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题所述

1、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出生后的宝宝进入的是一个和子宫内完全不同的环境,对他的冲击非常大。此时,宝宝们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呢?他会觉得自己一哭,好吃的就来了,自己好像是这个环境的中心,是主宰者。这个时候如果过分忽略了他的感受,对宝宝心里的伤害是很大的。对这个时候的宝宝来说,安全感是健康成长和创造力的基础。

2、过度的保护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比如孩子在尝试着吃手的时候,被大人制止了,这时候他全能的掌控感就受到了打击。再比如孩子经常会抓自己,他会在这样的过程中体会疼痛等不一样的触觉,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个时候,家长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创造让孩子如愿的条件。在他想吃手、含东西、抓自己的时候,我们就满足他,需要保证的是他的卫生和安全。保证孩子放进嘴里的东西都是干净的、安全的,保证他的指甲长短不会抓伤自己。


3、给孩子自己动手、独立的“权利”

我们有时候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在公园里玩耍,看到公园的围栏外面有一个自己很喜欢的玩具,于是就想找个小棍子够一下。这个时候如果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的看见了,很多都会马上找个小棍子递给孩子,以为这样是帮助了孩子。其实,这个时候你观察孩子的表情,一定是一脸的不领情。因为大人们剥夺了他自己独自完成一件事情的成就感。我们回忆一下,如果我们从下对孩子做的比较“多了”,就要从现在开始放手,一边引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信心,一边把孩子的权利还给孩子。

4、尊重孩子的拒绝

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会一直不停的“拒绝”我们。不管我们说什么,他总会说“我不、我不听”等等等,好像成心在跟我们作对。其实不是这样的,孩子只是在通过“拒绝”,确认自己的独立性,并且在试探,当他们惹爸爸妈妈生气了,爸爸妈妈还会爱他们么。这个时候我们要尽可能的允许孩子说“不”。如果我们需要孩子用“服从”来表现对我们的亲密的话,孩子的创造力就得不到发展了。

5、肯定、鼓励、夸奖孩子

随着孩子长大,向外探索的次数越多,他有可能受到的打击和挫折也就越多。此时,就需要我们用肯定和鼓励、夸奖来中和孩子受到的挫折。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夸奖孩子的时候,多注意肯定他的思考和努力克服困难的过程,而不是一味随意的赞美他“太棒了、完美”。这时候的孩子也喜欢说大话、吹牛,但我们家长不要总是急于把孩子拉回现实,可以让孩子的想象再飞一会。

6、容忍孩子的“破坏”

孩子有时候的“破坏力”是极强的,他可能会把遥控器拆了,可能会在家里的白墙上面作画。当他们迫不及待的向我们展示他的“创造”的时候,我们先不要急于批评他,只要不是违反原则的事项,我们可以稍微容忍一下他,不要在孩子开心的时候给他泼冷水,要让他觉得自己的创造力是被允许的,他就会付出更多的热情在想象和创造上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02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况了世界的一切。”目前无论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教育目标均定在强化知识和“会回答问题”的层面上,幼儿想象的嫩芽一点一点地被我们的“统一化”和“标准化”给吃掉了。我们重视知识,更要强调“知识活用”,让知识借助想象力得到超凡能力的升华。为此,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设置实践角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好奇心是一种探究反射,婴幼儿来到世界,对一切都想探究”。假如教师为幼儿提供自由、联想、好奇的广阔天地,他们探究、发现的动机和欲望就能得到满足。我利用教室四角,设置了有图片和事物相结合的“益智角”“科学试验角”“工艺制作角”等等,“角”的设置引起了幼儿的极大兴趣,使他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如,我经常在“工艺制作角”放一些新产品,向孩子们简单介绍世界上的新技术,使他们知道这些都是叔叔阿姨认真学习、专心研究的成果,激起孩子们的创作欲。张梦达设计了一辆折叠式自行车,他说: “我家住在六楼,我的这辆车能折叠,你们喜欢吗?”……
试验角的设置,为想象力插上腾飞的翅膀,为鼓励孩子,我班还先后举办“新产品”“变形金刚”等专题展览会,并给孩子的作品发“成果奖”,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鼓励幼儿“异想天开”。
二、在游戏中注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游戏是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玩具和游戏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玩具容易再现过去的经验,使幼儿触景生情,从而展开各种联想,启发幼儿去创造,如拼图玩具、拆装玩具等,凡幼儿自己动手玩的,幼儿都可以想出多种玩法。例如给孩子一个火箭玩具,孩子就会回忆起他看到的电影和动画片,参观科技馆见过的模型火箭、画书中的火箭形象,想象自己坐飞船、上月球的图像。
三、有时利用游戏规则,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游戏规则在游戏活动中不仅起到规定、限制的作用,还可以为幼儿创造想象空间,让幼儿在玩中展开想象。如:大班游戏“小猴运西瓜”,西瓜用皮球来代替,游戏规则是把西瓜从起点运到终点,在这个过程中双手不能碰西瓜。幼儿根据规则,大胆想象,最后想出了许多办法,如用双腿夹住皮球,像小兔跳一样将西瓜运到终点;把球胸贴胸或背靠背夹着,像小螃蟹横着走将西瓜运到终点……
在游戏中,我鼓励幼儿各抒己见,引导幼儿设想、体验一物多玩、一物多变,激发幼儿思维的发散性。如在玩绳游戏中,我问:我们应该怎么玩绳,多数幼儿马上说出“跳绳”“单人跳”“双人跳”“集体跳”等,我继续问:“除了这些,还可以怎么玩?”循序渐进、启发诱导,幼儿的兴趣逐渐增强,很快提出了其他玩法,如“马拉车”“过河”“跳圈”等,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想,游戏在给幼儿带来欢乐的同时,也拓展了幼儿的眼界,发展了智力,拓宽了思路,以想象代替现实,以模仿创造了“社会生活”,孩子的想象力在游戏中得到了极好的发展。
四、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一)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想象思维的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的伯顿提出:要鼓励和称赞儿童的新奇念头、想象能力和别出心裁的合理行为。根据这一理论,在美术教学中,我画一条曲线问幼儿:“老师画的是什么”?他们有的说是抖动的绳子、有的说是游动的蚯蚓、有的说是弯曲的树枝、有的说是妈妈烫过抖动的头发、有的说是荡动的水波……有时连我也叹为观止。再比如,我先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圆圈,让幼儿任意添画,小女孩、电扇、钟表、小白兔、向日葵、桌布、脸盆、太阳、皮球……都成了孩子的作品。有时我还找来碎布条、树叶、彩纸板、精美糖纸等材料,让幼儿自由创作。幼儿天生喜欢动手做做玩玩,有一次在剥花生时,突然来了灵感,花生多像一个小人,我就在花生身上穿两对小孔,让幼儿用烟花棒从小孔里穿过去做小人的胳膊和腿,因为烟花棒可以随意折捏,并且样色鲜艳,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他们折出了各种形态的运动小人,跳舞的、举重的、走钢丝的、射箭的、打球的、游泳的……一个个可爱逼真,百折不厌。
(二)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言教学中的讲述练习形式是多样化的,其中想象、创编讲述、排图讲述和剪贴讲述等形式是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根据教育活动的内容,组织安排一些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游戏。如我准备很多图片放到“阅读区”,让幼儿随意抽出几张,幼儿根据抽出的图片编故事,如一幼儿抽出的图片有“小河”“小鸭”“小鸡”“水桶”“土坑”,这个幼儿就讲:有一天,天气很好……孩子在讲述中,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有时候,我让幼儿想象编故事,幼儿可以不受任何限制,自由发挥,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不断给幼儿创造有利于幼儿开动脑筋积极进行想象、选择、判断,提高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良好氛围。
(三)利用几何图形进行拼图、想象,培养幼儿的综合思维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提出:“要注意提高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因此,我让幼儿用不同颜色、不同规格的各种几何图形卡片拼图,如用红色的圆作花朵,绿色的长方形作花茎,三角形作叶子。也可以让幼儿为各种几何图形添画,如把三角形添画成一棵松树,把圆形画成镜子,把正方形、三角形添画成电冰箱、收录机、火箭等。我还让幼儿用几何图形拼画成各种图像,自编成小故事,幼儿用语言把各种形象联系起来,概括成自己喜爱的小故事,促进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幼儿的聪明才智来源于成人的教育和有目的的引导培养,只有改变陈腐的教育思想,才能改变过去教师示范、幼儿临摹、时时处处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局面,才能真正体现以幼儿为学习主体,使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全面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相似回答