗电能,大大的减少了它的使用寿命。
而且,通过扫描,发现芯片上布满细小的神经和血管,无法取出芯片充电,3周后,完全丧失游泳能力,恢复如初。
3月后,该研究所的另一次试验。一头叫“小笨蛋”的阿拉斯加小灰熊,被植入附加功率相当大的记忆芯片,因为电池电流过强,小笨蛋入水后异常笨拙,“判若两熊”。究其因,在其记忆区域,测得脑电波异常紊乱。
实验表明:芯片移植记忆,只能植入电流有限的芯片,保存的只能是运动记忆,保存时间相当有限。
C,“白痴”与“天才”换位  最直接的记忆移植——“切割移植”。
1997年4月,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切割移植,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动物神经研究所进行。
一条训练有素的德国纯种牧羊犬,绰号“天才”,颇通人性,具有丰富的情绪记忆。这次移植的是综合记忆——运动、情绪、形象、语词、逻辑等,视为记忆区域的整体移植,也是大脑部位切换最大的一次移植。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排异性,被移植对象,选择了“天才”的亲弟弟——“白痴”。它生下来,就被关起,没有任何外界接触,不进行任何训练,可谓“记忆空白”的动物。
手术成功地出现奇迹:“白痴”醒来第一眼就在人群中找到了主人,并对主人的指定一一照办,而被更换后的“天才”则对主人视而不见,毫无反应。
D,人脑的芯片记忆移植尝试  1999年2月,美国亚拉巴马大学心理科技研究中心,输入记忆的是因车祸损害大脑平衡的中学生凯利,输出记忆的是业余体操冠军西尼尔。
芯片植入成功后的凯利,能作出优美的体操动作——伸腰、踢腿、跑跳、空翻、、、、、几天后,记忆衰减,一星期后,他觉得自己已经不会任何体操动作了,但,动作的协调性仍然比以前好,而最终取出芯片以后,凯利又同以前一摸一样了。
E,关于人脑记忆移植  据统计,人脑约有190亿个细胞,如果将人脑的全部记忆能力比作一个电脑磁盘,一个记忆超常的人,既便能将大英百科全书背下来,“记忆硬盘”也只使用不到10%的空间。而记忆移植,就是想通过“拷贝”的方式来迅速扩大这个硬盘的利用空间。
目前为止,记忆移植,进展缓慢,困难重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