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规范化学习体会2000字左右 谢谢

如题所述

"规范着才是美丽的" 关于汉语的杂想 现代汉语的学习看来就要告一段落了,在松一口气之余,忍不住地,有点胆战心惊。在成为中文学院的一个学子之前,一直很自以为是地以为自己的语文还是不错的,起码是可以拿来炫耀的资本之一,起码高考还是我得意的筹码。然而,在接触到了现代汉语这本书后,我登时傻眼了,几个拼音汉字的学问这么大么?一想到自己以后的专业方向是对外教授汉语,要拿现在的汉语水平去“对外”,就不禁羞愧万分。还是老老实实地学好现代汉语吧! 忘了在天河购书中心那里看了哪本书上写了这么几个字“汉字的危机”,心里一下子就被什么刺了一下。不可否认,我身上是有中华民族所谓的劣根的,就是很孤陋寡闻地认为自家的东西是最美的,语言也不例外。但是如今,语言学者说,我们的汉字有了危机!这不得不让我有点惊恐和慌张。细想,这话不无道理。我们的语言已被英语击溃了,只有年老的学者在微弱的声音试图挽留曾经的绚烂,我们这些年轻的一代,为了汉堡,为了摇滚,早就迷失在异国的语言旋涡里了。这让我莫名地感到无力的悲哀,因为我不知道,我能做些什么,来救赎自己。 唯一能做的,就是学好汉语了吧! 怎一个“慌”字了得 开始学习汉语不代表可以把汉语学好。 这是我学习现代汉语的最大感受。 反复看,重复看,看了又看,心里的迷团还是堵在那里。一些语法结构披着的神秘面纱实在很难摘下,因为汉语的规律有太多的例外。从这个角度来说,汉语的语法被外国人公认复杂难学就一点都不奇怪了。因为含有太多例外的规律和杂无规律是一样的。可是中国的语言研究的机构还是不少的,权威的语言理论也有,但是权威的不同看法,不同分类,往往让我陷入雾里看花的迷茫。到底该何去何从?老师说,以课本为主。但是很多时候,我希望能够借课外读物来补充课本的空白时就不知不觉地脱离了课本,因为课外的一些理论是和课本不一样的,甚至是相悖的。 一个学期就在一个“慌”字中战战兢兢中度过。 这刚开始让我烦恼了很久,因为现代汉语是一门语言科学,其中并没有太多的很趣味性的东西可言。我好不容易才下了决心要好好地和它培养感情,谁知道…… 后来就索性不看课外读物了,专心啃教学课本。要以一个刚刚在专业汉语上起步的新手的目光去判断一个个大学儒的是非对错,是不知天高地厚的事情。倒不如专心学好最基础的课本知识,再慢慢扩充视野,转换视觉角度去看其他语言家的理论实际些。 这个过程就像煮中药医药,要慢慢地,不可急噪,但是这需要绝对的恒心!(题外话:中国文化几乎都是“中药文化”,慢性子的文化。) 一年的现代汉语学了下来,方知道自己的语言基础这么差,尽管现在在恶补,但是我知道,在结束了这门课后,还是要不断地充实,填补语言的苍白。 学习现代汉语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感受。学了现代汉语可以经常拿来胡侃,但是要绝对有规范地胡侃。学习现代汉语就是要学习现代汉语的规范。譬如用一些修辞来增添生活乐趣,尤以仿词为先,我们经常把一一些众所周知的名作胡乱涂鸦一番,逗得大家前俯后仰的,生活尽是乐其中。 学了现代汉语,还会以一种非常挑剔的眼光看歌词,读报纸…… 再说说老师 可以说,老师是用心良苦地,颇费心思地为我们上了一个学期的现代汉语课,所以我们的课尽管枯燥,老师还是尽力让它显得活泼一些,亮丽一些。 我很欣赏老师的“与时惧进”。没几个老师会懂得把周杰伦放上课堂的,尤其还是语言课堂。虽然第一次放他的歌,是为了让我们体验他的“口齿不清”。后来还放了几次,老师不是一味地否定他的,从修辞的角度看,他的歌词还是很足以做正面教材的。 学了词类活用,老师放了一首我忘了名字的老歌,是苏芮的,歌词是“因为梦着你的梦……”。老师放的歌曲里,不少经典老歌,我敢说,老师这一措举,绝对在对外汉语班掀起了一股“怀旧风”,因为每次老师放完,走过某个宿舍门口,就会响起相同的旋律。 除了歌曲,老师的“与时惧进”还表现在对一些时下流行的手机短信的灵活穿插于课堂中。 如果老师希望我可以提出一点什么意见的话,我觉得,这本书的编辑不是很好。且不说它的逻辑编排,仅看内容安排吧。这本书是以语言为内容的,但是后面的练习题并没有相配套的答案,这对不少同学来说是很苦恼的。到底这些练习我们该不该花费时间去做呢?做了也不知道对不对,不做又白白浪费资料。最后,我们不是在挣扎中堕落(所以就不做),就是在挣扎中愈发心慌(做了发现很多问题)。 至于老师的上课方式,我认为已经接近完美了。因为就一门语言学科来说,能将趣味与学术结合在一起的课堂授课方式肯定是濒临灭绝了,我们不能再苛求一些什么了。 结语: 现代汉语的学习很难结束,因为不懂的还很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看着也头晕,你看可不可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